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3,(1)
在哲学领域,中世纪神学向近代哲学的转变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15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其一大主题就是自然的发现。牛顿是古代物理学、神学向近代自然科学转折时期的关键人物。他的自然哲学不仅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一次集大成,也含有丰富的神学和哲学思想。牛顿学说的这一背景表明,近代科学与基督教自然神学有着极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华侨投资企业的问世和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潮流,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中国人自近代以来振兴中华的一个重要传统。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据考证,这种企业始自19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创办于广东南海县西樵简村的继昌隆缫丝厂,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华侨投资企业。第一家华侨投资企业的创办人  相似文献   

3.
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会政治是近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民主政治形态,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议会政治思想的传播,议会政治作为仿行西方政治的一种重要形态被嫁接、移植到近代中国.议会政治在近代中国的移植、运作和变异,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但影响了近代中国政治的走向,而且改变了近代中国政治的形态与内容.政治合法性、政治参与、政党政治、政治理念、政治体系等结构性的因素或被刷新,或被重塑,由此,中国政治开始了从传统政治向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传统与现代:人格理想测量冯波,肖明人格是价值观念的一种,它反映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形态中的人们对于人的素质的基本价值取向。人格这个名词是在近代才开始流行的,在中国古代只有“人品”这个名词。现在一般所谓人格理想或理想人格,是指能够表现某种学说、团体以至社会...  相似文献   

5.
叶微波 《学理论》2009,(31):249-249,274
从20世纪20年代我国电化教育开始兴起,有关电化教育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各界轰轰烈烈地开展,随之相伴的有关电化教育的理论探讨也在不断地前进完善。文章对近代我国电化教育有关书刊进行评述,希望从另一个视角研究近代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总理衙门作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一个产物,它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它的建立促进了近代国家观念的转变;使清政府开始抛弃传统的外交体制,步入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行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朝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渊源与特点刘宽民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是当前思想战线上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近代史工作者义务对近代爱国主义思想进行挖掘整理,本文仅就近代爱国主主义思想的渊源与特点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渊源(一)半殖...  相似文献   

8.
曹敏 《理论导刊》2001,(5):45-46
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也逐步开始了由平时经济到战时经济的转变。此时,陕西作为战时大后方省份之一,工业生产也进入了战时生产的繁忙时期。陕西各种工业在较为有利的投资、技术,特别是战争需要等诸多条件下,得以迅速发展,其速度远远超过了清朝后期至抗战前近70年历史的发展进程,出现了陕西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本文拟对抗战时期陕西近代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作一些探讨,以了解战时后方工业建设对抗战的伟大意义和陕西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规律,以期对当今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9,(8):41-41
李鸿章对近代军事的第一大建树是:把海防提到战略位置。建立了中国第一支海军! 李鸿章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就关注了海防问题。他虽然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关注和提出海防思想的人,但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提出海防比陆防重要,应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以加强海防。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容闳作为留学生先驱者的形象是世所公认的,与此同时,容闳本人还是留学教育的奠基者,这一形象涵盖了容闳一生的主要追求和核心价值,对中国留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近代学人舒新城有这样的论断:说到近代留学的渊源,大家都推重曾国藩与李鸿章,以为他们是首先派遣留学生的人,中国政府派遣学生出国求学固然是由于他们,但原始发动者却不是他们,……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6)
我国历史悠久,地名的产生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即人类逐渐产生语言的时代就有了地名的存在。而近代地名研究始于"清代考据学派"。20世纪30年代,地名研究出现高潮。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从整体上研究地名的产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建立地名信息系统及汇编有关地名资料,我国的地名开始标准化。关于近代地名的研究,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地名起源研究;二是地名与文化关系的研究;三是地名与教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紧接着,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同时,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这个转变是经过革命的转变而实现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占据主流意识的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天下观"。正如李鸿章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中国的发展是天朝上国旧梦破碎、国家被迫走上近代的过程。近代中国的国家观是形成于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时刻,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时所形成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王朝,使得孙中山的国家观脱颖而出,力压其他变革思潮,取代了传统的国家观。但是在经历袁世凯复辟后,共和走向灭亡。先进的中国人又开始求索新的国家观念与国家体制,在经历思想启蒙之后,中国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革命,并且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相似文献   

14.
近代女子教育是妇女史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文化史、社会史、教育史等学术交叉的关键点。长期以来,女子被拒之于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之外。直至近代,随着传教士在华兴办女子学校,康梁等维新派开始畅言废缠足、兴女学。然而,近代女学自兴起之初便困难重重,在现实的发展中同样也是步履维艰。通过阐述惠兴女学堂在创办、发展过程中背景、经费、媒体、政府等方面的困境,揭示近代女子教育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自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天朝上国的美梦已然破碎,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被迫与世界的其他国家接触,同时也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外交接触,而中美关系在近代外交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1868年是早期中美关系史上极富重要意义的一年,《蒲安臣条约》的签订对中美两国关系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散木 《党政论坛》2008,(14):58-59
“浙江二邵”邵力子(1882—1967),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位著名报人。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所谓“浙江二邵”之称,这是指浙江人邵飘萍和邵力子,他们都曾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代巨擘。  相似文献   

17.
日本能扩大“内需”走出困境吗?朱绍文近代经济史告诉人们,凡是搞泡沫经济的国家,一旦泡沫破裂,其后遗症将是难以想象的一大灾难,日本也不例外。1990年以来日本经济开始进入泡沫经济破裂的事后处理阶段,到现在已快8年,日本经济不但未能清理由泡沫经济破裂所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战争史上的奇观和中华民族惊天动地之伟业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嗣后依军事斗争的不同战略形势次  相似文献   

19.
尼采人文化哲学探析马毅人一直是哲学家思想家们思考研究的主题和热点。在西方有关人的文化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从赫拉克利特的“爱智慧”、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开始,哲学家们就把研究的焦点投视在人身上。然而直到近代,在哲学的领域中,始终是理性主义的文化哲学占...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是一个被迫卷入现代化进程从而不断蜕变的历史时期,仁人志士渐渐从各个方面认识到,在现代化浪潮中中国不得不学习西方。然而可贵的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也同样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病以及中国的现代化对于全人类的意义及责任。然而中国自身的历史脉络意味着近代中国的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军绅政权、国民党等政治势力虽曾致力于现代化,但只有重建崩坏的中国乡村基层政治秩序,才能建立一个有能力推进现代化事业的政治机器,而唯有中国共产党才最终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