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现在流行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各种版本,都认为毛泽东最早获知“实事求是”是从中国古代典籍中读到的。而且不少学者引经据典,查到“实事求是”这句成语,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指出班固颂扬了河间献王刘德养成了良好的治学态度和方法——“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博览群书的毛泽东究竟何时从《汉书·河间献王传》看到“实事求是”这句话,由于没有留下直接依据,已无从考证。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艺术与他的哲学思维是表里一致的。毛泽东的哲学思维集中体现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论著之中,学习和运用毛泽东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艺术,首先要学好用好这两篇论著。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的实践论强调行动,行胜于言;强调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  相似文献   

3.
沈广明 《求实》2012,(7):9-13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和传统文化"实事求是"的诸多同质性,是毛泽东将两者融合起来的理论前提;毛泽东《实践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本体论转换为实践认识论,是"实事求是"能够从传统文化的史学概念衍变、升级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因;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断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实践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想同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他极具魅力、影响深远的实事求是的品德和性格。"实事求是"同"为人民服务"一样,是毛泽东又一个特别优秀的品德。"实事求是"来源于班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阅读过的大量历史典籍中,《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是他情有独钟、最喜爱读的史书之一.毛泽东谈论三国故事纵横捭阖,如数家珍;他谈及三国人物也是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虽然他所说的、写的多是片言断语,但反映了毛泽东敢于反传统而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态度,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教条主义历来深恨痛绝,早在1930年,他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提倡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反对从本本出发,照搬照套的教条主义观点。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著作中,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高度,深刻地批判了教条主义,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用中国化的语言“实事求是”来表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1939年10月,毛泽东在《< 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命题。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把教条主义作为整风的三大对象之一加以反对,在全党普及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7.
尚柯 《党史纵横》2003,(6):31-32
在"大跃进"期间,李锐作为毛泽东的兼职秘书,先后给他写过三封信.三封信的内容,都是反映自己对"大跃进"的观感.今天看来,这些信的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客观现实,虽然不乏一些尖锐的批评.但是,这同当时的狂热势头显然是太不协调了.  相似文献   

8.
"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是国内外诸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史学界多有研究,成果卓然。但是对毛泽东在"大跃进"运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心态及其长远影响却缺少系统的探索。文章认为这一时期浪漫主义的空想与落后的现实的矛盾,坚持科学与破除迷信打破权威的矛盾,坚持民主与推行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的矛盾,纠正已经出现的"左"倾错误与充分肯定三面红旗正确性的矛盾交织,困扰着毛泽东。毛泽东对这些矛盾的看法及其变化又直接影响"大跃进"运动的进程。对这些矛盾的错误选择和发展,使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长期难以纠正,并进而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与胡耀邦同为湖南人,同受湖湘文化的熏陶而具有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性格。毛泽东很信任胡耀邦,曾在延安称赞胡耀邦"思想敏锐,口若悬河",并且着意培养胡耀邦。而胡耀邦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毛泽东。1981年7月1日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党的一代又一代的领导者和大批干部,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  相似文献   

10.
"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是国内外诸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史学界多有研究,成果卓然.但是对毛泽东在"大跃进"运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心态及其长远影响却缺少系统的探索.文章认为这一时期浪漫主义的空想与落后的现实的矛盾,坚持科学与破除迷信打破权威的矛盾,坚持民主与推行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的矛盾,纠正已经出现的"左"倾错误与充分肯定三面红旗正确性的矛盾交织,困扰着毛泽东.毛泽东对这些矛盾的看法及其变化又直接影响"大跃进"运动的进程.对这些矛盾的错误选择和发展,使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长期难以纠正,并进而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1958年“大跃进”的过程中,兴起了一个新民歌运动。它在文化领域“大跃进”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并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新民歌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与毛泽东的直接提倡和大力推动分不开的。陕甘宁边区的《王贵与李香香》等带有浓郁陕北民歌色彩的作品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对民歌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毛泽东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给予民歌以特殊的关注。民歌之所以在现代文学史上受到格外的重视,这与上个世纪关于新诗发展的道路问题紧密相关。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曾就中国新诗的发展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2.
"大跃进"运动成因的苏联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付科  李安增 《理论学刊》2006,8(4):111-114
“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是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其中苏联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苏共二十大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大跃进”运动则是“思想解放”走向极端、偏离实事求是这一正确轨道的“创造”;毛泽东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对苏共二十大进行的重新思考,将反冒进扣上修正主义的帽子进行批判,为大跃进的发生起了清道和催化的作用;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共运中“赶超”战略和浪潮的影响,是“大跃进”发生的直接外在动力;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非正常化发展,又使毛泽东产生了依靠自己力量率先进行“赶超”的迫切想法。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6月以下简称《九十年》)指出:"大跃进"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关于"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则起始于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过程中。反右派斗争结束后,毛泽东强调:"要把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和深远影响,曹操被视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似乎已是铁案如山。千百年来,偏见掩盖着历史的真实。毛泽东却不然,他在熟读《三国志》中《魏书武帝纪》等有关曹操的篇目时,做了不少圈画批注,认为对曹操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毛泽东曾对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说:“曹操结束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为后来西晋的统一铺平了道路。”另一次在北戴河,毛泽东充满感情地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金冲及大家都很熟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所概括的。人们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一直谈论得比较多,这自然是完全必要的。但对独立自主这一基本方面,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自幼爱读中国古典小说,如《隋唐》、《精忠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水浒传》、《官场现形记》、《红楼梦》、《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他非常熟悉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这些书影响到他的思想。《毛泽东传》的著者美国的特里尔甚至认为:这对于毛泽东走上反叛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有道理的。这些小说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反映封建社会革命斗争内容的,有些是写揭竿起义的造反者;一种是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的人。《聊斋》中两种内容皆有,当然主要是后者,所以毛泽东喜爱《聊斋》。40年代以后,毛泽东在讲话中常提到《聊斋》,每有所论,必成警辟,今天读来,仍有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7.
薄一波这位惟一健在的中共七大中央委员,经历了革命的风风雨雨,同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尽管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经受了许多磨难,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始终没有动摇,因为这种信仰是在跟随毛泽东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刘明钢同志撰写的《薄一波与毛泽东》一文,对薄一波与毛泽东几十年的交往情况作了概要记述,尤其对二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态度与言行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展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精神永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庆长假期间 ,笔者读到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政论家李敖写的《毛泽东的精神就是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一文。李文与笔者在今年六七月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周年写的《毛泽东———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和《纪念毛泽东 ,弘扬民族精神》两文有契合之处 ,很是赞同 ,但又感到不能满足。现在写《毛泽东精神永存》一文 ,算是对李文的补充和发挥。  一、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的区分李敖的文章旗帜鲜明 ,题目就揭示了文章的旨意。他明确提出应区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精神。他认为 ,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不仅是革命领袖,也是新闻大家。他不仅有着一系列的新闻理论,而且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毛泽东与《大公报》有着不解之缘。其实,早在1917年,毛泽东就已注意到《大公报》的影响。这年7月25日他曾致函萧子升,对《湖南公报》、《大公报》的评论和新闻报道作了比较和评论,认为《湖南公报》所刊载的孙中山先生等人  相似文献   

20.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1930年5月.毛泽东在江西寻乌调查后,起草了《调查工作》一文。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观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同年6月上旬,毛泽东带着初稿来到上杭,交由闽西特委翻印出版。可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调查工作》小册子意外散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