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2004,(6):59-59
李俭著文指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概括这一发展观时说:这实质是坚持文明发展、发展文明。  相似文献   

2.
孙晓鸥 《前沿》2008,(10):146-148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早日这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3.
刘永平 《前进》2009,(7):14-15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各级党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简言之,就是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发展,用科学的理念谋划发展,用科学的举措推动发展。临县作为资源型贫困地区,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县情实际,提出的主题和载体是:奋力推动发展环境、产业发展、扶贫攻坚和特色城镇建设“四个跨越”,加快实现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贫困大县向文明和谐大县“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4.
从文明类型的角度解读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伟  马树功 《求索》2011,(4):93-95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要性在于:由于任何文明类型在整合结构上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偏向和问题。所以科学发展观是整合经济主导型文明和政治主导型文明的相关资源,对其优势和劣势进行积极扬弃的产物。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内涵:它理性界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使发展成为人的自觉性活动;它体现了一种"长时段"的思维方式;它倡导发展伦理;它是一个有机系统。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昌 《江西政报》2007,(22):48-48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总书记在报告中还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建设生态文明是其重点内容之一。建设生态文明,践行科学发展观,需要多个领域的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整体变革,也需要社会每个人的积极响应和努力作为。其中,尤其需要各级政府的主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中共十七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无庸置疑,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确实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但也无庸讳言,科学发展观的某些方面,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某些地区也明显存在长期停留在口头笔头、而实际上贯彻落实非常不力,以及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欠账太多而积重难返的问题。这使许多地区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整体恶化”,存在发生重大生态危机的隐患,长远而言必定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目前亟需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全面审视和空前重视生态危机隐患。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盐城市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优化载体,深入推进城市文明创建,提升了城乡文明水平,营造了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肖百灵 《中国妇运》2012,(12):23-23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显示了执政党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和人民福祉的信心和决心。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07年,国家批准在湖南设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允许湖南在全国率先探索“两型社会”建设路子。四年多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开始步入全面协调、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两年多的实践充分说明,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并科学概括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正确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指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振兴中国的经济文明、科技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制度文明,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强调了三个重要的理念:一是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二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三是统筹兼顾,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综合起来,就是要在统筹兼顾中达到以人为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旭新 《新东方》2009,(7):14-16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把生态文明提到发展目标的高度。这充分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也标明,我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冯岩 《群众》2008,(3):13-1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泗洪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绿色泗洪、生态家园”为目标,把“环境立县”作为泗洪“十一五”重点实施的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江苏生态旅游第一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要闻简报     
《今日浙江》2010,(8):6-6
赵洪祝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重大战略任务4月13日,浙江省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举行全体(扩大)会议。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会上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动浙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韩爱忠 《山西政报》2007,(13):50-50
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贡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集中阐发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思维方法,汇集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思想、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经验教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李文俊 《群众》2009,(9):72-72
在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中,常熟市推出城乡文明一体化工程,通过组织文明市民共育、和谐社会共创、文化事业共进、优美环境共建、发展成果共享五项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4,(6):57-59
在第6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增加了这门课程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即“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对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直接反映。具体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被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华 《今日海南》2007,(12):36-37
问:修改后的党章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 答:党章总纲增写了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表述。增写的第七自然段表述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20.
唐叶萍  ;郭大俊 《求索》2008,(6):102-104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也是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都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实现生态文明,可从以下路径着手: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有限发展观为哲理依据的思维方式;建立以天人合德为价值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行为方式;以市场经济为运作机制,完善法律制度,保障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