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林超民 《思想战线》2000,26(1):135-137
我们中国人一提起孔子与儒家思想就会顿生“家园之感”。这是我们对自己所继承的优秀文化传统特有的亲切、关爱与认同的思想情怀。人们在谈论孔子与儒家学说时 ,大都集中在其道德规范、政治主张、教育理念等方面。很少研究他们在处理华夏与四夷的思想和策略。毫不夸张地说 ,孔子与儒家的民族思想对维护中国的“大一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 ;没有孔子“华夷一体”的“大一统”思想就没有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家园”。徐兴祥的《中国古代民族思想与羁縻政策》为我们深入了解孔子与儒家的民族思想及其在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中…  相似文献   

2.
齐瑞霞 《青年论坛》2002,(2):108-108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也是产生儒家其他思想主张的基础。孔子仁学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是道德自觉 ,一种自我规范。它实际上是孔子眼中的“人”的道德模式 ,是一种人格理想。由《论语》中所提及的仁人、君子结合孔子本人的思想行为追求 ,可见“仁”就是一种心灵的平静和行为的儒雅。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仁被纳入了礼的约束之中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以下只称后两字 )。仁是本质 ,而礼则是一种表现形式 ,即“克己复礼” ,而“礼之用 ,和为贵”。所以“礼”无论是作为社会 ,还是个人行为的规范化制…  相似文献   

3.
“道”是中国古代思想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而究其内涵,诸家解说有各所不同。就中国思想史上最具权威性的儒家体系中的“道”而言,大体包括了以“仁”为核心,兼及义、孝、忠、悌、信等的一整套伦理道德学说。通过文学为手段,为载体来传播儒家道义———“文以明道”...  相似文献   

4.
"德"在儒家学说史上的演变及真实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家学说史上,“德”的内涵经历了从天地品格到政治范畴,再到一般社会伦理范畴的演变过程。考察这一过程,对于准确把握“德”所蕴含的时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整体感悟,批判地吸取其合理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中和”哲学与茶道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小华 《学习与实践》2007,(11):158-160
"中和"是中国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对中国茶道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儒家文化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中庸之道","中和"哲学或"中"的境界上。儒家茶人及其文化也无不体现了这种精神。从发展角度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则应归之于儒家学说。这一核心就是"和"的思想境界,实际上也就是儒家哲学的"中和"思想。  相似文献   

6.
山东淄博矿业集团公司坚持以“建诚信企业、做诚信员工”为目标,用诚信理念教育员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塑造了诚实守信形象,被评为山东省首批AAA级信用企业。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他们始终将“客户就是衣食父母”当作不变的信条,用“诚信双赢”的经营理念武装员工,宁肯蒙受经济损失,也不失信于客户。近几年来,煤炭供应紧张,市场煤价持续上涨。许多大电厂库存低于警戒线,面临停机的危险。有的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缩水”,拿出煤来按市场价销售多赚钱。正是这几年,淄矿集团的煤炭年产量突破并稳定在了千万吨水平,就是拿出提高产量的一半按市…  相似文献   

7.
苏俊霞 《求索》2008,(6):115-117
孔孟“生死”思想是儒家早期生死观的集中体现。孔子主张“杀身成仁”,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孔孟强调关爱生命,同时,认为死亡是可悲而可乐的,所以,对待死亡,还要重视死亡仪式。这些思想都充分体现在孔孟“仁政”学说上。谨慎地对待生死,自然就会使民众变得忠厚淳朴,孔孟“生死”观学说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社会的人生观和政策制定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儒家的“德治”思想 我国古代儒家创始人,孔子最早提出“德治”思想,它是针对所谓“政”治、“刑”治思想而发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强调了道德、礼义的思想教育对治理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和优越性,在他看来,这样治理国家、管理人民比之单纯用行政、法律手段要优越,它能使人民更好地自觉遵守政府的法令,并提高了人民的思想素质。要实行“德治”,在上的统治者、管理者必须首先“自身正”;自身首先能遵守道德、律令,对人民起率先垂范作用。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的党的执政理念。如何全面而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切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归结是人的利益和价值,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并且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主要包含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是目的、人是根本和人的自…  相似文献   

