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还没能享够家中温暖的农民工们,不得不为了生计踏上回城的客车。而家中,那些年少的孩子只能再次把对父母的思念珍藏在心里.独自踏入新学期的课堂。 这是一群父母健在的孩子,可他们很多人对父母的印象只停留在记忆里,甚至有的早已模糊。用亲情温暖“留守儿童”孤寂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社会的关爱,不仅仅是父母的义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本期“代表访谈”栏目就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专访了3位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
在德国,孩子生下来后,父母最需要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要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爱心,即“善良教育”.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在德国,很多家庭中养有小猫、小兔、小狗、小金鱼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并非全是家庭宠物,而是父母们有意为孩子养的“实物教材”.  相似文献   

3.
董华 《江淮法治》2012,(11):49-49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孩子得不到温暖.不少孩子都存在心理上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关注.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我认为各级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慎重研究,出台相关工作意见,明确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在“关爱”工作中的责任。同时。要抓紧完善和制定有关“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医疗健康、困难救助以及就业安置、劳动培训、民办寄宿制学校等方面相关政策,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4.
感受幸福     
刘燕 《人民调解》2009,(6):45-45
现在有很多朋友.他们有工作,有房子,有父母、有妻子,有孩子,有朋友.按理说生活得很好.可有些人却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幸福.反而总是去羡慕别人。其实.幸福的场景每天都呈现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缺少感受幸福的心灵罢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金钱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难以回避的问题。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金钱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和品德教育。美国孩子“要花钱自己挣”美国孩子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他们的父母和社会观念都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这样要求他们。在美国,不管家里多么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父母剪草坪、送报等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通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上开设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引起全国网友、各地公安部门的关注。网友纷纷将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希望家中有孩子失踪的父母能借此信息找到自己被拐的孩子。广州市公安局有关方面表示,他们已经关注“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  相似文献   

7.
孩子第一次过桥,父母都是充满期待的。我相信他们并不是期待孩子成为快速过桥的冠军,而是希望孩子不要落入水中。可是,孩子一生的路,有多少“桥”要过呢?  相似文献   

8.
作为本案的审判长,我认为此案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件较为特殊的案件。因此对于强奸行为导致的血缘上的亲子关系没有具体的法律予以明确的认定。本案的焦点在于:1.张某有无作小男孩父亲的权利?从事实上讲,双方对于认定小男孩系双方的儿子这一事实没有异议,小男孩确为张某强奸方某后怀孕所生。从法律上讲,小男孩应是张某与方某的非婚生子,因为非婚生子女是指父母没有婚姻关系所生的于女(旧社会称为“私生子女”),强奸怀孕到孩子出生虽然不是父母双方“意志统一的结晶”,但可看作是产生亲子关系的法定原因,法律上也没有规定因强奸…  相似文献   

9.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1,(14):18-19
重压之下的母亲 张妍看到那则“东莞母亲溺死双胞胎脑瘫儿”的新闻时,第一感觉是为这个母亲“心疼”。她说自己完全能体会那种绝望和痛苦。庆幸的是,自己毕竟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做坚强的后盾,因而没有走进生活的死胡同。但张妍和杨雨都坦言,他们的情况在有特殊孩子的家庭中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家庭面临千疮百孔,“高离婚率已经不是新闻,很多父母因为支付不起治疗费用而对孩子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时期是每个人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必经时期,是从无知、依赖、幼稚向文明、独立、成熟的过渡时期。“没有不良的少年,只有不幸的少年”!未成年人之所以触犯刑律,与他们所处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庭诱因家庭是孩子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05,(8):52-52
据调查,不少年轻父母期望孩子有权势和名利。对于这样的调查结论,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夏学鉴并不感到吃惊,他说,“现在社会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一定程度上是权力和金钱”。夏学鉴担心年轻父母的这种期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他说,“年轻父母应该看到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的变化,但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不能把社会价值取向走偏的部分,直接灌输给孩子。因为用这样的观念培养孩子,可能让孩子没有责任心,没有同情心,甚至出现人格问题,让整个社会变得冷酷无情”。  相似文献   

12.
赵文琴 《江淮法治》2008,(24):18-18
这是一群真实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孩子,他们有着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情感,为高兴的事情欢笑,为悲伤的事情难过。但是,他们却有着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为了生存在异乡奔波。当其他同龄的孩子依偎在父母的身边撒娇,享受着浓浓的亲情时,他们却独自面对着一切,他们孤单的身影、寂寞的心灵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他们就是“留守子女”群体,而生活在芜湖市三山区境内的“留守子女”,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上海书展上,有本名为《反抗语文》的书让我停下脚步。在对语文教育的看法上,我和该书作者极为相似,同为父母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语文误伤,希望他们能够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希望有种力量能改变和反抗钻进了死胡同的应试教育,改变已成为戗杀孩子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语文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4.
启程 《检察风云》2011,(19):72-73
在每个城市里都能遇见许多外来打工者,他们离开古老的乡村,到陌生的世界里寻找新的生存机会。他们的汗水灌溉了正在生长的城市。他们的孩子,有些留在乡间,成为孤寂的“留守儿童”。有些则被父母带在身边。  相似文献   

15.
来信我先要了一个孩子,以后又生了一个孩子,这两个孩子在法律上是否一样看待? 王小文复信你所问的是亲生子女和养子女的法律地位问题。我国法律是允许公民收养他人子女的。被收养的子女和亲生子女虽在血缘关系上有所区别,但在法律地位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婚姻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父母对于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于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双方均不得虐待或遗弃。”第二款规定:“养父母与养子女相互间的关系,适用前项规定。”婚姻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子女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  相似文献   

16.
从2006年至今,妇产科医生张素霞依靠拙劣的骗局将至少6名刚出生的婴儿从他们的父母身边卖掉。理由都是这些孩子有“先天疾病”。  相似文献   

17.
孙兵 《江淮法治》2012,(9):51-51
我们外出打工吃苦真的不怕。怕就怕不能和孩子在一起.不能对他们的成长尽责.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我们也想把孩子带进城里,可是入学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要不就缴纳一些譬如“借读费”这样的费用,对我们打工族来说,有点吃不消。现在不少地方都在建设农民工子弟学校,我感觉非常好.希望全国各地各地区都可以积极施行,在教学质量上,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保证。只有他们学习环境舒适了,我们在外工作才踏实啊!  相似文献   

18.
李莉 《江淮法治》2011,(11):50-50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了,因为在这一天,父母会给他们买心爱的礼物,或带他们外出游玩,享受家庭的温暖。可是,还有一些孩子们,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9.
语录     
《方圆》2020,(2):7-7
“把我孩子的遗体和器官捐给别的孩子,就像我的孩子活着一样,救不了自己的孩子,就救别人的孩子。我也希望别的孩子快快乐乐成长,没有病魔再折磨他们。希望这样家庭的孩子一定要坚强。”2020年1月7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年仅6岁的小圆突发疾病离世,他的父母决定捐献他的器官以帮助其他患病孩子更好地生活。小圆的父亲说,小圆的哥哥在2017年的时候因交通事故去世,他们也捐献了孩子的遗体和器官,让多人获得重生,他们希望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圆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千年未有之变局”,安土重迁的中国农民一改故步自封的形象,离开了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到生态陌生的城里去,开创他们的事业。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可随之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很多末成年孩子被留在家里,人们称之为留守孩子。女孩子由于生理与心理上的特殊性,又成了这群留守孩子中的更特殊的群体。她们在没有父母亲在身边的呵护的日子里, 一切都还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