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夕夜里,鞭炮声回响在龙井市特殊儿童康复院空荡荡的院子里,此刻崔允顺院长的心里也是空荡荡的,她还挂念着自己的17个残疾孩子,新年里,孩子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过年,这也是一年中孩子唯一离开她身边的时间。手机短信响起,是康复院班长洪哲浩的信息。:“妈妈,祝您新年快乐,您的儿子洪哲浩”,崔院长读着读着,眼睛竟不禁地湿润了。临近午夜了,一条一条残疾孩子的短信祝福着他们康复院的妈妈,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鞭炮祝福着新年,崔院长已是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2.
他的梦想是当一名特殊教育老师 邱新会自幼身患小儿麻痹,左腿落下残疾,小时候,他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要办一所专门招收残障孩子的特殊教育学校,让所有和自己一样的残疾孩子都能够在这里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自卑、没有歧视、快快乐乐的成长.1998年,邱新会拖着残疾之躯,从7张破床、5个小凳子起步,租房办学,历经6次搬家,近20年的特教生涯里,让1000多名聋哑儿童、轻度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告别无声世界,改变了人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资料卡片     
学会承担责任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时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要求按照原价赔付125美元。当时是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回到家,父亲问明原因后说,自己打碎的就得自己赔。因为孩子自己没有钱,这位父亲就先借给他125美元,并约定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靠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终于把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他就是里根。假设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为人父母者或许会有这样几种处理方式:有的出于对孩子的过分疼爱,及时替孩子赔付玻璃钱;有的则可能将孩子狠狠地…  相似文献   

4.
正"上天没有给她健康的身体,也带走了能在身边照顾她给她温暖给她爱的亲人们。""她的乐观坚强让人觉得心里更难受了,孩子真可怜。"了解雨芳故事的人都叹息命运对她的不公平。今年13岁的刘雨芳是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智部五年级的学生。因忍受不了家庭的贫困,妈妈自她年幼时就离开了家,父亲、叔叔相继去世,雨芳和妹妹两人一时孤苦无依。后来,年迈的奶奶从克旗来到锡林浩特,和两个孙女住在锡林浩特市南郊的一间破旧的小房子里。奶奶年事已高且肢体残疾,家庭没有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5.
烙印     
正这一年,孩子6岁,上幼儿园中班。有一天,父亲看到孩子在房间里玩的一个小玩具,以前从没见过。父亲问孩子:"这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孩子说:"爸爸,这是我从幼儿园拿的。"父亲说:"儿子,告诉爸爸,幼儿园里的玩具,可以拿回家吗?"孩子说:"不可以。"  相似文献   

6.
突发新闻     
Υ缍稀Kё藕⒆?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多年来,在这条特殊的战线上,他们经受了无数次生与死的严峻1942年,王文夫妇与假扮的母亲在北平考验,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所经历的痛苦和磨难早已超出了女性所能承受的范围。现在,他们的孩子,一个鲜活可爱的生命瞬间从她的面前消失了,让她怎样去面对自己的丈夫!在乡亲们  相似文献   

7.
一"北京和上海有多远啊?"这个只在电视里看到的地理名词,在张美荣心里一点概念都没有,但她还是决定去,为了自己失聪的孩子。孩子叫贾杰,是张美荣的第二个孩子,家里唯一的男孩。有了一个女儿后,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9)
正文英:排万难奔赴晋察冀文英,原名陈定澜,台中县梧栖港人,1924年出生。早年间父亲就去了北平谋生。1934年,父亲从北平回来,说让孩子在台湾读书没有出路,于是,带着一家5口到了北平。当时,陈定澜她们3个孩子只会说闽南话和日语,也没有学过中国的地理历史,父亲特意雇请家庭教师教她们汉语。1936年,陈定澜在城南梁家园小学上五年级,有这样一篇课文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课讲的是南京的一所小学来了一个台湾插班生的故事,文章的一开头  相似文献   

9.
有伤口的人     
每段失败的婚姻都是一场劫难,其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伤口,没有谁能是谁的良药。幼儿园每天,赵敏要去幼儿园两次,早一次,晚一次,这成为她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逐渐地也便成为习惯。起先,赵敏还把希望寄托在施安康的身上,比如在她加班,或者有别的事情的时候能替代她,能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但施安康无动于衷的表情和一句冰寒入骨的话让赵敏断了这个念想。施安康说,孩子是你生的,你不管谁管?施安康的这句话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市延庆县儒林街道温馨家园职康站里,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二十几个智障残疾人和处于精神稳定期的精神残疾人。他们是幸运的,因为存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得到了一位好妈妈。这位妈妈叫赵爱琴,现任儒林街道永安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慷天动地的壮举。然而。她却用自己的爱心和真情换来了残疾朋友的一个个笑脸。  相似文献   

11.
“啊,亲爱的土地,我的情人……”她背向大门立在家院的小菜园里,如瀑的长发挂在身后,一动不动,说得是那样的深情真挚,像在朗诵诗。未听说她有赋文吟诗的雅趣。坏事,难道是神经出毛病了? 或者是她没有处理好生活,或者是生活亏待了她,她得到过爱情和家庭,又失掉了家庭和爱情,多年来一直独身。感情这玩意儿古怪诡秘得很,外人说不明白。我们虽然是要好姊妹,却也断不透。她表面上和和乐乐嬉嬉哈哈,让人看不出丝毫忧伤,内心的滋味儿到底是酸是甜是苦是辣只有她自己清楚。反正我觉得在女人的世界里没有男人,滋味儿甜不了。我常劝  相似文献   

