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事调解中,双方当事人以及审判人员均有必要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确保调解工作符合情理与法理,避免出现恶意调解、强制调解等诚实缺失的现象。当前,我国并没有就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予以规制和惩罚,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违反诚信的现象,在影响司法权威的同时,也有违我国立法者设立调解制度的初衷。因此,本文从理论层面就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调解领域的适用的必要性予以阐述,分析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2017,(13):110-111
民事调解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民事纠纷解决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司法资源紧张的现状。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法院调解的程序存在的程序漏洞,导致该调解制度无法发挥完整的效果,且由此对司法公信力产生了侵害。为此,通过建立调审分离等模式,完善法院调解的程序缺失,从而弥补相关漏洞,达到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权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法制博览》2019,(13):203-204
在法学理论日益发展的现在,先行调解面临着一些基本的立法问题。其中包括先行调解的主体、调解期限不确定以及因期限不确定而导致诉讼拖延。我们通过不断了解我国先行调解的不足,结合域外优秀类似制度措施,找出符合我国的具体措施,让先行调解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5.
赵弈涵 《法制博览》2013,(3):183-184
法院调解制度作为我国民事纠纷的一种解决机制,是我国民事诉讼的特色制度,调解已成为解决纠纷常用的基本手段。但是随着我国社会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健全,现行法院调解制度中部分渲染着强烈职权主义色彩的程序和步骤都难以再适用,为了能继续发挥法院调解制度在妥善处理各类民事纠纷案件,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经济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优越性,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的缺陷及其在审判实践中显露的弊端,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法院调解工作的经验,尝试找出改善我国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2012年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122条明确规定了先行调解制度,希望通过调解有效化解轻微民事纠纷,在诉前解决矛盾,解决诉讼案件激增带来的司法压力。但这一制度的具体适用范围还存在一定的立法空白,对此,不同角度的实践工作者和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8.
论未成年人犯罪刑罚适用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严昕 《法制博览》2013,(1):128-129
调解作为中国独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在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解决民事纠纷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各级各地人民法院由于受传统历史因素的影响,将调解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甚至出现了将调解结案率作为考核法官工作绩效重要指标的现象,给程序正义带来了负面影响,极易在现行制度框架内出现违背当事人自愿原则的强制合意。本文旨在通过对调解制度以及实践中设置调解结案率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将调解结案率作为法官考核标准的现象所存在的弊端,并积极探索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王丹 《法制博览》2015,(3):119+118
情势变更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固有的风险,特别是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经济危机的重大事件之后,情势变更在合同履行中出现次数越来越频繁。如果按照"合同必遵守原则"去处理相关事件,那么必然会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并且妨害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此时如果可以准确适用情势变更原则,通过司法权利的介入,改变合同已确立的条款或者撤销合同,重新分配交易双方在交易中应获取的利益及风险,那么就可以避免不公平的后果出现。所以,情势变更原则的出现正是满足市场经济以及司法实践的需要,本文主要从情势变更原则的概念、历史发展、适用条件、与不可抗力及商业风险的关系、法律效力及适用意义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情势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