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卫权属于国家的基本权利———自保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而言 ,自卫权的行使应针对实际已发生的外来武装攻击行为。但是 ,在实践中各国学者对自卫权实施的“时机”和“适度性”、自卫权行使之必要性的判断权归属、“集体自卫权”行使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存在着一些分歧和争议 ,尤其是对所谓“先发制人”的“预防性自卫权”的行使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多数学者认为 ,“预防性自卫权”的行使必须十分谨慎 ,最好由一定国际机构 (比如联合国安理会 )来判断其行使的必要性。本文认为 ,从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看 ,美国对伊拉克所实施的“先发制人”的自卫行动似乎缺乏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网络攻击往往由非国家行为体发起,实践中亦罕见有国家主动承认对网络攻击负责的实例。相应地,由于网络攻击的溯源存在技术、政治和法律方面的难题,受害国很难在传统自卫权的框架下对来自他国的网络攻击行使自卫权。非国家行为体尚不能构成传统武力攻击情境下的自卫权行使对象,更不宜成为网络空间自卫权的行使对象。作为替代,近年来将"不能够或不愿意"理论适用于网络空间自卫权的主张"甚嚣尘上"。"不能够或不愿意"理论表面上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但从既有国家归因标准和常规的自卫必要性的角度来看,该理论本质上缺乏实然法层面的法律依据,而且在适用时将面临一系列的法律不确定性。中国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造法的进程中,应当警惕将非国家行为体作为网络空间自卫权行使对象的主张,并应努力防止"不能够或不愿意"理论的引入和滥用,以遏制网络空间的军事化。  相似文献   

3.
国家的自卫权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认为国际社会对自卫权的行使既存在的肯定,同时又存在限制,包括程序性限制和实质性限制。  相似文献   

4.
自卫权是《联合国宪章》(以下简称"宪章")规定除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以外国家禁止使用武力的例外。但《宪章》并没有对自卫权行使做进一步解释,导致各个国家为了国家利益在自卫权行使的特点、条件上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依据,本文就此问题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现代战争经历了一次从非法到合法的转变,它必将又会回到新的起点上。在其中,备受争议的国家自卫权带来的只有军备竞赛、军事集团和各种关于自卫的借口。随着世界人权观念的觉醒和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自卫权的取消提供了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6.
自卫权适用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民才 《法学家》2003,83(3):145-155
自卫权是国家抗拒外来武力攻击的固有权利.武力攻击是具有严重性质的非法使用武力形式,包括严重的越界恐怖主义袭击.行使自卫权所针对的对象是发动武力攻击的国家和恐怖主义组织这类非国家行为者.自卫权可在受武力攻击的当时或停止后及时付诸实施.只要满足必要性和比例性标准,自卫的武力行动都是合理的和正当的.国家行使自卫权与安理会履行职责共存,但安理会采取的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必要办法可以终止国家的自卫措施.国家有义务将其自卫行动立即报告安理会,而没有报告并不使自卫措施无效.  相似文献   

7.
刘梦 《法制与社会》2013,(21):163-164
国际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社会在反恐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自卫权是反抗恐怖主义活动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在新时期下恐怖主义呈现新的发展特点,自卫权于今日的行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其部分规则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通过剖析反恐与自卫权之间的联系与牵制关系,解读联合国宪章等相关法律规范深入探讨反恐对国家自卫权的挑战与发展,可以推进国际反恐斗争良性实施,从而最终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全。  相似文献   

