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最近,本刊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对今年已出版的各期《党政论坛》从封面设计、栏目设置、内容编排、文章质量和编辑加工等方面作了评价,并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限于篇幅,这里仅摘录部分来信的内容.欢迎广大读者继续赐函,多提批评意见,帮助我们进一步办好《党政论坛》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编辑部: 本人是《党政论坛》的一个读者.每期刊物必读,同时向有关同志作宣传、介绍. 《党政论坛》是良友、知音,是我喜爱的一本理论刊物,我从其中学到不少东西,它使我开阔视野,吸取理论营养,并转化为一种力量,鞭策自己更加热爱政工工作. 编辑部郑重发布启示,征求意见,字里行间,情意真切,本人深受感动,作为一名读者,一名党的干部有责任给以关心和微小的支持,所以打消顾虑,愿意向编辑部表白一下一个"读者之心",仅供贵刊参考.  相似文献   

3.
刊首寄语     
现在送到读者手中的,是今年最后一期《党政论坛》.从一年来编辑部所收到的大量来信来稿看,从最近所反映的本刊征订情况看,可以肯定,《党政论坛》在一九八七年中是有明显进步的,她正日益成为广大党政干部、党的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学习和理论研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收到了《党政论坛》编辑部寄来的征求意见和建议表,作为《党政论坛》一名读者,我很愿意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告诉你们,不过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供你们参考. 我认为《党政论坛》的办刊方针比较明确,且很不错.文风较朴实,但有些文章篇幅似太长,栏目也不够丰富,广告设计及编排形式显得呆板了一点.《党政论坛》目前的读者对象是广大的党政干部,不过我认为读者面可更广一些,例如群众团体的干部等等.刊物除刊登党政干部的文章外,也可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党政论坛》编辑部: 我作为《党政论坛》的一个读者,也是从事基层党的工作数十年的党员干部,对市委党校能为党的基层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材料深表感谢.《党政论坛》使我深受教益.虽然我没有机会与你们直接接触,但与刊物是心心相印的. 我认为现在《党政论坛》的栏目安排和编排形式还是很好的,从头开始循序而读这本刊物,可以感受到既有理论的论述,又有实践经验的介绍,且文风端正.如第十期刊物出版后,我们展开了读者咨询活动,不少同志认为吴邦国同志的文章有指导意义,还对"案例分析"这个栏目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江苏读者李天如来信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党政机构改革的任务。十四届二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对此,各级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都很关心,希望《党政论坛》组织一些文章对这次党政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与实施步骤作一具体地说明介绍”。李天如同志提出的要求,正是本刊要做的。根据有关精神,我们编写了这个讲话,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主办的《党政论坛》,自1987年1月创刊(也即由《上海党校学报》更名改板)至今,已整整五年了. 五年前,当我们将更名改版的第1期刊物奉献给读者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本刊的更名改版,决不仅仅是刊物名称的更换,它更意味着刊物任务的加重,办刊要求的提高.作为《党政论坛》,尽管它不是"党"和"政府"的发言人,但是它应该面向广大党政干部、面向社会,应该成为广大党政干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论坛,研究党政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论坛,研  相似文献   

8.
在遍布全国的《党政论坛》的读者中,有许多是我们并不认识的.但在编辑每一期、每一篇的稿子中,编辑部同志的心里总是惦记着读者,我们总是愿意把自己化为一个读者,站在读者的角度,以读者的眼光审视每一期、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9.
贺信     
值此《党政论坛》创刊二十周年之际,谨向党校和编辑部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党政论坛》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服务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责任。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党政论坛》已取得显著成绩。站在新的起点,《党政论坛》要立足于全党、全  相似文献   

10.
在《党政论坛》创刊100期之际,本刊编辑部特邀上海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战线的部分作者、读者座谈,就《党政论坛》如何进一步面向社会,更好地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严家栋主持座谈会,主编陆平一介绍了《党政论坛》创刊以来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一些设想.本刊顾问姜燮富、王建民,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贾安坤,原市委党校副教育长万可青等4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家镐寄语祝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燮君,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袁恩桢,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处  相似文献   

