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1983年国庆节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从十多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看,“三个面向”全面、深刻、准确地阐明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邓小平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体战略思想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一、“三个面向”的涵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亲叶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其实质就是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任务。“三个面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和超前性。教育要“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2.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它不仅揭示了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也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一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不仅要求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  相似文献   

3.
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条件。邓小平一贯强调社会稳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极端重要性。他独创性地为我国设计出了一个“寓稳定于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定”的社会稳定模式,为实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径。在当前的形势下,学习邓小平的稳定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九月,邓小平同志给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题词高瞻远瞩地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是新形势下对毛泽东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的结晶。邓小平同志1983年9月9日在景山学校作了重要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页)这不仅为网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党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针。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党校教育工作只有认真坚持“三个面向”,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日益发挥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我们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6.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艰苦创业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伟大创业精神。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的有关论述,深刻理解艰苦创业对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意义,长期不懈地进行艰苦创业的教育。一、艰苦创业精神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必需的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艰苦创业,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所决定的。邓小平多次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  相似文献   

7.
坚持“三个面向” 培养“四有”新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中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这说明教育在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所谓“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国之本”。从邓小平同志生前一直十分关心的景山学校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实践看,我们认为,要使我国教育切实担当起培养面向21世纪的“四有”人才的重任,就必须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改革。 “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题词科学地揭示了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指明了教育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高度,始终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世界发展和民族历史命运高度,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从社会主义历史前途命运的高度,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从“振兴民族﹑振兴教育”的高度,指出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强调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邓小平教育理论开辟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习这一思想,对于不断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9.
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赶超”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发展实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等“赶超”思想。文章就邓小平“赶超”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及进一步丰富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加速人才培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王凤岐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进行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为指导。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又具有高度党性原则和强烈的时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年的历程,我们上海教育事业和全国一样也有了很大发展,每一步都是不断学习邓小平理论,执行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上海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开拓进取的结果。(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作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同时,相应提出了“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邓小平同志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很早就看到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总结了二次大战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经验教训,深刻阐发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  相似文献   

13.
一、邓小平人民民主思想的新视角 邓小平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民主思想之精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主观,形成了邓小平人民民主思想的若干原则和要求。 1.人民民主建设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民主是手段,还是目的,或者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针对以往我国在民主建设问题上的失误,邓小平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论断。把民主同社会主义制度、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特别是1982年宪法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下来。这是我党对民主本质认识的飞跃和发展。邓小平还把解放思想的基点放在民主原则上,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条件”,廓清了人民民主实践中的是非,纠正了以往把民主只作为手段的理论错误。 2.人民民主建设必须真正有助于实现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早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①同时指出:“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②面对跨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任务,要更深…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极为重要的意见。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深刻总结了我国十几年来改革开放的丰富经验,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及时回答了广大干部群众所关心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发展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主要表现为,在对待中国的发展问题上,邓小平并不盲目地追寻世界现有发展模式,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寻找自己的发展模式。他认为;“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由此,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据这样的思想,“力求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邓小平领导着中国人民在寻求现代化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前进。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中国特色具体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适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系统而准确地领会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提供了最好教材。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想轨迹,有助于我们积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我们的事儿推向前进。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为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认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从这一思想路线出发,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包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进行了深刻的“再认识”,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两大基础。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认为,“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邓小平文选》第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和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全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走出去”战略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新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基于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的深刻分析,就我国对外开放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对外开放理论。他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所确立的发展战略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不仅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毫不动摇地坚持了这一重要思想,而且对其进行了创新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穆延奎 《发展论坛》2003,(10):23-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我国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战略里的一个重要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是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它的实质内容,自觉地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是邓小平关于在中国“建立小康社会”的论述。用“小康”概念来描述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的第一人是邓小平。邓小平的“小康”概念,可以从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