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以《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闻名于世。在《国富论》和《道德论》这两部著作中他“塑造”了两个形象——道德人和经济人。在《国富论》中他阐述的是他的市场自由主义经济观,由此“塑造”了经济人的形象,而在《道德论》中论述的是他的利他主义道德观,“塑造”了一个道德人的形象。关于斯密塑造的这两个形象,人们通常把他们对立起来,认为《国富论》的论调是人的“利己之心”,而《道德论》的立足点则是人的“利他之心”:从而认为斯密的经济人是利己的,道德人是利他的,因而斯密在伦理学上的…  相似文献   

2.
本人系男子汉小丈夫。形侏儒,貌翼德。人虽如此,却奉行“女士优先”政策。外国人讲话先“女士们”后“先生们”。做事也是“女士先请”。国人亦常说:“女人是伟大的”,“母亲是伟大的。”而无人说“男人是伟大的”或“父亲是伟大的”,我还听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而未听说过“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如此,便是我生活中“女士先请”的根据。 一次乘汽车,我本排在前边,看到身后的女士,我便下意识地请女士先登车。几位女士正在迟疑,男土们已经毫不客气,“噌噌”冲了上去。我一看不妙,也飞身上车,几位女士被甩在车外。事后,  相似文献   

3.
从法哲学上看,古希腊学者普罗泰格拉斯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世纪神学大师阿奎那主张神性决定人性;近代以来,洛克等经验理性主义者主张自私、贪欲是人的本性,因此每个人追逐自我利益的结果必然导致他人被工具化和商品化,康德从实践理性的角度提出了“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的命题,成为近代以来人性尊严的核心机理。在中国,自古就有“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人性观,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提出了“四心说”和“富贵不能淫”的人性观;现代儒学者蒋庆主张“礼乐制度中的人性尊严”。故此,西方学者主张的是一种利己的权利论式的人性观或者个人主义人性观,中国儒家学者主张的是一种利他的义务论式的人性观或者团体主义人性观。从法释义学上看,个人主义的人性观极力彰显个人自由,尤其是契约自由,国家主义的人性观过分强调整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二者均容易导致个人被工具化和商品化;人格主义的人性观介于二者之间,当为可取;“人性尊严”与“人格尊严”的区别在于:“人性”是相对于“神性”和“兽性”而言的,“人格”是指特定人的身份、资格和能力,是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化权利。人性尊严是一项上位宪法原则,正如国际人权法条文规定的一样,是各项具体人权的本源和基础。人性尊严原则的功能表现为:确立了国家权力运行的人性基础,标定了基本权利保障的底线标准,设定了宪法未列举权利的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4.
程颖、程颐是宋明理学发展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二人共同创建了以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们二者的思想是同大于异。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二者思想中“异”的方面;特别是他们两者对于“理”、“善恶”以及工夫论问题阐释的差异,则对其后的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1764年: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指出:“为了证实某人无罪,就要先宣布他是罪犯,这被称为实行侵犯式诉讼。在18世纪,在文明欧洲的几乎所有地方,刑事诉讼程序就是这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中译本,P102“四十·关于国库”)“犯罪或者是肯定的,或者是不肯定的。如果犯罪是肯定的,对他只能适用法律所规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知识分子曾被封建的制度和精神桎梏所压抑而造成一些不利其发展的因素,(如从“孝悌”从而不“犯上”更不“作乱”等数千年的传统因素对知识分子的束缚,使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眼界曾长期被引向集中于科举考试,为金榜题官场得意而奋斗)。但是,中国知识分子作为民族的精华并没有被泯灭尽“志当存高远”,“先  相似文献   

7.
论人文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人文认识肖峰我们的哲学界对“科学认识”和“社会认识”已进行了不少研究,而对“人文认识”的探讨则相形见“弱”。在时下重建人文精神的呼唤声中,在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时亦需提高人文素养的背景下,对“人文认识”也进行一番认识便显得不无必要。一、“人文”与...  相似文献   

8.
时下,“企业家”一词比较时髦。一些人稍微赚了点小钱,便自称或被人称为“企业家”,这些人也乐于自称或被人称作“企业家”。但在我看来,我国能够称得上企业家的人太少。  相似文献   

