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族学的八桂学派是一个兴起于桂林的以研究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地域性学派,它是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学术环境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的形成以中华民族平等关系的形成和确立为前提条件,并与学派内的主要学者对振兴广西经济和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自觉意识及全力以赴地进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学界已经初现学派形成和分化的端倪。这主要有:“中国特色学派”、“公共管理学派”、“‘十’字型学派”。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学派还会有一定的发展。探讨行政管理学的学派问题,有助于提升我国行政科学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3期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一文中,作者秦亚青教授提出了3个观点:第一,中国学派的产生是可能的,因为社会科学理论不同于自然科学理论,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第二,中国学派有着可以汲取营养的三大思想渊源:天下观念和朝贡体系的实践;近现代革命思想和实践;改革开放思想和实践。第三,中国学派产生不仅可能,而且必然。150多年来,中国相对于国际体系的最大问题是认同困境。现在,中国的迅速发展、重大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英国学派如今已成为非主流理论中影响力颇大的一支。随着英国学派在冷战结束后重新受到国际关系学者的重视,随着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学科意识”的普遍增强,中国学者对英国学派的兴趣开始增长,并有意识地对其理论特征进行深入探索。作为摆脱“美国话语霸权”之束缚的成功样板,英国学派别具一格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启示.主要体现在理论定位、发展方向以及“问题意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崛起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国际关系的走势,也是各国学者和政治家关注的焦点。英国学派是战后惟一在美国以外发展起来的研究纲领最为完整的一个国际关系理论学派,其最重要的观点是国际社会的形成需要各国拥有共同的规则和利益,中国的崛起是在国际社会框架内的崛起。在英国学派看来,中国已接受国际社会的共同规则,并认识到与其他国家所具有的共同利益,这意味着中国的崛起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德国民法典》以其高超的立法技术、严谨的法学概念和科学的法律体系在外国法制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追根溯源,这些特点可以说归功于潘德克顿学派的理论研究.潘德克顿学派对《德国民法典》立法技术层面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法典编纂体例、概念体系和法学语言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古典自然法学派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法学流派,同时也是一个在法学发展历史上乃至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都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法学流派。本文通过介绍这些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法学家们的法律理论,综合性考虑历史上其他学派的评价,客观地评析其法律理论建构的得失,揭示古典自然法学家法律理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继显 《外交评论》2007,52(5):102-107
大部分中国学者所考察的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是具有现代性的国际关系理论,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这一领域已经占据了难以撼动的霸权地位。自1960年代以来,以"多原"和"多元"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性已经逐渐确立,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经过几十年努力仍无法创立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情况下,中国学者可以借助后现代性话语和思考方式探讨建立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三大学派的寻租理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租理论研究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三个主要学派,即公共选择学派,国际贸易学派,芝加哥学派。本文分别对其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应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它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成为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大学派,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文章论述了它与西方学派、苏联学派的不同,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斯多葛学派自然法的环境伦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思想的历史中,斯多葛学派第一个系统提出自然法的本质并以此建立了理论体系,认为自然法体现的是自然理性,是衡量是非正义的标准。本文通过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主要是其伦理思想体系的基础。探讨了环境伦理作为传统伦理的扩展,将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中的理性、平等正义和实现自我的力量三部分,扩大到环境伦理的伦理对象,既自然物身上。并说明了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对环境伦理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刑法学派之争是推动近现代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前进的原动力。我国有学者提出,中国学派之争不会太久远。但从刑法学派理论全面引入中国的十余年情况来看,学派之争局面却并未如想象的那样出现,我国刑法学界在学派的划分上仍然是波澜不惊。从刑法学派发展至今的过程、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现实状况及中国与日本相比较来看,刑法学派之争在中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国际立法的科学性问题一直受到较少的关注。在国际社会呈现结构性变迁的时期,这一问题对于构建国际新秩序意义重大。在国际立法科学性问题上,国际法学说提供了认识方法。不同的学说不仅反映了认识国际法的不同进路,而且包含了改造和发展国际法的若干方法。无论是自然法学派从历史资料、宗教教义中"归纳"国际法,还是实在法学派从国家意志和同意中"演绎"国际法,或是后来的批判法学派、法经济学派从质疑出发"解构"、"优化"国际法,都是对国际法规范认定科学化、立法科学化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秦亚青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3期题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一文中,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生成提出了三个观点,他认为:第一,中国学派的产生是可能的:社会科学理论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其抹杀不去的胎记,所以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是可能产生的;第二,中国学派有着丰富的三大思想渊源:2000年天下观念和朝贡体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湖湘文化,特别是作为其主干和实体的湖湘学派的思想和学说是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底蕴和源泉,成为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顽强而鲜明的文化履印。湖湘学派对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宇宙观上,青年毛泽东对大本大源的探求秉承了湖湘学派崇尚哲理思维的旨趣;在辩证法上,青年毛泽东辩证法的萌芽浸润着湖湘学派“气化日新”的主变精神;在知行观上,青年毛泽东的知行观体现了湖湘学派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在历史观上,青年毛泽东的圣贤观突显了湖湘学派对德业俱全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国际政治理论中国学派起步较晚,在理论创建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理论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中国学派理论国际化(国际认可)有难度,研究队伍现状带来的学术创新之难。  相似文献   

17.
自然哲学在方向上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这种困境的结果集中体现于智者学派高尔吉亚的怀疑哲学。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思想初步展开了人学的思想,预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方向转变。但智者学派的人学思想具有朴素性。  相似文献   

18.
英国学派学者大多认为,正义是国际社会得以维系、发展的基本价值,也是国际关系理论核心、合理的关注点;国际社会的正义基本是形式正义或程序正义,而非实质正义或分配正义。英国学派国际正义思想最明显的缺陷在于,它始终未能合理地处理国际正义与国际秩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自然哲学在方向上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这种困境的结果集中体现于智者学派高尔吉亚的怀疑哲学.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思想初步展开了人学的思想,预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方向转变.但智者学派的人学思想具有朴素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刑法学派的形成是中国大陆刑法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大陆刑法学派形成的学术意义正在于中国大陆刑法学的“可持续发展”本身,而其实践价值则在于促建和谐社会。在中国大陆刑法学派形成过程中,“喜新厌旧”和“自娱、自乐、自封”这两种学术心态须予以诊治。中国大陆刑法学派须确立一套机制才能最终得以形成,而此机制即“一个照应、一个关键、一个杠杆和一个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