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吕勋福  刘贤 《世纪桥》2009,(12):30-32
在东北抗联的队伍里,有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少年营”。他们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同英勇的抗联战士一样,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消灭侵略者顽强的坚持战斗,在抗日斗争史中有着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少年铁血队     
《世纪桥》2012,(12):57-64
在抗联队伍中有不少十几岁的少年,有的只有十三四岁。对这些小同志,抗联领导把他们看作是革命的火种、抗联的未来,更是关怀备至,同时把他们组成少年连、少年营、少年铁血队等,让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与凶残的敌人进行英勇的厮杀,从中磨砺意志,锻炼成长。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1,(22):29-29
集贤县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位于双鸭山市集贤县七星峰森林公园内。 集贤县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原是典型的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1932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集贤后,开始疯狂掠夺这里的林业资源。在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领导下,1936年,  相似文献   

4.
1934年4月至1938年6月,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一军一师进入宽甸,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反日会、自卫队、儿童团等民众抗日组织,收编山林队等民文化合作抗日武装,设立密营、被服厂、后方医院、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领导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丹东红色之旅16项,其中有6项在宽甸:(1)1934年4月,东北抗日联军进入丹东宽北、凤北地区,以天桥沟和和尚帽子山为依托,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2)在宽甸建立了数十处石窟密营,形成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红地盘”;(3)抗联在抗日斗争中,以木棚、密营为依托,度过了一个个“火烤胸前暖,晚吹背…  相似文献   

5.
下篇 4 东北抗联创造和体现的民  族精神是鼓舞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武器 抗联不但在军事上给侵略者以重创,而且在艰苦的抗战中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教育鼓舞全国人民为驱逐侵略者血战到底。 首先,抗联在斗争中表现了不畏强暴、敢于同强大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抗联的斗争始终是在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不利条件下进行的。论兵力,抗联兵力最多时只有3万多人,且绝大多数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工人,而日军在东北的兵力最多时达70多万人,并经过正规严格的军事训练;论武器,抗联是长矛大刀和部分陈旧的枪支,而日军则是飞机…  相似文献   

6.
<正>抗联一军在辽宁境内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抗联遗址。这些遗址铭刻着抗联将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是辽宁抗日斗争的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遗存。三块石抗联遗址,位于抚顺市抚顺县后安镇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三块石山南坡半山腰处。1934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到抚顺县的馒首排子、佟庄子、郑家堡子、五龙口、王家店、救兵台、山龙  相似文献   

7.
抗联第一路军少年铁血队,是在杨靖宇将军的关怀下,于1938年8月在辑安县六道阳岔沟里诞生的。杨靖宇称少年铁血队是“长白山火种”、“抗联的未来”。 1 1938年8月,东北抗日战争进入艰苦年代。改编后的抗联第一路军主力向蒙、桦森林地带转移。其间,取得了长岗伏击伪索旅战斗胜利。抗联部队撤到辑安县六道阳岔  相似文献   

8.
正九一八事变后,由部分原东北军、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76万日军,消灭敌人18万,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也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从抗联中走出的10位开国将军大部分是抗联师团级干部,还有少部分是参加抗联后不久就转入苏联学习或参加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初级干部。少将王明贵(1910-2005),吉林磐石  相似文献   

9.
娄晶  崔宏 《新长征》2011,(7):19-20
杨靖宇指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为配合全国抗战,在东南满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使日伪统治当局不得安宁。因而,日本侵略者视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路军为满洲“治安之癌”。  相似文献   

