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吃饭问题都是“天大”的事。所谓关注民生,餐桌的关注永远排在首位。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追求吃饱;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要求吃好。吃饱相对容易,吃好就无止境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至少要吃得安全、健康、无污染,但同样不容易。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从家庭副业演变成农业农村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全国肉、蛋、牛奶总产量分别为7957万吨、2811万吨和3656万吨,畜牧业产值超过2万亿元。肉类和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居第三位,肉蛋奶已成为城乡居民“菜篮子”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特别是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吃上安全、放心、优质的畜产品。国家在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解决好“吃得上”问题的同时,必须确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尽快解决“吃得好”的问题。近年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按照中央部署,  相似文献   

3.
林蔚 《瞭望》2006,(49)
涉红鸭蛋和染毒多宝鱼刚闹得沸沸扬扬,近日桂花鱼又被检出含孔雀石绿,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搅得人们心神不宁。相当一个时期以来,人们用敏感多疑甚至有些神经质的眼神紧盯着自己的餐桌,喝牛奶怕抗生素,吃猪肉怕瘦肉精,吃果蔬怕农药化肥……还有“毒”大米、注水肉,等等。“我们还能吃什么?”“谁来保证我们的餐桌安全?”这样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人们正在对自身的健康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李光濂 《各界》2013,(2):9-11
吃 江青,这位自称“旗手”和“战士”的人,在当时中国人生活艰难的年代,是怎样生活的?我们从当时报刊公开发表的,关于她吃穿玩乐的文章,就知晓了。  相似文献   

5.
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发表到现在已一百周年了,人们在“被称之为国家的那个力量”下已生活了几千年。国家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对国家为什么有服从的义务?在这些问题上剥削阶级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法学家,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从他们本阶级的政治需要出发提出过“神意说”(theory of the divine right)、“契约说”(social contract)等等的学说。这些学说都是对历史真实的歪曲,没有任何科学依据。1884年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发表,才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鲁民 《民主》2007,(1):47-47
二十多年前,人们见面互相问候最多一句话就是:“你吃了吗?”而在我的老家,由于经常吃不上干饭,吃饭多是喝汤,所以常问的是:“喝汤了吗?”现在,早已温饱有余的人们觉得再问这句话就很俗了,也过时了,他们更关心的是“你幸福吗?”的问题。当然,吃饭和幸福也是有紧密联系的,吃不上饭肯定是不幸福的,整天饿得头晕眼花,哪有幸福可言;但天天吃山珍海味,吃得脑满肠肥,也未必就是幸福。南太平洋岛国瑙鲁富得流油,公民的一切福利政府全包,每人一年还享受35万美元的政府津贴。他们无须工作,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人们都说瑙鲁是人间天堂,然而,这却是一…  相似文献   

7.
华丁 《瞭望》1993,(42)
《中国青年报》载文称:南通市有些人用公款美容,理由是堂而皇之的:“为本单位美化‘公脸’”。怎样报帐呢?“请友邻单位开具吃、喝、用的发票”。此文揭露得好!只可惜“新闻要素”不全,没有一一列出公费美容诸君的芳名及其所在单位,致使读者无法一睹这些“吃老公”者美容后的闭月羞花之貌。  相似文献   

8.
林长华 《侨园》2012,(7):42
《红楼梦》第25回里,王熙凤当众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为何吃了人家的茶,就得给人家当媳妇?原来,自唐代“茶圣”陆羽撰著《茶经》后,茶在中国人生活中便被摆到了重要位置.在台湾,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把茶冠于米之首,有谚云:“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  相似文献   

9.
姚明明 《民主》2007,(3):17-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关心吃饱、吃好,还注重食品的营养、健康。可近几年市场上频繁出现的“毒奶粉”、“毒火腿”、“苏丹红”、“人感染猪链球菌”,以及油炸食品丙烯酰胺超标、饮料中苯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甚至还关系到公民对社会和政府的信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谢云 《瞭望》1988,(47)
我面前放着一本书:《背叛真理的人们》,扉页的“内容简介”说,“可供研究工作者、科学管理工作者和大学师生参考”。我这“三界”之外的人,却以极大的兴趣读完了它,并以为一切关心人类社会生活的人,都不妨来读一读,因为它所提出的问题的意义,实际上远远超出了科学界。 一提到科学界(自然科学),人们不免会肃然起敬,并且在脑海里浮现出那种极其尊重客观事实,作风严谨,以追求真理为天职的诚实的人们。这不能算是错觉,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本书列举大量材料说明在科学  相似文献   

11.
名牌企业、名牌产品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感受到,在名牌争天下的时代里,一个国家没有一大批国内甚至国际上叫得响的名牌企业及其名牌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面对中国就要加入WTO将要受到的冲击和挑战,营造名牌就显得异常的重要,创名牌、保名牌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一、营造名牌的必然性1.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中国基本上从“短缺经济”时代走向了“相对过剩经济”的时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已从过去有吃、有用就行到追求高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探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是当代学者们从两种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经典理论研究范式。“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孰优孰劣?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我们科学把握国家与社会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以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协调发展道路,成为必须和必然。  相似文献   

13.
西谚曰:“钱物不过是美德的行李。”这话说得不错。 钱财,也许是人们谈论和研究得最多的一个永恒话题,自古以来谈钱论物的文章层出不穷。钱财,确实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得太紧密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人们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还真离不开钱物这个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5,(45)
科学发展观一经提出,立即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这一理念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理论的继承、完善、创新和发展。作为一种理念,它不仅应当具有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的功能,而且需要在指导实践、付诸实践中发挥应有的功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对“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的判断,不仅提出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方针,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十大方略,从实践的角度,回答了人们普遍关注的“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白立强 《理论探讨》2007,1(2):33-36
在当代探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是当代学者们从两种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经典理论研究范式。“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孰优孰劣?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我们科学把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以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协调发展道路,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必须和必然。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一个国家对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坏 ,直接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由于民族问题处理得不好 ,而引发的内乱甚至分裂的现象绝非少见。我国是一个有 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如何更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保证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统一。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加强对民族问题的研究 ,为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民族问题不仅是多民族国家的国内问题 ,也是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  相似文献   

17.
远洋 《瞭望》1994,(23)
从5月上旬至5月中旬,台湾当局的最高当政者对中美洲和非洲四国作了一次访问。此行在国际上为台湾树立了怎样的形象?对海峡两岸的互动关系将产生何种影响?人们不妨联系台湾当局以往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就此作出判断。 此次四国之行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这位台湾当政者“一路撒银圆”——给一些经济不发达的穷国和小国施舍美元,收买人心,以换得这些国家对台湾所谓“重返联合国”加以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个人利益(“利”、“功利”)和社会整体利益(“义”、“道德”、“道义”、“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每个社会都会碰到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尽快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合理的伦理价值观(即社会主义义利观),并用其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活跃了社会经济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它也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与此相应的各种关系,如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等论调颇为盛行。这严重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命运究竟怎样?应当对此作出尖锐的回答。 (一) 那些声称马克思主义“过时”、“不灵”的人们未必真正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当前西方的一些顽固、保守势力把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把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落后于最发达的资本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什邡县去年获得纯利润一万多元的加工专业户吴万武,开办十多个加工房和生产场,形成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生产生活安排有条不紊,全家过得和美融洽。吴万武幽默地自居为这个家庭的“总统”。这位精明能干的新农民是怎样进行经营管理的呢?本文生动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