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照片上的人叫沈宗汉。 他是法官。他是领导。他是专家。 他是什么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块普通的铺路石。” 他默默铺设的路,通向中国民法园地的春天。 一、“我这个人很平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 法制界尊重他,因为他作为专家,参与了我国第一部《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2.
你可能以为这是在拍电影:一批领导在猎猎飘扬的红旗这一背景衬托下,奋不顾身地投放沙袋,投放结束,有关领导又大声宣布:“罗纹河倒灌入水口封堵成功!”随后,“镜头”转移至大堤上,先是介绍领导,接着领导宣读嘉奖令、念贺电,最后又有领导讲话。你如果在银幕上看到,可能很兴奋,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抗洪场面真是壮怀激烈,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尤其让人感动。是这样吗?你错了。这仅仅是一个仪式。领导们投放沙袋只是象征性地做了三分钟。然而,为了这三分钟和一句宣布“封堵成功”的话,1000多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足足准备和等候了一个上午,除了为领导们…  相似文献   

3.
时尚的溃疡     
如今有一个词和这个词代表的现象十分火爆,那就是时尚。什么是时尚?所谓时尚只是在一定时间里在一定区域里被抬举了的一种形象表现和生活方式。说是被抬举了就是说一个原本可能不以为美的,在某些时候上升为美,就是老百姓说的“兴啥啥好看”。但同时这东西虽然有流行性,但非普遍  相似文献   

4.
清代《草堂书屋》里的一个故事:说有个知县,死后到阎王爷那里表功,称他在人世间如何清廉,每到一地只喝老百姓一杯清水。阎王爷笑了笑说:“如果因为只喝一杯水就是好官,我不如在县衙大堂上设一个木偶,岂不连水也不要喝了?你在世间没给老百姓办过实事,遇事总是绕着走,这样的‘清官’如何富民一方?”这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双轮集团总经理刘俊卿于1993年刚到“高炉”上任不久,便号召全厂展开了一场“好人是不是好干部”的大讨论上说的。他引用这样一个故事,目的就是要人们知道:既要努力地做事,又要清清白白地做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  相似文献   

5.
幽默漫画     
谁的蛋坏了一些领导到某地开会,当地习惯早餐是馒头、稀饭并且每人一个鸡蛋。这天早晨,一领导剥开鸡蛋,是坏的,就跟服务小姐说:“给我换一个,这个鸡蛋坏了。”不一会儿,小姐就回来了,可是忘了是哪个人了,就高声喊了起来:“谁的蛋坏了?”,众领导沉默不语。小姐又喊了一句:“谁的蛋坏了?”还是没人答应。这时,餐厅主任过来对服务员说:“你这小姑娘  相似文献   

6.
幽默大王     
最后一道菜 一台商到家乡 W 镇办厂,厂房奠基那天,台商设宴请镇政府有关领导。镇政府有关 领导酒足饭饱之后,无一人有离席之意。台商见状有些不解,便贴着堂弟的耳朵低声 问:“他们饭吃过了,怎么还不走?”堂弟回答:“我忘记告诉您,还有最后一道菜没有 上。”台商又不解地问:“饭都吃饱了,还上什么菜?”堂弟解释说“就是给在座的每位一 包香烟,这是我们这里的习惯。”台商明白后马上叫来服务员小姐给每人发了一包香 烟。于是,镇政府有关领导才高高兴兴地一一与台商握手散去。 镇政府有关领导走后,台商问堂弟:“我小时候在家乡可没听说有这个习惯?”堂弟 笑道:”习惯在发展嘛!”  相似文献   

7.
君子刘 《中国司法》2004,(11):78-80
这是一个权利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权利受到挑战甚至挑衅的时代,因而我们置身的必然是一个维权的时代,“维权”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令人振奋、鼓舞而又让人神伤、辛酸的主题词和关键词。可以说,在每一个老百姓维权的故事背后,都隐藏着一段让人感慨甚至辛酸的经历。“维权”彰显了法治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每天早上睁开眼睛,都会发现这座城市有了新变化;与他共过事的同事说,跟他干很苦很累,可不知为什么,就是愿意跟着他干;老百姓说,不论他活着,还是走了,我们永远都会把他铭记在心上。从他上任到故去的493天里,干部和群众有着一个共同感觉:这个书记与众不同,他有着火一般的激情!这座城市的老百姓深深地爱着他。这个备受赞扬的人就是呼和浩特市原市委书记牛玉儒。牛玉儒上任刚刚3天,就赶上百年不遇的“非典”。青城恐惧,物品抢空,牛玉儒立即走访“非典”医院、疫情社区和垃圾清理站等最危险的地方。他每天很辛苦:开会、下乡、考察、连走路…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在看待人与能源的父系时,想法和法国最接近,那这个国家就是中国。”说这番话的是去年曾来中国访问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他还表示,法国愿与中国分享其先进的节能技术。法国人日常很注意节约能源,而事实上,中国老百姓平日生活中节能的做法也很多,可以说中国民众节能减排的意识提高得非常快。  相似文献   

