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威海推行公车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行政成本,其具体做法是废止公车制度而改为发放车贴。有的专家评论说此次公车改革,其实是既得利益者在搞障眼法,是拉大旗作虎皮,是一场“伪改革”。也有的专家为此次车改叫好。那么,威海的公车改革到位吗?还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下一步工作如何推进?本刊特别约请到北京、江苏、河南的学者共同讨论公车改革这一话题,以期对今后的各地车改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2.
范丽荣 《当代党员》2014,(11):17-17
“屁股底下一栋楼,一顿吃一头牛”,一些党员干部的“待遇”让人眼红,也最被群众诟病。如今随着公车、秘书、福利等改革的全面推进,各种“待遇”锐减,一些享受惯了的党员干部开始不适应起来。。  相似文献   

3.
田野 《党课》2014,(18):104-105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历朝历代都有“公车”。虽然这些“公车”或轿,或马,或驴,或牛,或车,或船,但是,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是一样的,都是官员因公的代步工具。因此,“公车”腐败自古就存在,为防治“公车”腐败而建立的“公车”管理制度也从来就没有缺位过。纵观形形色色的制度或规矩,明朝的“公车”管理制度最为严格。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公务车辆管理,蒲县纪委、监察局对全县公务用车进行全面清查,对各单位应配和现有车辆建立档案,并采取公车购买“五控”、“两严审”,公车使用“五严禁”,公车处理“两公开”的办法,有效制止了公务用车中存在的超标准配车、公车人私户、公车私用、私自变卖等问题。一是落实“五控”、“两严审”,严把公车购买关。“五控”即控编制、控排气量、控价格、控购车渠道、控公车界定范围。  相似文献   

5.
徐浩程 《廉政瞭望》2014,(15):58-59
有领导这样说过叶青:“你怎么能将公车改革的功劳归到自己头上呢?中国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会推行公车改革。你的呼吁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6.
公款流失又一“黑洞”──公车修理吃“回扣”现象透视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大大小小的汽车维修厂(点)遍布城乡及公路沿线,一些修理厂家为多拉“回头客”,盯住公车,采取给“回扣”等手段与不法公车司机相互勾结。利用公车维修大发其财,此风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7.
王春 《廉政瞭望》2010,(11):10-13
一年消耗4000亿元,三分之二被私用,“车轮上的腐败”备受诟病。取消公车,公务交通货币化,让公务车真正姓“公”……各地各部门在争议中试水公车改革。如何破解公车改革的阻力,走出公车改革、受挫,再改革、再受挫的怪圈,这已经成为公车改革中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最近,不断传出珠海、威海、成都等一些地方给公务员发公车补贴,北京等地也将出此“预案”的消息。此事发人深省。这一段时间,一发了之的公车补贴, 似乎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正在成为公务员翘首以望的惊喜。拿正在进行中的成都武侯区来说,卖摔公务车,采取货币发放、补贴到个人的形式。全面启动了公务车改革。其补贴按级别发放,逐级递减。局处级每月拿1600元,最低的办事员拿400元。不料,此方案一出台,争议  相似文献   

