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苟渊 《当代党员》2010,(12):72-73
作为一名长期阅读《当代党员》的老读者、老作者,我对《当代党员》充满感情。这些年来,《当代党员》给我的总体印象有三:首先是“快”,紧跟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行报道;其次是“精”,选题精辟、稿件精炼;再次是“活”,语言生动,表达活泼。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中共党员,也是《当代党员》的忠实读者。我觉得《当代党员》越办越好,很有特色,我很喜欢,特别是“当代论坛”、“特别报道”、“特别策划”、“当代风采”等栏目,我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3.
拿到2005年第12期《当代党员》,我一下子就被封面上朴实厚道的刘安模的形象吸引住了。《让信念之声传遍仙女山》一文,我读了三遍,一个对党赤胆忠心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屹立在我面前。当读到刘安模常对乡亲们说“思想要老来红”时,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他说出了当代老党员、当代老年人的心里话,闪耀着当代老党员、当代老年人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打工青年,工余勤奋笔耕,迄今已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认识《当代党员》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上周我到厂里办事,看见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崭新的《当代党员》,精致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吸引了我,出于好奇,我向办公室领导借阅了这本杂志。回家细细一读,我觉得“当代论坛”、“特别策划”、“助您成功”、“巴山夜雨”这几个栏目很亲切,很耐读。但令人遗憾的是,刊物没有一个专门为打工者倾诉心声的栏目。打工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背井离乡在都市谋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需要人文关怀。所以,作为一个打工者,我建议《当代党员》能否为打工者开辟一个倾诉心声的栏目,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振兴重庆。  相似文献   

5.
夏思扬 《当代党员》2006,(12):51-51
作为《当代党员》的一名忠实读者,这些年来,我一直自费订阅《当代党员》,我觉得它权威、实用、通俗。它不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更是一份值得收藏的珍品。今年第9期的“特别策划”——《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组稿件立意新。质量高,可读性强,让我再一次体会到春风拂面的感觉,我也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一口气读完这组文章时,心情像彩虹一般绚丽。我希望各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每月少抽一包烟,也要把《当代党员》带回家。  相似文献   

6.
江山 《党员文摘》2003,(4):29-29
记得1997年前,我最初接触《党员文摘》时,作为一个企业的宣传干部,我只是将其视为个人加强思想修养的一种学习材料。然而,在阅读《党员文摘》的过程中,那一篇篇启迪智慧、开阔眼界、感动心灵的文章,使我觉得不仅适合党员看,而且一般职工也会喜欢。但是,怎么把《党员文摘》介绍给广大职工呢?杂志不同于报纸可张贴在读报(宣传)栏上;放在阅览室里供大家翻看,不仅速度太慢,而且也受到局限。想来想去,我突然想到自己分管的厂广播站——何不把《党员文摘》的文章通过广播介绍给大家呢?我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向领导作了汇报,领导认为这是一个扩大党刊受众的好办法。于是我把每期的《党员文摘》先细读一遍,然后精选一部分内容安排在每天的“厂内新闻”之后播出。  相似文献   

7.
“你们爱看哪本刊物,有何理由?”一次闲谈,我和几位同事扯到这个话题。“论熟悉程度,当属《当代党员》!”对第一个问题,同事们异口同声。可是,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却各持己见。“以往在学校教书时,我经常看到校长办公桌上摆放着《当代党员》。一次,我随手翻看了一会,感觉这份刊物很有深度,文章也很生动,一来二去竟上瘾了。”一位美女同事道出她的理由——“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位72岁的农民党员,近日,学习了《当代党员》刊登的《“提问栏”里故事多》,党员和群众都说,文章报道的村干部是好样的,值得村干部们学习。  相似文献   

