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玲  任洪亮  刘希余 《证据科学》2006,13(2):155-157
本文对4例在鉴定中存在争议的、关于头部损伤致伤物、致伤方式案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作者对有关问题的认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现了鉴定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就如何避免错误的发生谈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致伤方式、致伤工具的法医学复核鉴定分析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伤物的推断及其所致损伤的致伤方式分析是法医学鉴定的一个难题,它不仅能为侦查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而且当多人作案,一人采用多种致伤物及致伤方式或群体斗殴中使用多种致伤物,致多人受伤或死亡;或者当被害人遭受多种损伤而死亡时,可以从伤者或死者身上的损伤对致伤物、致伤方式进行分析,以确定犯罪嫌疑人,达到直接认定犯罪分子的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对致伤物推断及其致伤方式分析产生一定的失误,笔者收集12例对致伤工具及致伤方式进行复核鉴定的案例(由本省市公检法及院校法医所组成的法医技术…  相似文献   

3.
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致伤物推断是法医损伤鉴定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法医病理学家的重要研究领域。致伤物推断主要是从创口形态、创内残留物、附着物以及可疑致伤物上的附着物三个角度进行。目前随着多种先进检测方法在法医损伤鉴定中的相继应用,使得致伤物推断获得较大进展,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创口形态观察从宏观到微观,射击残留物的检测从无机成份到有机成份,从单一的成份分析到与形态学相结合。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致伤物推断的研究方法与内容,旨在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阐明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为法医检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法医损伤鉴定常涉及对骨折致伤方式即形成原因的分析。本文报道l例,从生物力学角度系统阐述致伤方式,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旺根  汪枫 《法医学杂志》2009,25(2):127-129
目的 探讨致伤物推断的法医学鉴定及其鉴定意见的证据价值.方法 收集1998-2007年间皖南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致伤物推断案件146例,通过人体体表损伤特征的分析,推断致伤物.并通过推断致伤物与实际致伤物的比较,分析致伤物推断的准确性. 结果根据锐器伤推断致伤物的准确性要比根据钝器伤推断致伤物的准确性高.结论 致伤物推断结果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必须结合其他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交通事故中,两车、甚至多车连环致伤的事故常有发生,而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车辆司机时有互相推诿或拒不承认责任,给事故处理造成很大困难。分析及认定肇事责任是我们医学司法鉴定工作者的应尽职责。本例泸昆高速公路湖南段一起连环致伤的交通事故中,因不能明确责任,对该事故进行了鉴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体损伤鉴定在法医学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应用损伤形成机制分析损伤形态,依据损伤形态特征推断致伤物及凶器认定,为侦查破案、检察起诉、审判定罪量刑提供必不可少的关键证据。本文作者利用几何学、物理力学原理对薛某死亡案的致伤物及致伤方式进行科学分析,消除了死者亲属的质疑,避免了上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Bennett骨折与Rolando骨折的致伤方式,探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致伤方式推断的鉴定原则。方法收集、整理Bennett骨折与Rolando骨折的鉴定案件共31例。对19例Bennett骨折与12例Rolando骨折的致伤方式进行归类、整理,并对各种致伤方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19例Bennett骨折与12例Rolando骨折致伤方式包括三种:拳击他人过程中第一掌骨头撞击硬物、摔倒过程中手握拳时第一掌骨头撞击硬物以及被他人持硬物击打中握拳时的第一掌骨头。结论 Bennett骨折和Rolando骨折的致伤机制多为握拳时暴力作用于第一掌骨头并沿掌骨纵轴方向传导至基底部形成。在进行致伤方式推断时应注重确认委托事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法医学的角度,论述了道路交通事故致伤方式推断的方法、特点以及与涉案人员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死因分析的相关性,强调了致伤方式推断在事故重建及涉案人员责任认定中的重要性。并以3起真实的道路交通事故为例,阐述了致伤方式推断分析的过程,进一步结合碰撞软件对事故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再现过程表明致伤方式推断的正确性,初步验证了从致伤方式推断入手分析涉案人员交通行为方式、死亡原因的可行性;同时指出对于致伤方式不明确的道路交通事故,可通过事故遗留的制动轨迹、速度等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对于致伤方式推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伤痕的形态特征来认定致伤方式,在法医学上颇为常见.认定致伤方式的目的,主要在于判明对有争议的案件性质——是自伤、他伤,还是意外引起.科学鉴定是以查见的客观事实为其依据的,它不受口供或第三者旁证所左右,下面报告二起案例鉴定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12.
程燎原 《法学研究》2011,(5):143-163
法治政体理论在根本上把法治理解为,只有立宪政体才会要求并实现法律统治的一个政体问题。建立民主立宪的法治政体是辛亥政治革命的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等法律初步构建了中华民国法治政体的雏形,但这一政体也陷入多重困厄之中。孙中山等人对这一政体及其困厄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与反思。从法治政体理论及民初缔造法治政体的实践出发,可以对治法型法治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较性的检视。  相似文献   

13.
胡东海 《法律科学》2011,(4):121-127
民法教义学中,合同履行请求权至少应包括合同生效要件。其中,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由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学说及实践中已无异议;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并无"符合"与否的问题,而只有"违反"如何的问题。私法自治原则要求,证明责任分配在参与民法外部体系的构建时,将合同效力要件规定为"效力阻却要件",交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所以,应对《证据规定》第5条规定之"生效要件"作目的性限缩。此种以证明责任为解释目标的进路,表明证明责任分配也是法规范之关联脉络的一种,解释论亦应以证明责任分配为解释目标。  相似文献   

14.
15.
<左传>文辞古奥,义蕴深微.由于时代悬隔,虽经历代训释,疑义犹夥.本义湮没,通假不明,指代不清,诸般情形,在在多有.本文就襄公时期若干训诂问题予以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内容上不断丰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是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在体系上不断完善,是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再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法把不当得利返还权定性为债权而归入债权编,然而这种定性定位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与我国物权变动的有因模式相冲突。通过对不当得利制度的历史考察和价值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它是一种概括的混合的救济权,既可以救济对人性的权利,也可以救济对物性的权利。不当得利、不当得利之债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不同范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中国大陆新《合同法》第402条、403条的规定,大胆借鉴英美法系代理法的做法,突破《民法通则》将代理仅限于显名代理的陈腐规定,建立了隐名代理制度和不披露本人的代理制度。本文就此分析了我国代理理念从区别论到等同论的变化及其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民事活动即将发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提单的管辖权是正确处理无单放货等提单纠纷的首要问题。提单的管辖权条款属于协议管辖,是国际私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产物。无单放货案件存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所谓的“侵权纠纷一般不适用协议管辖条款”的规则并不能当然适用。根据现行法以及民事侵权的基本法理,分析中国法院用于否定提单管辖权条款适用的“侵权诉因”及“与争议没有实际联系”两个主要事由,认为以“侵权诉因”排除提单管辖权条款适用的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违背法理;而以“与争议没有实际联系”作为否定承运人总部或主营业地之管辖连接点的理由也过于极端。在上述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提单管辖权条款问题的三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