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巴什拉尔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斯东·巴什拉尔(Gaston Bachelard1884—1962)是法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认识论、科学哲学)和文学批评家(诗论)。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法国哲学家,如富科(Michel Foucault 1926—1984)、阿尔杜塞(louis Althusser 1918—)等。直  相似文献   

2.
《阿道尔关》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它的作者贡斯当是十九世纪初期法国杰出的政论家和文学家,夏多布里盎曾把他列为法国最早的浪漫派作家之一。其实,作为文学象的贡斯当,其小说创作实在有限,就目前所知,他只给我们留下了《阿道尔夫》《瑟茜尔》和《红色笔记本》三部小说,其中后两部还是没有完成的作品,而且有些评论家  相似文献   

3.
蓬梯尔博士是法国伊斯兰问题专家。毕业于法国陆军学校,历任法国驻伊朗、利比亚大使馆武官和阿尔及利亚总督府军事长官。一九八三年九月他访问日本,在《每日新闻》上发表了有关苏联伊斯兰民族问题的谈话,摘译如下。苏联有100多个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这一名称最先是由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的。但是在法国,公认的现代社会学的创始人却是杜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更广泛地说,杜尔凯姆与马克期·韦伯一起是整个现代社会学中两股占统治地位的影响势力之一。他的社会学思想在美国社会学界占主导地位长达二、三十年之久,也深深地影响了英国的社会人类学界。并且西方学者预计,他对社会学的影响还将继续下去。杜氏一生过着书斋生活,著述甚丰,下面我们想依据他的几部主要著作来阐述他的一些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埃策尔(Pierre-JulesHetzel,1814—1886)对于本世纪的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作为出版家,他虽然不如EmileLittr6、PierreLarousse等人出名,却对创办青少年读物、推动法国文学事业发展、发现与关心青年文学作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法国文学杂志《欧罗巴》在1980年11月与12月合刊,登载了一组文章,详细介绍埃策尔的生平与事业,以示纪念。埃策尔的父亲让一雅克是枪骑兵第一团的鞍具师傅,母亲是主官医院的助产士。他曾在大学攻读法律,但中途辍学,于1836年到让——巴蒂斯特·保兰的出版社当职员,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出版生…  相似文献   

6.
罗伯斯庇尔曾经反对死刑,后来又支持死刑,成为革命恐怖时期的主要领导人。从表面上看来,其态度发生了巨大转折。但在这背后,罗伯斯庇尔持有一个不变的原则——人民主权至高无上并不可分割。他反对死刑,实际上是运用此原则限制国王和议会权力;支持死刑,则是将这一原则用于为群众运动辩护,以及建构国家恐怖。罗伯斯庇尔的死刑观展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内在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美术家中,没有比马赛尔·杜桑(Marcel Duchamp 1887—1968)更令人震惊的了。这位出生于法国布兰维尔的达达派大师,以其变幻莫测、不断标新立异的作品闻名于世。作为现代派画家,杜桑的作品强调直  相似文献   

8.
王璇 《法国研究》2013,(3):89-93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各国文化出现交流及融合之势。美国凭借其在全球范围中的经济扩张与霸权地位,使得经济全球化伴随着美国现代流行文化的全球化。法国是传统文化大国,由于经济、军事力量不断削弱,为保护其在世界上的文化强国地位,采取积极的文化政策大力向世界出口和推广法国文化。法国电影业是法国文化产业的核心支柱之一,是对外推广法国文化的重要工具。基于此,笔者分析法国文化政策下的法国电影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进入正题以前,我想对雨果的文学作品谈一点个人的看法。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是比较突出的。他不只是一个浪漫派的首领,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既是剧作家、小说家又是诗人。因此,在法国文学史教学中讲到浪漫主义时,他是重点作家,不可避免地对以上所提到的这三方面的作品都要加以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对戴高乐和他所领导的法国抵抗力量 ,美国政府多年一直推行抑制、排斥的政策 ,尤其对戴高乐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努力 ,美国更是竭尽所能予以限制、打压 ,但到战争末期 ,美国这一政策却发生了转变。一、法国和雅尔塔会议1 945年 1月初 ,戴高乐从报纸上获悉“三巨头”又将举行一次会议的消息 ,他预感到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于美国把法国排斥在外的做法 ,戴高乐异常气愤。盟国这一举动 ,对戴高乐争取法国大国地位的努力 ,自是一大挫折。1月 1 5日 ,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正式照会美、英、苏三国 ,强烈要求参加即将举行…  相似文献   