10.
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规”在老百姓心目中是既朦胧又神秘的,大家只知道它是专门对付贪官污吏和腐败分子的特殊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但凡“包青天”式的人物和制度,群众都是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的。可“双规”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威力?“双规”的性质和内容都是些什么?本文将带您去真正了解一下这个“杀手锏”的招式。  相似文献   

11.
七月三十一日晚上。丰台区长辛店派出所。在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一个黑胖的青年神色不安地坐在民警面前。不知是因为天热,还是因为紧张,他的额角上不停地淌着汗水。“姓名?”“卢素杰。”“雷小放给你的衬衫是怎么回事?”“那是我买的,给钱了。”“真的吗?”“…………”这个叫卢素杰的青年是某工厂技校的学生。一个月前,和他要好的待业青年雷小放因抢劫被拘留。他知道后,脱口而说:“幸亏是他一个人进去了,要是……”这句话被群众反映到派出所后,引起了同志们的警觉:他为什么说这样的话? 为了搞清卢素杰这句话的奥秘,派出所和丰台分局刑警队密切配合,两次提审雷小放,终于了解到卢素杰曾和雷小放等人多次合伙进行扒窃,认定他们很可能是  相似文献   

12.
现在在我国许多关于领导科学的论著中,纷纷认为领导的本质就是影响力.但笔者经过十多年的研究,觉得这一现点很值得进一步探讨,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学科理论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体制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越来越多认为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1972年台湾学者苏伯显著《领导与组织》一书指出:“领导在其本质上应包括影响力”,“领导者为具有影响力的人”.这个观点是根据人群关系、行为科学的理论,认为领导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与被领导在一定的环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被当地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公证人”.多年来.和静县公证处6名公证员的足迹踏遍了和静的山山水水.也把公证法律服务的温暖带给了和静的千家万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公证人为民服务的风范。在自治区司法厅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巴州司法局领导的重视和具体关怀下.公证处在改制的短短四年时间里,  相似文献   

14.
冒牌博士刘志刚被判刑、“芙蓉姐姐”现象喧嚣一阵,使像他们一样的北京大学“游学生”(或边缘人)群体再度浮出水面。其实,从过去的“旁听生”、“偷听生”到今天的“边缘人”、“游学生”,一直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北大校园里学习和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情况也在变化之中。他们是谁?为什么游学?为什么选择北大,而不是一墙之隔的清华,或者别的学校?徜徉在北大边缘,他们的成败得失怎样评说?泪水与欢笑如何挥洒?本刊记者走进这个特殊的群落,听他们讲述了一个个游学故事;也走进北大人中间,听他们评说自己身边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15.
近读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文化是什么,很受启发。她说,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  相似文献   

16.
记者:因为职业的关系,在老百姓眼里,检察官都是不苟言笑的,但通过和您交流,发现您是一个很有亲和力和激情的领导,能谈谈您的经历吗?孙谦:我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一家化工厂的总工程师,很遗憾,10年前他去世了。母亲是普通的退休工人。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考入吉林大学法律系的。当时学法律的很少,我也很幸运,一毕业就分配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可以说,我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国家检察官,得益于很多人的教导和关爱。这点我一直心存感激。记者:您自己觉得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孙谦:简…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应该是俯首听命的。一个领导一本经,一个年头一个招、一项工作一阵风,领导换、思路变。领导的份量在下级的心头真是不小啊!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下级也“吃香”了起来。一些地方甚至时兴络下级拜年,倘是上级领导到我一介小民家来的  相似文献   

18.
偷窥,古已有之。随着技术进步,又出现了偷拍。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偷窥和偷拍的话题。PeepingTom偷窥狂偷窥在英文中叫PeepingTom。Tom是一个人的名字,汤姆。很早以前,在英国一个镇有一个地方官,他制定了各种税,老百姓就非常恨他。他的妻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他免收一些税,他不听。他的妻子很生气,就说:“如果明天我骑着马一丝不挂地在街上走一圈,你能不能免了这些税。”这个地方官说:“好,如果你真这样做了,我就免除一些税。”这件事被镇子上的人知道了,他们被官员妻子的行为感动了,大家约定她赤身上街时谁都不许看她。第二天,大家果真按…  相似文献   

19.
漫画幽默     
《法制与经济》2005,(3):62-63
人口调查某社会学家在一个偏僻的小镇做过人口调查,十年后,他又来到了这个小地方,让他吃惊的是,这里的人口十年内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他便问镇里最老的女人:“怎么会这样的呢?”女人回答:“理由很简单,每有一个小孩儿出生,就有一个小青年悄悄地溜掉。”  相似文献   

20.
“化”是中国使用时间最久、使用数量最多的一个词儿(或曰“术语”)。追溯起来,可能源于“庄周化蝶”这个典故。据说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很想在哲学上搞出突破性的发现,便来了一个“梦蝶”之举。自认为进入了这样的极境:“究竟是俺老庄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化成了俺老庄,已经很难区别了!”作为研究哲学的人,我很推崇这位庄周先生。但作为搞自然科学的人,庄周先生却有些糊涂。他竟然不懂得蝴蝶很美,但毕竟是害虫。它原身是一种名叫“菜青虫”的东西,专吃农田里的蔬菜类农作物。变成了美丽的蝴蝶之后,在田野上成群地翩翩起舞,貌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