10.
屈原与诸子     
本文认为:在先秦诸子中,儒家的思想与学说,对屈原的政治观点和伦理哲学的影响与熏陶最为深刻。屈原的世界观的主体是属于儒家的范畴,从他的政治活动到创作实践,从他的哲学体系到美学思想,都可以明显看出其与“周公、仲尼之道”以及孟、荀为代表的后期儒家各派学说的渊源关系,但屈原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受诸子学说的影响也是很广泛的,其中,道家与法家思想对他也有不容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儒家诚信思想史上,最早从学术的角度厘清诚信的道德价值和社会功能的首推孔子。他认为,作为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士”,在学术活动中应该遵循“诚”的理念,言行要有气节,敢于“杀身以成仁”;治学应踏实,善于“质直而好义”;学术实践应一丝不苟,力尽“考究真伪”;学术评价应客观公正,力避毁誉过度。所论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当代诚信道德建设要主动汲取传统儒家诚信思想精髓,注重诚信制度建设与诚信教育,以诚信实践与发展为着力点,培养诚实守信的时代风貌,让诚信思想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放大爱心     
“仁”是孔子儒家学说中最重要的概念,一部《论语》共有11000字,109次出现“仁”字,有58章谈到“仁”,孔子对“仁”的解释很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中一个重要解释是“仁者爱人”,换成今天的话,“仁”就是“爱”,我们可以认为“爱”是孔子学说最核心的概念,我们就从这个概念出发,讨论职场君子应有的爱。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经营作为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新的实践模式,过去几年是功绩与缺陷并存.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给我们以众多的思想启迪。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城市经营的基本要素在实践中应与时俱进地更新;其理论体系也不宜以企业经营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思想方法的“放大转换”为架构,而应百花齐放地去研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正>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他所创立并由孟子、荀子所传承的先秦儒家学说高度重视学习和教育,并开创性地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教育思想。剔除其"向后看(夏、商、周三代)"的复古内容及后世儒家、特别是程朱理学教条化的不良倾向,先秦儒家有关大学教育的宗旨、师道尊严、教育的原则、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为学之道等方面的教育思想仍然值得今人借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包括公安教育)高速  相似文献   

16.
《时代主人》2006,(2):F0004-F0004
2005年,秉承“和谐聚力,诚信服务,争做第一”的思想理念,江西地税人以“和谐”整合要素,凝聚人心;以“诚信”树立品牌、提升形象;以“争做第一”确立目标,创造业绩。工作亮点纷呈,事业绽放新彩。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征广东省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安服务公叫始终坚持“开拓创新、规范管理、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8.
浅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建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萍 《前沿》2004,(9):119-12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信义之邦 ,自古推崇言而有信 ,“言必信 ,行必果”。然而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出现了“诚信”危机 ,我们今天特别提出“诚信”建设问题 ,是适应入世之必须、整顿市场秩序之必然、公民道德建设之必要。基于此 ,要强力构建诚信社会 ,须遵循立法先行的原则 ;竭力重建诚实守信的伦理规范并发挥其示范激励作用 ;同时要与时俱进 ,以市场为主导 ,积极稳妥地解决“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9.
韦秀康 《传承》2001,(6):4-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要求,也是做好党史工作推动党史文化大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系统总结。江泽民同志指出:“总结8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一、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的和谐铁路建设之内涵与要求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的和谐铁路建设,就是铁路单位和个人在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学习工作、生产经营、服务理念等方面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是在新形势下,铁路企业性质、宗旨和经营方向在铁路单位和职工行为上的体现。它的基本要求包括:一是要在提高铁路运输生产力着眼。发展运输生产力的目的是满足公众旅行和运输的需要,适应旅客货主需要的生产力才是财富,不适应的生产力实际是资源浪费。建设和谐铁路就是要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设计,创建诚信服务品牌,建设符合人性化要求的工程,最大限度地为旅客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