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注重企业狭义的物质形态所有权的研究,把企业的性质局限在对生产资料的狭义物质形态的所有权占有上。其实,企业存在两种形态──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企业物质形态的所有权和价值形态的所有权在不同企业制度的归属所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部包含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层次的利益关系。企业利益应该是全民所有制内部利益关系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层次,在理论界是比较一致的。但对企业利益之客观依据的说明,则存在分歧。我认为:企业利益的客观依据是现阶段全民所有制还没有达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直接占有的程度;在现阶段以间接占有为基础的全民所有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形式中发生了生产资料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的分离,从而发生了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经济价值”的分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又一次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中不同观点简介如下: (1)个人所有说。其主要论据是:a 、劳动力有一个所有权问题,并且同生产资料所有权一起决定生产方式的性质。如果只看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将无法区分奴隶制和资本主义,因为二者都是剥削者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其区别主要是劳动者及其劳动力是否归剥削者所有。b.社会主义社会不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在所有制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这些突破,对解放思想。促进生产力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全部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所有制关系具体表现为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处置以及根据所有权获得收益的关系。体现所有权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权利是控制权和收益权。所有制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实现。实现形式既反映了某种所有制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该种所有制相对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根据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而在自身范围内的调整。我国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生产资料公有…  相似文献   

5.
新论摘编     
评价“剥削”的两种观点《中国改革报》日前载文指出,如何评价“剥削”的问题目前有如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剥削的实质是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从价值创造的角度看,非劳动生产要素如资本也参与价值创造。在资本收入中有一部分是资本创造价值的回报,不属于剥削,只有超出的部分属于无偿占有,属于剥削收入。另一种观点认为,剥削可分为四种类型:1.资本性剥削或产权私有性剥削,指凭借生产资料私有权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2.掠夺性剥削,指通过抢劫、偷窃等途径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3.强权性剥削,指通过设…  相似文献   

6.
(一)生产者对产品的所有权,是商品生产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基础条件。马克思说“只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页)产品的所有权,是个生产关系问题,它决定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八亿农民对产品的所有权问题,是促进商品生产发展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核心问题。前几年,我们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同一性质的所有制,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在坚持公有制性质的同时,对所有制的结构方式进行调整,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为了使农村  相似文献   

7.
在《重建生产关系实现“三个代表”》来稿中提出:生产关系改革是我国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劳动产权制为基础的劳资合作制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我国改革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其实并非公有制,而是同资本所有权原则相对立的“凭劳动享有所有权”;相应地,社资两种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亦不在生产资料的公与私,而在于是否内涵劳动所有权。如果抽掉这个内涵,即使原公有制也会脱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蜕变为国有、社团等法人资本所有制。在资本主义时代,由于资本所有权原则是客观存在并必然表现为生产资料所有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公有制权利体系理论是当前研究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基石。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包括劳动力所有权体系和生产资料所有权体系两方面的内容,但后人把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等同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直接造成了对马克思公有制权力体系理论的误读:将公有制等同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否认劳动者的劳动力所有权;将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解为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种误读反映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是劳动者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社会主义改革就是通过建设民主法制,促进劳动者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个人所有权的实现,并根据这两个权利来控制和监督行使占有权的国家和其他机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铮  李积云 《传承》2007,(5):28-29
剥削是指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占有那些没有或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全部或部分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行为。剥削的产生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在现阶段还存在剥削。  相似文献   

10.
如何评价“剥削”的问题目前有如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剥削的实质是无偿占有他人的活劳动成果。从价值创造的角度看,非劳动生产要素如资本也参与价值创造。在资本收入中有一部分是资本创造价值的回报,不属于剥削,只有超出的部分属于无偿占有,属于剥削收入。另一种观点认为,剥削可分为四种类型:(1)资本性剥削或产权私有性剥削,指凭借  相似文献   

11.
一 剥削的含义及其历史功过 近代社会以来,“剥削”的含义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者对劳动力所有者的经济盘剥,即“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由此可见,剥削的古义和今义分别从两个方面揭示了它的本质属性——无偿占有。简言之,剥削就是无偿占有;凡是无偿占有都属于剥削。  相似文献   

12.
经济制度的发展史构成了马克思考察人的发展的主体脉络。经济制度中的所有制关系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制度的改革运行了二十余年,遇到了一些体制性障碍,这些障碍源于生产资料占有的障碍。要实现人的发展,必须落实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13.
土地所有权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一种形式。土地所有权和其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形式。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形成后,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收取地租,参与瓜分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现代产权思想可以追溯到1937年科斯《企业的性质》。实际上,产权问题的经典论述在230年前就已相当丰富,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论述了极其重要的财产权利问题。人是自私的,也是社会的,人的劳动能力是属于天然赋予个人的财产权利,这种天赋人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劳动者择业权和流动权是这一神圣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所有权是一切其他所有权的基础。财富并不局限于金银或土地,其主要特性在于占有、使用和让渡权,而基于所有权的土地财产和资本资财,同样具有对土地所得和资本所得的天然要求权。财产所有者对财产收益的必然要求等价于追逐资本利润的最大化。产权的权利束可以适度分离,但与这种分离相伴随的是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等,体现的是各个权益相关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理论界一向认为,决定民主政治的经济条件有两个: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个“常识”性的观点: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实现.就是说,“劳动者共同占有全社会的生产资料.社会生产资料的这种公共占有的性质,就决定了:劳动者不但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也是每个企业的主人”.①那么,如何理解在公有制条件下民主制度并不完善的客观现实呢?这就导出了第二个观点:经济不发达,制约了民主政  相似文献   

16.
论肃削     
剥削是政治词汇,过去经济学中很少使用,因为很难界定。直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人们才根据剩余价值理论,较准确地界定了剥削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剥削,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17.
论剥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剥削是政治词汇,过去经济学中很少使用,因为很难界定.直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人们才根据剩余价值理论,较准确地界定了剥削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剥削,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18.
考察一种生产关系,首先要看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封建社会的生产以农业为主,土地便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土地所有权,也就占有了基本的生产资料,无地少地的广大农民不得不向地主缴纳地租,租种土地。所以考察封建制生产关系,主要应当考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通常有封建国家直接占有的形式和地主私人占有的形式。我国古书上所谓“公田”就是国有土地;所谓“民田”就是私有土地。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头子。他自己就直接占有大量土地。宋朝皇帝占有土地600万亩,而明武宗时仅北京附近的皇庄就占地20余万顷(每顷100亩)。明朝皇帝占有  相似文献   

19.
《群众》1997,(6)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侯宗宾最近在南京召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反腐败”理论研讨会上指出: 目前社会上有少数人认为,公有制是滋生腐败的根源,私有制是遏制腐败的力量。这是一个是非颠倒的错误观点。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与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出现相伴随的。剥削制度是少数人凭借占有生产资料侵占大多数人的劳动成果的制度,是产生腐败的经济根源;剥削阶级唯利是图的思想观念,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现阶段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下的雇工经营活动中,雇主凭借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或占有权,不偿占有雇工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虽然雇工经营的范围和雇主收入的多少受到国家的限制,服从国家的法令,但其经济行为从本质上讲仍是一种剥削行为。允许雇工剥削在我国的存在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繁荣。但是,商品经济生活既涉及物质领域,又涉及精神领域。对商品经济中出现的剥削行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