9.
慑于本地纠“四风”的压力,一些领导干部打起了异地的主意。如此一来,本地执纪部门鞭长莫及,当地监督者因没有管辖权,即使发现了也难以处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如果来者“不善”,驾公车携公款却不为公干而是“游宴享乐”,怎么办?日前,记者随河南省林州市检查组在当地著名景区暗访。经过数小时排查,本市公车一辆没查着,倒发现几辆疑似外地公车。工作人员称,由于该市地处晋、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2,(9):60-60
7月10日的《新京报》刊登社论说,近日有两则关于“改革阻力”和“改革成本”的报道,值得评说:一则是,温州车改因“大刀阔斧”备受关注,但高额“车补”是否涉嫌“变相福利”也引发一些质疑。温州市经信委某负责人坦言,对大多数干部来说,毕竞公车象征一种待遇,用差异化的补偿,能“减少改革的阻力”;第二则是,湖北武穴市教育局人员超编一倍左右,该教育局局长在接受采访时,也为这种现象找到了理由——50岁的人退二线,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抚顺市,一度被称为中国的“煤都”。抚顺市的4大煤矿有3个在东洲区,东洲30万城区人口中有20万矿工。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区里刚刚过亿的财政收入,面对的是区域性、庞大的贫困群体。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09,(10):55-55
竹立家在8月10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公车必须改革,这是全社会多年来的共识。但公车改革既是一个“经济命题”,也是一个“制度和价值命题”。改革的意义不仅要算经济账,而且要算政治账,要从反特权腐败、反“官本位”意识、树立人民公仆形象、凝聚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公车改革的参照系不是假定以前的公车消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山东威海推行公车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行政成本,其具体做法是废止公车制度而改为发放车贴。有的专家评论说此次公车改革,其实是既得利益者在搞障眼法,是拉大旗作虎皮,是一场“伪改革”。也有的专家为此次车改叫好。那么,威海的公车改革到位吗?还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下一步工作如何推进?本刊特别约请到北京、江苏、河南的学者共同讨论公车改革这一话题,以期对今后的各地车改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山东威海推行公车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行政成本,其具体做法是废止公车制度而改为发放车贴。有的专家评论说此次公车改革,其实是既得利益者在搞障眼法,是拉大旗作虎皮,是一场“伪改革”。也有的专家为此次车改叫好。那么,威海的公车改革到位吗?还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下一步工作如何推进?本刊特别约请到北京、江苏、河南的学者共同讨论公车改革这一话题,以期对今后的各地车改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在各地落实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公车改革领域不断出现新气象。公车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不仅考验着执政者的执行力,而且也考验着执政者的公信力。有不少学者把公车改革的发轫追溯到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的《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从那时算起,到今年已将近20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带动了作风整体转变,然而,穿上"新马甲",打折扣、搞变通的"四风"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呈现出由明转暗、逃避监管的特点,增加了发现和查处的难度。公车改革"乱象丛生"。公车改革实施以来,一些地方在公车治理中出现新的问题,成为异化车改的"杂草",不免让人心生忧虑。  相似文献   

17.
有人写了一个段子:某市进行公车改革,一些领导没了专车后,也办了交通卡。其中有个领导,因为是第一次乘坐公交车,上车后主动给司机亮了一下交通卡,就向座位走去。司机说:“读卡!”领导就拿着交通卡认真地读起来:“某某市公共交通卡。”司机指着刷卡器喊道:“在这儿读!”该领导便回到车门读卡器旁,大声读起来。一车人爆笑。  相似文献   

18.
今年38岁的范长青是农一师七团十二连的一名机务工人,在农场工作了10年。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2001年被团里评为“十佳标兵”,他驾驶的铁牛55拖拉机也连续多年荣获“优胜机车”称号。 1998年底,七团将农机折价转让给机务工人,变公车为私车。听到这一改革的好政策,范长青几夜没睡好觉,和妻子仔细地算了一笔账:买了连队的机车就等于自己拥有一份固定资产,等于买下  相似文献   

19.
<正>有领导这样说过叶青:"你怎么能将公车改革的功劳归到自己头上呢?中国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会推行公车改革。你的呼吁有什么用?"7月中旬,在一次调研途中,叶青坐在中巴车的引擎盖上,面对整车的各级官员、学者"吵起来了",焦点是公车改革。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无意中身边已经形成了许多“包围圈”。这些“包围圈”左右着领导的行动,影响着领导的思维,最终影响调研的结果。一是层层干部形成的“陪同包围圈”。领导到基层,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大大小小的官员把其围在当中, 与群众形成了一道隔离墙。要么根本见不着群众,要么见到的是“群众演员”, 要么是群众还没有说话干部就把话接了过去。想与群众面对面,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