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先福 《政府法制》2005,(23):23-25
一桩普普通通的工伤案,经历了工伤认定又否定,打了行政官司又打民事官司,一审判决后又发回重审:伤残认定亦经过了一次鉴定再次鉴定。如此反反复复一拖就是四年,而今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桩普普通通的工伤案,却经历了工伤认定又否定、打了行政官司又打民事官司,一审判决后又发回重审;伤残认定亦经过了一次鉴定再次鉴定。案子如此反反复复一拖就是四年,而今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
高扬  崔晓丽 《方圆》2020,(1):62-65
“钱是退回来了,但是我感觉这个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正常退费竟然有这么多奇葩的要求!”12月的北京,寒风凛冽。坐在记者对面的李女士,自下而上提起羽绒坎肩的拉链,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说起了这个冬天的烦心事。  相似文献   

4.
最近,杭州推行的公车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到2010年,杭州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被誉为全国首例。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公众纷纷质疑:这些年和杭州差不离的公车改革,找出几十例来不是难事,杭州的此次改革能有什么新意吗?  相似文献   

5.
最近,杭州推行的公车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到2010年,杭州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被誉为全国首例.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公众纷纷质疑:这些年和杭州差不离的公车改革,找出几十例来不是难事,杭州的此次改革能有什么新意吗?车没来,车贴来了,为何公务员阶层的利益永不落空?中国的公车改革咋就这么难?  相似文献   

6.
一桩普普通通的工伤案,却经历了工伤认定又否定、打了行政官司又打民事官司、一审判决后又发回重审、伤残认定一次鉴再鉴定的曲折过程,如此反反复复拖了4年后,如今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7.
8.
李琳 《政府法制》2008,(5):14-15
2008年刚到,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然而,两则关于县官的新闻,却让人难以高兴得起来。先是陕西榆林绥德县职高校长高勇,为解决学生助学金问题找县长签字而遭停职和拘留,接着便是因一篇报道涉及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西丰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为由对采写报道的《法制日报》记者朱文娜进行立案调查。  相似文献   

9.
10.
性别歧视埋下的隐患 今年"两会"上,女职工权益保护又成为代表、委员提案的热点。无论是重新确定女职工退休年龄、我国是否应该放开"二胎"政策,还是延长女职工产假至14周,每个提案的提出,都会引来社会的广泛讨论。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女性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分工同时,涉女职工的劳动争议案件也在逐年增长。据北京市法院不完全统计,2010年涉及女职工维权案件,已占一审劳动争议案件的四成。这里,除去女职工自身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愈加关注自身价值的体现,其面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越来越敢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之外,性别特点成为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1.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发布八年了,但工作开展起来仍然十分困难。今年6月中下旬州防疫站出人力、技术、设备首次对我城关所在地的41家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其中国营13家、集体1家、个体27家。从最初拒绝监测到监测后拒付监测费用发展到目前由各行政主管部门阻挠其收费,致使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让的发放工作无法开展下去,我们认为造成目前这一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条例》与其它法规和政策不尽一致。按《条例》第二章第八条和《贵州省实施〈条例〉办法》第一章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卫生防疫站主动找  相似文献   

12.
谭浩俊 《法人》2008,(4):10-11
电网企业管理层相关键岗位人员将不得持有本区域电网覆盖范围内发电企业股权,已经持有的,将限期进行清退和转让。经过五年的酝酿、争论和反复修改,由中央国资委、电监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终于在3月19日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13.
论对我国职工的法律援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中职工法律援助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作者认为我国的职工法律援助制度是正在不断地发展的新事物 ,并且业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机关单位辞退事业编制职工在一般情况下应归于民事关系,适用人事仲裁和民事诉讼程序解决。但是,当人事部门介入该关系后,性质就有可能发生变化。由于人事部门介入机关单位辞退事业编制职工的形式不同,又分为内部程序与外部程序,当内部程序介入时,人事部门不应对外成为责任主体,即便人事部门的行为被非正常外化仍然如此,因而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人多岗位少的现状决定了实质上的劳资双方的不平等,导致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法真正得到实现。近年来损害低阶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例时有发生,劳动法在当前这种人多岗位少的现状下究竟怎样才能切实维护低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将结合有关案例探析我国劳动法对低阶劳动者的保护现状思考和探析。  相似文献   

16.
强迫职工劳动罪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强迫职工劳动罪是我国《刑法》和《劳动法》共同规定的一种新型犯罪。从犯罪构成上看,该罪属于单位直接故意犯罪,是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侵犯劳动权的犯罪形式。强迫职工劳动罪的刑罚规定不尽合理,应改为“双罚制”和限额罚金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劳动维权法律法规基本体系已经建立,但私法规范在劳动维权当中的作用甚微,特别是在防范劳动侵权方面没有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起我国的劳动维权法律制度体系,使我国劳动维权真正全方位、立体化。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东莞)虎门怀德联某运动器材厂的工人,进厂后都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背熟工厂下发的32道验厂问答题。以备接受劳动部门的抽查。据该厂员工称,劳动部门来检查时,被抽到的工人不讲真实情况、按照问答题答案回答问题后,月底将得到200元左右的奖励。对于刚进厂的员工,在检查当天则被要求休假,并能得到5元的餐费补助。(据4月26日《羊城晚报》消息)  相似文献   

19.
"用人单位"本是劳动法中的概念,但是,经过《刑法》第244条的进一步确认,又赋予其刑法意义。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用人单位"可以构成强迫职工劳动罪的单位犯罪主体。对此,不论从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还是按单位犯罪的代罚制原则,以及根据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乃至从司法解释的合法性上来看,劳动法中的"用人单位"概念在刑法上均可以得到合理、合法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律师》2006,(12):5-9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司法部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评选表彰活动已经启动,30名候选人事迹、公众投票须知和选票已于11月21日在工人日报、人民网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司法部、全国律师协会的网站等媒体向社会进行公示。从即日起至12月15日,公众可以通过工人日报、人民网等媒体进行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维护职工权益的杰出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