11.
自由法国在法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对二战后的法国具有重要影响。而二战初期自由法国的发展,则与英国密不可分。本文就二战初期自由法国与英国的关系作一大略考察,以便从一个侧面去认识自由法国的历史。自由法国与英国的关系,是在二战初期法国大溃败后开始的。一九三九年欧洲大战爆发前夕,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军民直接抗击着亚洲战场上的日本法西斯军队。直到九月份英法两国不得不放弃绥靖政策而对德宣战,反法西斯的欧洲战场才终于形成。但  相似文献   

12.
1989年以来,东欧的局势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如何评价东欧的剧变,各种观点,五花八门,现在还难以作出定论。这里,作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今年1月15日美国杂志《每周新闻》有一篇文章把1989年东欧的剧变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文章说,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处决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杜瓦内特,而东欧事变的高潮则是罗马尼亚处决齐奥塞斯库总统夫妇。其实,只要对法国革命史作稍为深入一点的分析,就可以看出,1989年东欧发生的事变,与其说类似于法国大革命,倒不如说  相似文献   

13.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对他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中所占据的地位,无论作出怎样高的评价,都不会过分。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他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十九世纪;作为伟大的文学家,他几乎在所有的文学创作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把一代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推向新的高峰。纵观雨果的创作生涯,无论是宏篇巨制的小说,思如泉涌的诗歌,还是回旋跌宕,有声有色的戏剧,他都是以人道主义作为其创作的思想基础的。他是一代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4.
狄骥(Léon Duguit,1859—1928)是近代法国著名法学家之一。他毕生都在波尔多大学担任宪法学教授和法学院院长。他的全部精力都在于建立一个实证主义的社会法学学说。这个学说反对当时在法国法学界占支配地位的个人主义和形而上学方法,取消传统法学中的一些基本观念,例如主权、权利、法人等,企图以实证方法建立一个社会法学体系。这  相似文献   

15.
黄艳红 《法国研究》2014,(2):36-46,23
《现代法国的渊源》是泰纳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之后对法国命运反思的产物;其第一卷《旧制度》以广泛深入的描绘,揭示了大革命发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基础。泰纳认为,绝对君主制的政治结构导致贵族脱离公共生活,并缔造出一个沙龙精英阶层;脱离实际、热衷抽象推理的经典精神在这个阶层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但这种作为精神娱乐的经典精神,无法认识民众心理和政治生活中占支配地位的非理性。基于泰纳对旧制度的王权和特权阶层的尖锐批判,我们不能将他简单地视为反革命者。  相似文献   

16.
戴高乐与雅尔塔会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45年1月初,戴高乐从报纸上获悉“三巨头”又将举行一次会议的消息,他预感到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于三大国,说到底是美国把法国排斥在外的做法,戴高乐异常气愤。盟国这一举动,对戴高乐争取法国大国地位的努力,自是一大挫折。1月15日,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正式照会美、英  相似文献   

17.
尼古拉·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1638—1715)是法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重要哲学家。他一生写了颇多的哲学著作,其中著名的有《真理的探求》、《论自然和神恩》、《基督教的和形而上学的沉思》、《论对于上帝的爱》以及《一个基督教哲学家和一个中国哲学家关于上帝本性和存在的谈话》等。马勒伯朗士在法国哲学史上是第一个完全用法语来写作的哲学家。近、现代国外很重视对他的研究,就法国来讲,二十世纪以来,各种流派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对他的哲学做了种种解释,出版了许多有关他的研究著作、文章,  相似文献   

18.
马克·布洛赫是现代西方著名历史学家之一,但其史学思想中的人本因素往往受到学界的忽视或误解。对布洛赫的史学理论、历史著作和战后法国的学术舆论背景的分析有助于说明人本观念在布洛赫史学中的地位及其受到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保尔·克洛代尔(Paul Claudel,1868-1955)是现代法国文坛上介绍中国文化的第一人。在他之前,法国人所知的中国几乎全都来自传教士的书,而从克洛代尔之后,才有典型意义上的文人作家以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反映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所触所感。可以说,“正是从克洛代尔开始,中国文化进入了法国文学中”。①克洛代尔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及戏剧的后期代表人物,同时还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外交家,1889年被法国外交部录用,并于1895年踏上中华大地。他曾经前后三次在华居留,时间长达十五年,曾经在上海、福州、汉口、北京、…  相似文献   

20.
去年秋天,一位同志从法国回来,赠送我们一册皮埃尔·米凯尔著的《第三共和国、人物和权力》,巴黎1971年版,博尔达斯袖珍知识小丛书之一。作者为法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是研究第三共和国史专家中的后起之秀。他二十九岁时,就出版了名著《德雷菲斯事件》(1959年)。后来陆续刊行了《普恩加莱》(1961年)、《现代法国的经济和政治》(1971年)、《现代法国的政治问题和政治力量》(1971年)、《第四共和国、人物和权力》(19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