8.
自卫权是一个国家的自然权利,也是所有国家尊重其他国家领土主权的一般性义务的例外。本文试分析国际法在反恐怖主义"自卫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战争经历了一次从非法到合法的转变,它必将又会回到新的起点上.在其中,备受争议的国家自卫权带来的只有军备竞赛、军事集团和各种关于自卫的借口.随着世界人权观念的觉醒和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自卫权的取消提供了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0.
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是正义的行动。"9·11"后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以及后来对伊拉克动武的理由之一都是行使国家自卫权。但美国预防性自卫理论的提出给作为国家主权核心要素的自卫权的相关理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突破。其自卫的正义性与合法性令人生疑,滥用即是扭曲,在未来的国际法发展中,对国家自卫权的实施仍应予以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日本环境权理论和实践的新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环境权已成为现代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环境立法逐步贯彻环境权理念的进程中,我国应借鉴在环境权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取得成功的日本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加强环境权理论研究,为我国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环境权,并确立完善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法律制度和程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日本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俊驹  罗丽 《现代法学》2003,25(1):151-158
公害是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对人们生活环境的破坏而产生的,目前,已成为侵权行为类型中最重要的一种。日本的判例与学说认为,在因环境公害纠纷而引起的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可以以公害为理由请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和请求停止行为民事责任。这一见解,对完善与发展我国环境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立法和我国环境公害的司法救济制度,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Book Reviews     
W.Burhenn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Multilateral Treaties
Peter Wetterstein,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The Right to Compensation and the Assessment of Damages
Jonas Ebbesson, Review of Compat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Simon C. S. Tay and Daniel C. Esty, Asian Dragons and Green Trade: Environment,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Law
Jan M. van Dunne, Non-Point Source River Pollution – The Case of the River Meuse: Technical, Legal,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Law
Bridget M. Hutter, Compliance: Regulation and Environment
Amanda Wolf, Quotas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Michel Prieur, Le droit à l'information en matière d'environment dans les pays de l'Union Européenne
Michael Fry (ed.), A Manual of Nature Conservation Law and A Manu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相似文献   

14.
空间碎片造成空间环境污染的国际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寿平 《河北法学》2006,24(12):160-163
空间碎片是人类发射空间实体在外空留下的太空垃圾,其造成空间环境污染是一特殊种类的环境污染问题.空间实体发射国在外空留下空间碎片违背了其应承担的国际法义务,在外空的空间碎片无法辨认其归属的情况下,清扫外空的空间碎片和预防产生新的空间碎片应该是国际社会所有的空间实体发射国的共同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5.
姜文秀 《法学杂志》2020,(4):72-78,89
污染环境罪的未遂包括作为结果犯的未遂和作为结果加重犯的未遂。作为结果加重犯的未遂,是指对环境污染本身持故意,对于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加重结果持过失的污染环境罪未遂。司法实践中存在直接判决污染环境罪未遂的判例,也存在提及是否可以成立污染环境罪未遂的判例,但更多的是对成立污染环境罪未遂未予提及的判例。在刑事立法未及增设污染环境罪具体危险犯的情况下,对污染环境罪未遂的肯定无疑对于司法实践起到了指引作用。但污染环境罪抽象危险犯的功能是污染环境罪未遂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环境侵权行为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劲 《河北法学》2004,22(7):19-20
环境侵权行为是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一种特殊侵权行为,其具有不同于一般侵权行为的特征,如行为主体的不平等性;行为方式的间接性;行为过程的缓慢性以及行为后果的公害性。环境侵权行为侵害的对象主要是公民的环境权,而且违法性不是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Politics, Law and Economics -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is an international problem. There are currently no adequate mechanisms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to...  相似文献   

18.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Politics, Law and Economics - Existing studies have argued that regional cooperation is urgent in order to tackle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However, few...  相似文献   

19.
刘力菲  刘腾 《行政与法》2013,(6):103-108
发生在2011年的渤海湾溢油事故,暴露出我国油污损害赔偿制度的严重缺陷。本文在分析国际公约、国内立法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对钻井平台油污损害赔偿的立法完善提出建议:在立法形式上,应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在其确立的框架下制定具体规范钻井平台和船舶油污损害赔偿问题的《油污法》;在制度内容上,应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建立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和损害赔偿基金制度,并通过保障受害者的知情权等为其民事求偿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正日益加剧.利用计量经济学对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是必然存在的,不同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应该合理保护环境与利用资源,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