12.
当 SARS 病魔向我们不宣而战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女人,为了从肆虐的病魔手中抢救受难同胞的生命,她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抛下需要自己照顾的孩子和年迈的父亲,主动请缨走上了抗击“非典”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当她全身心与病魔作战的时候,她不知道年过古稀的父亲因为腰椎意外扭伤,已经卧床不起。由于过度疲劳,自己也病倒了,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她就是民革党员、石景山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珈。王珈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已近20年了,是石景山医院一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4月下旬,当北京的SARS 疫情最严重之际,王珈毅然向医院递交了上一线的“请战书”,进入了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女孩讲述的一个亦恨亦爱警察的故事。说她到北京的第二天就遭遇过一次抢劫,简直是恶抢,连一元钱的公共汽车费都没有给留下。那天她去人才市场应聘,穿了一套最亮眼的衣服,坤包里带着下岗母亲12个月在街头卖报攒下的5000元钱。当然这也是她进京半年的生活保障。出了人才市场,顺便拐进旁边的三利商场,为自己买了一瓶洗发露一瓶面霜。出了商场,华灯初放,走在天桥,望着天上人间的流光四溢,她想,北京是多么的富有,北京的夜是多么的美丽,它将接纳每一份光每一种热。当然她还看到了贫穷,那个带着残疾…  相似文献   

14.
备课卡片     
给孩子一个冲突如今,在中国大多数的三口人之家,孩子生活在父母营造的一个风调雨顺,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世界里,孩子几乎是生活的主宰,他(她)需要什么,即使是条件不具备,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他(她)不需要的,父母也总是千方百计为他们避开。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叫矛盾?几乎没有这样的概念。久而久之,孩子身上就形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围着自己转的虚幻光环,于是,当他们走出父母的呵护,步入自己照顾自己的独立生活环境中时,就会遇到冲突而不知所措,导致情绪剧烈波动而不能自拔。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正星期三,清晨七点半,十字路口的公交站。这是我与杨铁梅老师约定的地点,也是她今天送教的起点。每周这个时候,杨老师总会从这里出发,开始她为脑瘫孩子送教上门的一天。送教上门,对我而言有些新鲜,但对杨老师来说却早已成为她的生活,因为从2005年起,杨老师已经送教了8年。8年里,杨老师教过的孩子在不断更换,但杨老师的送教路却始终没有中断。通过这条路,杨老师走进了一个又一个脑瘫孩子的家庭,感受了他们的甘苦,  相似文献   

16.
漫画与幽默     
虚惊一位女士带着两个吵嚷不休的孩子去银行取钱,这位女士不想使她的孩子没有教养的举止暴露在这么多人面前,所以,在进入银行后,她突然对她的孩子叫道:“脸朝墙壁,不准说话。”一下子,银行里所有的人都面向墙壁,不敢出声。理由父亲:“皮埃罗,今天不要去上课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你生了两个小弟弟。明天,你给老师解释一下就是了。”儿子:“爸爸,明天我只说生了一个;另一个,我想留着下星期不想上课时再说。”何必怪罪一位妇女怒气冲冲地奔向动物园的管理员,惊叫道:“你应该看到猴子笼里出了什么事,四只猴子正坐在台子上玩牌…  相似文献   

17.
30多年来,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农家妇女彭彩荷养育了11个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收养第一个孩子那年,彭彩荷25岁,离异。如今,她已56岁,最小的女儿18岁,最大的外孙也18岁了,另外还有4个外孙和外孙女。孩子们长大了,一个一个成家了,她又把"家"搬到敬老院,把老人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20多年里领养了11个孩子  相似文献   

18.
对于已经死亡了或者没有挽回意义的婚姻,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个悲剧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个老话题。2006年1月2日,四川省九龙县三岩龙乡传出一条惊人的消息,岩沿坝供销分社女职工刘秀英把自己疼爱的6岁孩子伍星毒死在家中,自杀的刘秀英经三岩伍乡卫生院长达7小时的抢救才脱离危险。“虎毒不食子”,刘秀英为什么要毒杀自己的亲生骨肉,随着公安机关调查的步步深入,迷团很快民警被揭开。今年29岁的刘秀英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由于父亲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与父亲相依为命的生活使她很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她十分珍惜自己的每件东西和别人给予的每份感…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手杖     
在暗无天日的穷乡僻壤,老实本分务农为生的父亲突患急症无医而亡。在他留给孤儿寡母的全部财产中,有一根他修理好还未来得及装上锄头的木棒.母亲用它做了手杖.时常握住这手杖,似乎擎天柱的父亲还在身旁。一个小脚妇女,拉扯着几个嗷嗷待哺的儿郎,在欲哭无泪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着。靠着这根手杖,一次次把坑坑洼洼的深浅测量,终于没有让一个孩子陷入没顶的泥浆;  相似文献   

20.
孩子到来的时候,陈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在怀孕的日子里,她犹豫过,悲观过,但始终没有放弃对工作的努力。由于业绩出色,她的职位得到提升,但为了孩子,陈梅果断放弃。她对工作和孩子之间的平衡有自己的体会,同事们觉得她魅力独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