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祖文 《党建文汇》2008,(6):18-18
5月21日,香港《文汇报》刊登大陆台湾问题专家的分析文章,专家认为,马英九的就职演说在两岸关系上的阐述比较理性和正面。  相似文献   

2.
1602年沈有容挥师入台歼灭倭寇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献在澎湖派驻舟船水师,警戒台湾、澎湖地区水域陆地,这是我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澎驻军。元朝建立后,元世祖于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Q年)降旨,设巡检司于澎湖,隶属福建同安府,台、澎地区开始有地方行政机构,行使赋税等统治权。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为防止日本海寇侵袭东南诸省,下令实行海禁,但在军事部署上只防海岸,不守海岛,并撤除了设在澎湖的巡检司。由此导致倭寇趁虚而入,侵占台湾,并以台湾。澎湖为中转站,频频袭扰我沿海城乡。明万历二十九…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台湾自古属中华。从历史上看,台湾与大陆曾经相连在一起,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一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了台湾岛。台湾的早期住民,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去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的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  相似文献   

4.
漳厦战役结束后,二十八军进入攻击金门的准备。金门自古就是福建泉州府辖区的一个县治,距晋江围头3海里.距厦门5海里.距台湾高雄160海里,包括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嶝、小嶝等岛,总面积149平方公里.人口不过4万余。金门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素有“攻台必先攻金,守台必须守金”的说法。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水师从金门料罗湾扬帆出海,后来康熙收复台湾亦循此前例。  相似文献   

5.
在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台湾问题一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就在中美建交不久的197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违反建交公报精神、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此后,美方以此为依据,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经过中方的坚决斗争,两国政府于1982年8月17日就分步骤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了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八一七公报》和《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一道,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福建文化的特殊性展现于福建本土的特色文化,即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福建特色文化传播到台湾以后,在台湾获得了大发展,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现其魅力.  相似文献   

7.
陈云1983年12月25日与一位香港商人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被整理成《从国家民族的大局出发实现祖国统一》发表。在这次谈话前,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叶剑英提出的"叶九条"和1983年邓小平同杨力宇的谈话,比较系统地对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做好对台工作、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大政方针进行了说明,陈云这次谈话正是在这些基础上进行的。这次谈话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坚持"一国两制"方针;警惕和防范世界上某些国家对中国统一的阻挠和破坏。这则史料集中反映了陈云解决台湾问题、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8.
1895年4月,中国与日本订立了关于结束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其中第二款规定: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所属一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激起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895年4月20日,台北市民鸣锣罢市,发表徽文,严斥清政府,并发誓与台湾共存亡。5月2日,在京城会试的1300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要求拒绝和约,练兵抗战。5月29日,日本派遣主力近卫师团进攻台湾。台湾人民推举驻防台湾的刘永福领导军民抗日。徐驶、吴汤兴、姜绍祖也在台湾各地组织抗日义军。从6月11日到10月对日,台湾爱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共同富裕》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共同富裕思想在福建农村的实践》一文,1996年11月28日在《人民日报》刊出,1996年12月3日《福建日报》全文转载,《福建论坛》作了摘要刊登,本刊也在1996年第12期上全文刊载,在福建社科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引起较大反响。最近,本刊组织本省的部分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就这篇文章及其所涉主题进行讨论。现将主要论点摘登如下。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发人深省李光荣《福建省委党校教授):《共同富裕思想在福建农村的实践)一文,读后很有启发,深深感到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深得人…  相似文献   

10.
正背景介绍1933年5月17日,《红色中华》第80期第1版在《反对国民党残暴的白色恐怖》栏目下,刊载《在严重的惨败中国民党飞机轰炸苏区和平居民》一文,披露1933年5月13日上午国民党出动6架飞机轰炸博生县城,5月15日又出动3架飞机轰炸瑞金和散发传单。文章配发漫画《敌机轰炸博生县》,画面以写实的手法,绘制了6架飞机  相似文献   

11.
魏庆 《世纪桥》2005,(6):8-9
毛泽东生前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花费了不少心血。他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在当时起到了反对分裂的作用,在后来为我党提出“一国两制”方案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1949年上半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毛泽东开始思考解放台湾的问题,毛泽东曾经设想在上海战役结束后立即移师福建东南沿海地区,解放沿海岛屿,建立进攻台湾的军事基地。同时,积极组建海军和空军,掌握制海制空权,从各个方面做好解放台湾的准备工  相似文献   

12.
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支持福建“进一步探索在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2009年7月,平潭综合实验区应运而生。2011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全文公布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光绪乙末年5月初产生于台湾的“台湾民主国”,是中日两国民族矛盾激烈冲突、在台湾这一特定省份发展到不可调和地步的产物,它的成立极大推动了乙末台湾抗倭保台斗争的蓬勃开展。“台湾民主国”既非脱离祖国———中国而建立的“独立国家”,也非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亿骨肉同胞的如此隔离 蒋介石在对国民党进行“改造”的同时,又在台湾执行了建立戒严体制,强化对台湾人民的专制统治。1949年5月19日,国民党在溃退到台湾的前夕,陈诚颁布“戒严令”,在台湾境内执行戒严,封锁各港口,限制出入境,对台湾实行“动员戡乱非常时期”军事管制。国民党逃台后,1950年4月26日,蒋介石修订颁布“惩治叛  相似文献   

15.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已正式公布施行。这部法律把我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促进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一部好法律。台湾,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以及龟山岛、绿岛、兰屿、彭佳屿、钓鱼岛等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战败的清朝政府于第二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在台北举行接受…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两岸,天天都可以收听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台湾海峡地区天气预报》节目。这个节目的形成,是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的结果。 当时,我在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编辑部当秘书。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是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前身。1970年9月,周总理亲自审阅了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的《国庆对台宣传计划》,并对计划作了多处重要修改。1972年8月3日,周总理又指示:台湾方面对福建军民的挑拨讲话,福建前线应给予必要的回击。1973年9月底,周总理批准将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总呼语更改为“中  相似文献   

17.
何日彩云归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8,(22):51-52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在美国第七舰队的保护下,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仍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扬言“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同时他们也反对美国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反对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反对“划海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蒋氏父子视“台独”为大逆不道,坚决镇压。以至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尼克松访华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党报研究》2011,(5):13-13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世界报业协会(WAN-IFRA)13日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编辑人论坛上发表世界报业趋势报告中指出,2010年全球报纸总发行量减少900万份,降幅为2%,而为5.19亿份。  相似文献   

19.
冯东兴 《党的文献》2023,(1):95-103
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及台湾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斗争。1950年11月24日至12月19日,新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会议,就是这一系列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中国首次在联合国舞台上阐释关于联合国代表权问题及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在联合国期间,代表团积极争取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有力控诉了美国武力侵占台湾的事实,向世界宣告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批驳了美国炒作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揭露了美国试图推动“台湾中立化”的企图。由于新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参加会议之时,抗美援朝正在进行中,所以代表团还审慎应对了有些国家提出的“朝鲜停火建议”。新中国代表团的首次联合国之行,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不仅使国际社会增强了对新中国的认识,而且为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及确定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基本原则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外交人员也从这次外交活动中积累了开展国际交往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之行震惊了世界。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乔冠华和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受命共同起草《中美联合公报》。《公报》的难点是对台湾问题的表述。乔冠华反复思索着双方的分歧——我方坚持认为,北京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方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却只肯把撤军说成是一个目标。到了2月25日,双方仍各执一词。乔冠华这时又提出,只要提到撤出全部美军,中国就不再反对美国表示关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基辛格则说,美方坚持撤军一定要有某种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