9.
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说过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然而,威廉·配第这位世界级的大师肯定没有想到,如今土地在中国竞成为了某些贪官的“财富之母”。而他们付出的所谓“劳动”,仅仅是大笔一挥或关照一下——土地被转让,“财富”就到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特色劳改工作形成的理论本源.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中国无产阶级优秀代表人物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中国特色劳改工作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更现实、更直接、更深刻、更具体的影响,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同志,以他伟大的创造力和影响力,通过对我国罪犯进行劳动改造工作的研究和关注,为中国特色的劳动改造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创立中国特色的劳改工作方针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关于人是可以改造的理论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对于反动阶级和反动派的人们,在他们的政权被推翻以后,……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对反动阶级实行专政,这并不是说把一切反动阶级分子统统消灭掉,而是要改造他们,有效地改造他们,使他们成为新人.”他在1960年《接见斯诺的谈话》时指出:“犯罪分子是可以改造好的,是能够教育好的.”新中国成立不久,在他亲自修改的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中指出:“大批应判刑的犯人,是一个很大的劳动力;为了改造他们,为解决监狱的困难,为了不让判处死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闲饭,必须立即着手组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分析阐述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三个问题。一是对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偏差思想 ,“否定论”、“不成熟论”、“不实用论”、“重复论”、“灵丹妙药论”进行了分析 ,并说明消除这些偏差思想最好办法就是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二是论述了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把握的载体———人、企业物质和企业活动 ,阐述了为何、如何突出企业文化的自我特色的问题。三是就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抓好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阐明企业文化建设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领导者 ;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理论前沿》2005,(20):45-45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要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生力军,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而强化学生党组织建设和党组织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配合高校“两课”教学,积极发挥学生党组织的作用。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目的下,积极发挥学生党组织的作用,是真正…  相似文献   

13.
《民法典 (草案 )》首次在立法上使用了“公众人物”的概念 ,但在随后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31次会议的审议中即被删除。笔者认为 ,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对“公众人物”进行社会监督的基础和空间。“公众人物”也是人 ,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享有宪法和其他法律赋予的一切权利包括隐私权 ,同时又由于他们是“公众人物” ,其权利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1."烂苹果"定律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管理的人物,他们像苹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它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是因为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匹野马一秒钟就能毁坏掉。一  相似文献   

15.
佚名 《人事天地》2007,(10):46-47
世界上最有权力的总统,还想得到什么? “是爱。”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布道家、白宫牧师葛培理说。“他们中有些人私生活一团糟.但我爱他们,也仰慕他们。在成为总统之前,他们中的每一位我都认识很久了。我多次到他们家中做客,并一直称呼他们的名字,直到他们成为总统。”  相似文献   

16.
在主流国际体系变迁的理论中,无论是肯尼思·华尔兹的“权力分配论”,还是吉尔平的“权力转换理论”,乔治·莫德尔斯基的“霸权周期论”,抑或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均聚焦在如何通过霸权战争等非和平方式取得霸权进而完成整个国际体系的变迁。近代以降,无论欧洲列强,还是美洲的美国和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的最终崛起绝大多数都仰赖战争,其实质都是非和平崛起,均对当时的国际力量结构与国际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颇受国际社会关注。一欲理解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如何深刻影响国际格局,必须先理解“和…  相似文献   

17.
苏东斌 《理论前沿》2003,23(10):16-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动力是人的经济价值的充分实现;当“价值”转为“财富”,“劳动价值论”自然导致“要素贡献论”。这时“要素所有权”构成了市场经济分配制度的最终依据;个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有“劳动收入”、“要素收入”和“机遇收入”三种转变,利润也被分解为“社会收入”、“参与收入”和“创造收入”三种形式,劳动收入应有消耗成本和创造收入两部分构成,“创造收入”的形成提供了“利润分享说”的理论根据;社会要剥夺的恰恰是“超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期的信陵君、孟尝君都以善“养士”而闻名,但是他们“养士”的动机和方法却大不相同,由此反映出的二人的思想情操,精神境界也大相径庭。信陵君是通过“礼贤下士”得到宾客的拥护,孟尝君是通过厚赠钱财,招致“食客三千”;信陵君与他的宾客之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信任,孟尝君与他的宾客反映了豢养与被豢养,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信陵君“养士”是为了抗秦存魏,扶危救国,孟尝君“养士”是为了谋求私利,享受尊荣;信陵君与他的宾客围绕保卫魏国开展政治活动,孟尝君与他的宾客围绕保存自己施展个人才能。通过上述比较,本文再现信陵君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格和孟尝君图谋富贵、自私自利的庸俗为人。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与其它民族的神话和传说相比,很早就摆脱了兽形,更多地表现了人的自我本体。本文拟从神话中人物的高度人格化;古希腊文学中人本意识所产生的土壤;从最初的“人神互渗”原始思尉到纯粹的人的“进化”等几个方面论书了从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到对周围,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产生“人”是什么这样的疑问,同时在自己创造的神话里展开对于人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演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人的道德观念迷失催生了具有社会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然科学思维的浸润催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精神;对人性理解的深化与拓展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对人的灵魂描写的真实性与深刻性。社会批判性、真实性及深度人性抒写,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本质性特征,也是这种文学文本“经典性”的要素呈现。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以真实而深度的社会观察与人性剖析,展示了上帝缺位、金钱主宰的社会中人的心灵的千姿百态,描写了金钱激发出来的人性之“恶”的破坏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当时乃至今天的人们发出了警告:物欲诱发的贪婪,将把人送入地狱——“自己成为自己的地狱”。他们的创作也普遍成了至今依然拥有深刻警世意义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