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那个时代欧洲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在阐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时,对未来新社会的特征作了如下的预测和设想:消灭私有制,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分配,实行“等量劳动交换”的原则,即按劳分配;消灭了商品、货币,实行直接的产品调拨和分配;消灭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实行“有计划的调节”;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恩格斯:《社会主义从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有一句集中概括其理论原理的话语,就是“消灭私有制”,原文是“Aufhebung des Privateigentungs”。 一、在语义上,AufheLunz根本不含“消灭”意义 据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上海泽文出版社出版的两部《德汉词典》,查Aufhebung所有汉语释义共五条十四个(如捡起、保留、取消、废除、终止、抵销、[旧]逮捕、[哲]扬弃等等)不含“消灭”意义。再查国际通  相似文献   

3.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对社会主义内在本质关系作出的明确规定。我们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本质中提出要“消灭剥削”,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又允许剥削现象存在?一方面提出要“消除两极分化”,另一方面又为什么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对此有不少的人感到疑惑,至对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4.
私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从“文化大革命”中消灭资本主义、消灭私有制、割资本主义尾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允许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存在,到十五大提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与社会主义的观念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筱刚 《探索》2003,2(4):118-121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不仅仅是它的“翻身”意识 ,而且是它的自我“超越” ,即“消灭”它自己的同时 ,也改变整个旧社会生存的“生活条件” ,以谋求全人类解放的意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即为工业经济转化为知识经济 ,从而工业无产阶级由“翻身”到“消灭”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不是市场经济的和“全球化”的过程。为此 ,我们必须更新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 ,否则 ,我们就不能自觉地把这一过程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请向我看齐     
请向我看齐□陈向平“请向我看齐!”这是深圳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涌庆喊出的响亮口号。1990年8月,陈涌庆同志上任之后,面对企业40%的亏损面,提出了“消灭亏损企业,消灭企业亏损”口号,并以此为突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利用和限制”、“改造和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和“使资本主义绝种”等四个阶段。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毛泽东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亦有国际因素的影响,还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生产力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相矛盾的思想根源。理清这些问题,会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具体体现,是基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对中国国情的再分析及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在现阶段,要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使其成为村区消灭贫穷的领导核心;必须抓好两个文明建设,使其成为消灭贫穷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恩格斯论民主制的消除”一节中,强调指出:“人们通常在谈论国家问题的时候,老是犯恩格斯在这里所警告的而我们在上面也顺便提到的那个错误。这就是:老是忘记国家的消灭也就是民主制的消灭,  相似文献   

10.
任何政党要想领导革命胜利,必须有明确的符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在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指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为社会公  相似文献   

11.
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讲的“保护私人财产”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消灭私有制”并非相悖。马克思主义的“消灭私有制”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从而使私有制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和社会财富极大涌流基础上的。而江泽民同志所讲的“保护私人财产”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生产力水平之上的,这种“保护私人财产”的理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对于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是《共产党宣言》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并且认为共产主义的特征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这一思想,为社会主义运动指出了...  相似文献   

13.
有的同志提出:剥削阶级消灭之后,为什么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之后,我国还有反革命分子和敌特分子,还有各种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的犯罪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还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新剥削分子。“四人帮”的某些  相似文献   

14.
一、阶级的消灭是一个历史过程 阶级的消灭和阶级的产生一样,都是同一定的生产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恩格斯指出:阶级的“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39页)这一论点,是我们研究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85,(1)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又于一九三一年发动第二次“围剿”。为了达到消灭苏区支柱——红军的罪恶目的,蒋介石和特务头子康泽精心策划了“招抚”黄公略的阴谋。  相似文献   

16.
共产卞义就是要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共同富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消灭私有制”。这个科学结论是毫无疑义的。f日是,什么是私有制?为什么要消灭私有制?消灭何种私有制?何时消灭私有guJ’!用什么手段消灭私有制?等等,认识上就不一致了。因此,正确认识私有制,对于上确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沦.以及党在社会卞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具有重大的现实主义和理论意义。山在以往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私有制是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制…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虽然要突出一个新字,但决不是标新立异。我不赞成“要想富裕农民,必先消灭农民”的观点,中国几亿农民怎么去“消灭”,消灭了农民谁来从事农业;我不赞成仅仅以外出务工人数多少作为政绩津津乐道,精壮和知识劳动力都出去了,谁来建设新农村;我不赞成资金的平均使力,毛毛雨打湿不了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我不赞成农民涌进城市,人为造成地广人稀。农民要富裕、农业要强大、农村要繁荣,农村经济要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彻底扭转农业发展传统的路径依赖,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的根本变局”。  相似文献   

18.
一、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明确地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新时期党的价值目标,其实质是马克思“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灭剥削,实现无产阶级政治上的解放。没有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独立和解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消灭贫穷,摆脱…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讲的“保护私人财产”,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消灭私有制”并非相悖。马克思主义的“消灭私有制”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从而使私有制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和社会财富极大涌流基础上的,而江泽民同志所讲的“保护私人财产”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基础之上的,这种“保护私人财产”的理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是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的,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经济政策”,是一束耀眼的经济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