11.
许多热心读者、作者对本刊在1989年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表示关切.为此,本刊编辑部就《党政论坛》在新的一年的办刊方针特作如下简要介绍和说明: 《党政论坛》的名称并不表明本刊有资格代表党和政府说话,我们的目的,是为党的工作者,政权机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党政工作者,经济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党政建设的人们提供一个自己的园地,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讨论新时期党的建设、政权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良师和益友作为一个《党政论坛》的忠实读者和党的基层宣传干部,6年来,我从贵刊中得到了许多指导和帮助.每当接到新的宣传写作任务时,我首先想到的参考材料就是《党政论坛》,可以说,《党政论坛》已成为我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良师和益友. 我认为,《党政论坛》所开辟的栏目都是很实在、很适应我们需要的.我个人还特别喜欢《实践中来》、《国事大家议》、《资料库》、《历史长廊》和《思想漫笔》等栏目,因为这些栏目的文章更贴近实际、贴近工作,且文章大多短小精干,信息量大,常常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许多热心读者、作者对本刊在1989年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表示关切。为此,本刊编辑部就《党政论坛》在新的一年的办刊方针等作如下简要介绍和说明: 《党政论坛》的名称并不表明本刊有资格代表党和政府说话,我们的目的,是为党的工作者,政权机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党政工作者,经济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党政建设的人们提供一个自己的园地,以学  相似文献   

14.
刊首寄语     
一个理论刊物,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宣传四项基本原则,不仅不会影响刊物的质量,而且会成为提高刊物的质量,扩大刊物在读者中的声誉的一个最根本的因素.这是近几期来我们编辑《党政论坛》的切实体会.当第三期《党政论坛》上预告准备发表芮杏文同志的长篇文章《四项基本原则是我  相似文献   

15.
刊首寄语     
当我们在这一期的封面上,郑重地写上1988年第l期的字样,我们的感情是复杂的.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当我们把更名改版后的《党政论坛》呈献给读者,说老实话,那时心里是没有底的.但是,广大读者支持了我们,那来自祖国天南地北的党政干部以热切的阅读愿望支持了我们,致使《党政论坛》终于以她崭新的形象成为全国党校系统中发行量最多的理论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二十岁了,她还是青年。而我,五十多岁了,即将步入老年,开始喜欢忆旧。掐指一算,我离开《党政论坛》,离开上海市委党校已经十八年。十八年啦,别提它。但是,每次回到党校,《党政论坛》的老同事们总是喜欢和我谈论当年创办《党政论坛》的事儿:谈起当时怎么想到给刊物起名为“党政论坛”的,怎么请胡耀邦同志题词的,耀邦同志不再担任总书记后,校领导是怎样支持我们继续沿用耀邦同志题词作刊名,怎样开始发出一份份征订单向社会发行,怎样拿到广告许可证首创广告经营,怎样有勇气进行刊物独立核算,怎样进行编辑部管理;甚至,当时我对同事…  相似文献   

17.
刊首寄语     
当我们把这份以《党政论坛》命名的刊物寄发祖国各地的读者的时候,我们的手未免有些颤抖.是激动?是兴奋?是感慨?谁也说不出.总之,一股要改革、要进取的感情波滔在我们的心头激荡着、翻涌着……细细地端详着封面,豁然映入眼帘的就是耀邦同志亲书的"党政论坛"四个道劲有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18日,本刊编辑部邀请理事单位举行联谊会。这是《党政论坛》创刊二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之一。联谊会上,《党政论坛》主编夏军和编辑部主任陶柏康就《党政论坛》的办刊宗旨、编辑方针以及创刊以来的沿革情况、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详细介绍,指出,《党政论坛》是党校主办的综合性思想理论刊物,既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贯彻市委党校教学、科研“聚焦战略”的重要平台,既要坚持姓“党”的原则,又要找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政论坛》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要…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作为一本创办时间长达15年、在上海乃至全国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思想政治理论刊物,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与广大读者的要求相适应,是编辑部全体同仁一直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党政论坛》编辑部围绕着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举行了专题研讨。主编夏军同志在研讨会上做了主题讲话。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党政论坛》创刊以来在校委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他要求《党政论坛》注意保持刊物长期形成的特色与风格,巩固在全国同类刊物中名列前茅的地位;要树立不进则退的思想观念,珍惜《党政论坛》…  相似文献   

20.
吕贵同志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党政论坛》创刊20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指出,20年的努力探索,20年的勤奋耕耘,《党政论坛》已经从一株幼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已经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已经成为我校贯彻教学、科研“聚焦战略”的一个重要平台。20年来,《党政论坛》一直得到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文广集团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得到广大作者、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也凝聚着编辑部新老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