10.
1 1938年,东北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年代。在老岭山区,日本侵略者不断增加兵力,对杨靖宇将军率领的抗联部队进行残酷的“围剿”和“讨伐”,野蛮地推行“集屯并户”和“三光”政策;同时实行经济封锁,政治诱降,妄图割断抗联与群众的关系,把抗联困死在老岭山中。 在老岭抗日根据地周围,日伪设下了层层据点,“封锁”和“讨伐”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陈为人、李子芬、林仲丹,领导抗联的灵魂人物、被日本侵略者称为"南杨北赵"的抗联英雄杨靖宇、赵尚志,以及中共满洲省委、中共奉天特支、抚顺特支的许多著名领导人,都曾被关押在奉天第一监狱。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成立党支部,宣传革命思想,并凭借顽强的意志与敌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2.
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陈为人、李子芬、林仲丹,领导抗联的灵魂人物、被日本侵略者称为"南杨北赵"的抗联英雄杨靖宇、赵尚志,以及中共满洲省委、中共奉天特支、抚顺特支的许多著名领导人,都曾被关押在奉天第一监狱。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成立党支部,宣传革命思想,并凭借顽强的意志与敌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3.
王家骥 《世纪桥》2013,(2):54-57,64
小兴安岭地处我省东北部,山高林密,地势险峻,连绵起伏,地域辽阔,背靠黑龙江,南临三江平原,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在七十多年前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是中共北满省委和抗联三、六军的重要根据地。著名抗联将领赵尚志、冯仲云、李兆麟、张兰生、金策、夏云杰、于天放等,曾在这里领导和指挥抗联将士们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是名符其实的革命老  相似文献   

14.
1东北抗联的斗争,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锐气和嚣张气焰,动摇了其殖民统治 抗联和东北人民以各种形式坚决抵制和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大大削弱了其战争实力.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2,(8):62-64
东北抗联的处境是极其险恶的,随时都可能遭到敌人“讨伐”队的突然袭击,同时汉奸特务在日寇的驱使下,也给抗联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所以抗联指战员常常靠智谋和胆识去识别敌人的各种阴谋,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金策智擒特务就是惊险的一例。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伟大战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篇章,在白山黑水之间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抗日英雄,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本刊特开辟“弘扬抗联精神”专栏,带领读者回顾那段救亡图存的悲壮历史,缅怀先烈的英雄业绩,弘扬历久弥新的抗联精神,使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相似文献   

17.
尚金州 《党史纵横》2010,(2):38-38,37
1946年初,冯仲云在陈云的指示下,撰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一书,这是第一部全面记述抗联斗争全过程的著作。书中收入了一篇名为《背荫河畔的杀人工厂》的文章,揭开了臭名昭著的日本法西斯“731”细菌战杀人魔窟的冰山一角。这篇文章的资料来源,就是1936年抗联名将刘海涛在共产国际所作的抗联情况报告。刘海涛是东北抗联中唯一一个攻入过“731”的将军,也是向全世界控诉日本法西斯细菌战罪行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7,(2)
东北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给我们留下的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主要包括坚守信念、矢志不渝、忠贞报国的精神,英勇顽强、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根植群众、生死与共、团结一致的精神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7,(7)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稳固"伪满洲国"大后方的殖民统治,集中兵力"围剿"东北抗联。抗联队伍损失惨重,缺少安定的休整场所,抗日反满斗争进入到最为艰苦的时期。东北抗联的将士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凭着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后勤补给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本文从爱国团体募捐、专职部门筹集、东北群众支援、战斗缴获物资、抗联自行筹措等五个方面探究东北抗联的后勤补给情况,还原东北抗联缺衣少食的状况下不畏艰难的斗争风貌,展现艰苦卓绝岁月里东北抗联队伍的意志品质,弘扬东北抗联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抗联的主力军,它是在严密、残酷的殖民统治下,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的,1940-1045年的后期斗争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更是以想象。应该肯定,东北抗日联军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不可磨灭的。然而,对抗联各部1940年后先后进入远东地区进行整训这五年的历史,人们评价不一,正确地认识与评价抗联后期斗争中的问题,有助于对抗联历史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与评价。关于抗联越境的必要性问题对抗联后期斗争的评价,首先涉及到的就是抗联的越境问题,这个问题实质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