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天本 《传承》2009,(10):72-73
老子的军事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老子以后的兵家从老子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兵学文化。老子的战争理念带有和平主义的理想化特征,寄希望于统治者加强个人修养,少私寡欲、实行无为、守柔、谦下来消除战争的根源,使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与《老子》的相关思想比较之中,结合具体的战例研究指出,战争你死我活的性质,决定了《孙子兵法》对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必须是采取一套阴性的思维模式表达出来.本文从战争的发生、战争的过程与战争的结束,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情报的搜集、筛选,间谍的使用与掌控,以及孙子对“水”的启示的运用等等多个方面和层面,详尽分析了《孙子兵法》的阴性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3.
战争是对生态系统最严重的破坏——老子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哲理之五陈明绍自从人类社会由无阶级的原始共产社会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来,阶级矛盾、阶级冲突、阶级对抗就不断发生、发展、甚至激化。在政治生态系统中,最深刻、最尖锐、最激烈的阶级对抗就是战争。老子所处的春...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无为而治”,历来被认为是“君人南面之术”,个中的道理是值得研究的。老子作为周朝的一名史官,总结历史上的统治经验,把统治方法上升到一般方法论的高度,帮助统治者正确地治理国家,是其份内之事。但是老子丟官回到家乡之后,由于贴近了人民,了解到战争给人  相似文献   

5.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的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子从医治社会弊病的良好愿望出发,著《道德经》一书,阐述了他的不争思想:淡泊名利的心态;宽宏大量的气度;处下不争的准则。老子的这些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对于缓解社会各种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乔健 《思想战线》2008,34(3):64-68
韩非把老子主要着眼于个体自由的思想拉向了实际政治领域,把老子的一些重要概念改造成为适合君主专制的东西,把具有"形上"超越性质的老子思想"形下"化和实用化,把老子之"道"确定化和法术化.这最终使曾深受老子影响的韩非完成了对老子思想的根本性修正.  相似文献   

7.
老子《道德经》所阐发的国际关系思想为弘扬和平与和谐的国际关系伦理思想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为当今世界大道之国提供了道德准则。其蕴涵的和谐思想对于人类社会跳出冲突与战争的窠臼,走向和平发展的光明大道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经》——先民的歌唱。 《左传》——诸侯争盟说。 《山海经》——神话的故乡。 《楚辞》——泽畔的慧歌。 《孙子兵法》——不朽的战争艺术。 《老子》——生命的大智慧。 《墨子》——救世的苦行者。  相似文献   

9.
何仲 《北京观察》2005,(10):42-45
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主,始源于黄帝,发扬于老子,成教于张道陵天师.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为道家.  相似文献   

10.
兵学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部分。老子以俭武为价值取向的兵学,体现的是"以奇用兵"即"奇"的整体特点;虽然不反战,但认为战争是"不得已"而解决问题的手段,以解决问题为止,绝不逞强;在动态的层面,它体现的是"不武"、"不怒""、不敢""、不骄"的样态,洋溢着尊重生命、克制欲望、为他者的发展而创造条件,而不是把他者作为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和手段;真正强大的感召力不在于"武",而在于公平爱惜他者情怀的切实传递。  相似文献   

11.
两千多年来,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深深影响着中国、滋养着中华文化,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对纷繁复杂的当今世界的启迪、警醒和前瞻意义.皇宫看故宫,道宫看太清. 典籍中的老子故里 老子是中国哲学体系的重要构建者,是道家的创始人,是被民间神化的圣者. 据文献记载和学者考证,春秋时期,鹿邑是厉国所在地.公元前538年,厉("厉"通"赖"...  相似文献   

12.
《老子》既非本来就称《道德经》,也非称经于西汉之末或司马迁之后、刘向之前。从《史记》、《汉书》等书的记载看,窦太后十分喜好老子,而且窦太后的政治影响还十分巨大,景帝也不排斥《老子》,再加上北大简《老子》已有"上经"、"下经"之称,而北大简《老子》大致抄写于汉武帝时期,所以景帝时期《老子》称经的传统说法是十分可信的。《老子》在西汉前期地位十分尊崇,至景帝时更是得以称"经",达到顶峰,武帝之后虽然"尊儒",《老子》已经失去利禄之路了,但《老子》并未湮没无闻,通过儒生的研习用以补充官方经学以及一些不需要通过《老子》来谋求利禄的人的研习,《老子》仍然得以继续流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老子故里     
鹿邑县地处河南省东部,古称"鸣鹿"、"谷阳"、"苦"、"真源"、"仙源",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2500多年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老子就诞生在这里.他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境内许多纪念老子的文物古迹至今犹存,其中老君台(升仙台)、太清宫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子故里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4.
在战争中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战争中科技的作用体现在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先进的武器装备推动了战争的发展,也改变了以往的作战方式.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科技加快了战争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毛丽娅 《求索》2008,(3):109-111
《道德经》是道家、道教最重要的经典,蕴涵了极其丰富的生态思想。两千多年前,老子以其深遂的思想,精炼的语言,探讨了宇宙形成、自然规律以及人们对待自然的原则和方式等诸多问题:强调道生万物,天地相合;主张尊道贵德,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倡导少私寡欲,适度消费;强调知足、知止,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反对战争,建设人、社会、自然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柔之道     
雨虹桥 《小康》2006,(1):93-93
春秋时二人辩阴阳孰强,难分胜负,求诸老子。老子不答,问:“吾牙在否?”道已无,再问:“舌在否?”曰还在。老子笑,再无言。老子智慧博大精深,《道德经》区区5000言,评透宇宙万物,道彻事理玄机。我爱此书,尤其爱水,看到了老子所提倡的柔、下、静、弱,悟到了易被人所忽视的力量、智  相似文献   

17.
王舒琳  傅长吉 《前沿》2013,(13):50-52
一些人对“无为”二字望文生义,认为“无为”是消极处世的观点,也是一种愚民政策.本文以新视角重新解读老子的“无为”思想,即要求顺其自然与返璞归真.老子“无为”思想中体现为“抱朴守真”“情景寡欲”“无知守愚”以及“以柔克刚”四方面.老子的“无为”思想启示我们,在当今日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应运用“无为”心态放下心中烦恼、作有为之事并提升社交技巧.  相似文献   

18.
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战争形态的演变导致当代战争性质判断复杂化.由此,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各种区分当代战争性质的原则.拨开笼罩在当代战争性质问题上的迷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分析战争性质的科学方法,即依据战争的政治目的和社会历史作用,辩证地、阶级地和历史地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宗教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既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道义力量,又可能是诱发冲突,挑起战争,导致战争规模扩大、战争进程延缓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宗教对战争的负面影响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与国家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宋思运 《前沿》2013,(19):56-58
在哲学的整体面貌上对马克思和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三大方面进行整体分析和深入比较研究,对于老子哲学现代化以及马克思哲学中国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