9.
我今年4月写的一篇《群众对村务公开有“五盼”》在贵刊第6期上刊登后,在璧山县大路镇党员干部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大家一致说贵刊真正是市委的喉舌,真正是全市党员群众的良师益友,是广大党员及群众信得过的好党刊。为什么这样说呢?此文我曾投过其他一些报刊,结果均石沉大海,还是《当代党员》能够倾听基层声音,既敢听真话,也敢为群众说真话,就为这一点.我们耕兽为《当代党员》叫好。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家民营企业的普通工人。我们这个企业建立了党支部,所以我有幸能接触到《当代党员》,并在她的感召下努力工作,勤奋学习,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读《当代党员》时,心中总有许多感动。我认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体现在本职工作中的,所以我以《当代党员》为老师,像她所介绍的许许多多先进党员那样,冲锋在前,享受在后,我也因此多次受到了公司和部门领导的表扬。我目前正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希望能够继续得到老朋友《当代党员》的帮助与支持,使我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1.
《当代党员》2014,(6):7-7
读者是媒体的服务对象,也是信息传播的起点和归宿。要使读者与媒体之间产生心理契合,提高接受信息的有效性,媒体就必须贴近读者的心灵。《当代党员》杂志2014年第1、2期的“心灵沟通”栏目,就是一个紧贴读者的关注点和需求点,能与读者心灵沟通、心理互动的好栏目。  相似文献   

12.
各地传真     
中共贵州省委机关刊物《当代贵州》是我省综合时政类期刊首家开通电子版的刊物,在全国各省(市、区)党委的机关刊物中也是首家。它标志着《当代贵州》从传统期刊走向与现代电子网络的结合,对我省党委系统电子政务和“数字贵州”的建设也是一个积极的促进和推动。《当代贵州》的电子版主页,将是《当代贵州》在互联网上的一个平台,对于实现《当代贵州》办刊的自动化,促进党政机关的资源共享有着积极的作用。麻江县在全县31个行政村中开展党员服务区活动试点工作,其内容是做到“八个一”:即党的方针政策要讲一讲;致富经验要传一传;…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07,(1):29-29
2004年以来,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会根据形势发展和受众的需要,提出了“市场第一、读者优先”的理念及用生动、鲜活、有思想的新闻产品适应读者需求等重要办刊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影响日益提高,已成为宣传重庆的重要窗口。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当代党员》已有32篇稿件被《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知音》、《青年文摘》等报刊转载,其中《邓书记受委屈之后》、《酒家为何”坚决不接待乡干部”》被《人民日报》转载,《让农民版画“叫好又叫座”》被《中国文化报》头版转载。  相似文献   

14.
王晓莉 《当代党员》2006,(12):61-61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2006年10月24日下午,在南岸区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社机关党委书记宋愚,副总编辑李学光和《当代党员》编辑部全体同志来到南岸区南山街道真武山社区,和南岸区13位读者代表一起,参加了《当代党员》“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恳谈会暨2007年办刊调研会。  相似文献   

15.
邓平寿 《当代党员》2006,(12):60-60
《当代党员》编辑部:我叫邓平寿,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曾光荣地成为贵刊2005年第4期“封面故事”《一股劲一种情一个梦》里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6.
我读《当代党员》一年多了,它最打动我的是不乏思想品味且语言鲜活、故事性强。我常把里面的文章推荐给我的朋友们看,可以说,在我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好多老师都爱上《当代党员》了。  相似文献   

17.
我是秀山县的一名高中生,从小学六年级开始阅读《当代党员》,不知不觉已有4年多了。我到县城读高中的时候,同学们在周末一般都外出上网或者看电视,而我却喜欢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聚精会神地阅读《当代党员》。4年多来,是你,陪着我度过了寂寞的岁月;是你,让我这个山里娃知道了山外的世界。我从心里感激你,你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18.
黄坦 《当代党员》2010,(12):74-74
随着“80后”、“90后”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当代党员》应该针对这一群体,准确把握“80后”、“90后”党员的成长环境、心理状态、话语方式,个性化打造相应栏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1月15日下午,根据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的部署,《当代党员》编辑记者走进了“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恳谈会暨2007年办刊调研会的第二站——荣昌县路孔镇。  相似文献   

20.
进入组织系统工作两年了,《当代党员》一直扮演着我的良师益友的角色。拿到每一期刊物,我最先“品尝”的必定是“开卷有益”这道“开胃菜”。为什么?因为它好看、好读、好玩、好品,因为它板块较小、节奏明快、层次感强,正好符合我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