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青少年再犯罪率居高不下.这一现实反映了现有体制的诸多薄弱之处.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家庭居住地性质、家庭环境好坏等都是青少年再犯罪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青年再犯罪,需要从营造良好家庭关系、建立职业团体向导和提高家长综合素质等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亦必然要受到这一变化的冲击。在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时,我们把家庭看作是个人联结社会的中介,又是预防犯罪的防线之一,因此,很有必要研究社会变革中家庭的变化对青少年犯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结构缺损、家庭教育失职,使家庭不能或不完全能给予子女起码的情感满足和必要的正常社会化教育,导致青少年心理发展出现障碍、社会规范的内化产生偏离以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是无可取代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在家庭领域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咨询、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全社会应关心帮助缺损家庭的孩子,使他们在身心上得到与健全家庭孩子同等的、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日青少年生活基本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中日青少年在自我评价、对健康的关注、集体意识、毕业后从事的职业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两国青少年的烦恼、担忧都集中在学习上。比较还显示 ,中日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的社会犯罪对于当前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危害作用。对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有关部门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在进一步深入开展这项工作中,我们认为如何对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原因进行系统地、规律性地概括是提高这项研究工作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犯罪作为一种违反国家法律的非规范化行为是与人的社会行为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的。这也就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全面地分析并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就 相似文献
6.
A:嫉妒动机是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要心理原因之一当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犯罪率都在直线上升,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严打”以后我国及我们浙江省青少年犯罪又趋上升状态。从全国来看,25岁以下的青少年案犯占查获案犯总数的比例是:1985年为71.3%,1986年为72.5%,1987年为74.3%,1988年青少年犯人占全国在押犯人的80%。从我省来看,青少年案犯数与全部刑事案犯罪总数的比例,也由1983年的62.9%,上升到1987年的71.93%,1988年竟达74.8%,1987年全省抓获的青少年案犯比1986年上升15.7%,使青少年案犯总数与青少年总人数之比高达万分之十三点一,1989年上半年全省共判处青少年罪犯6083人,又比上年同期上升69.4%。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青少年闲暇生活状况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城市青少年闲暇生活状况是 :闲暇时间不足 ,闲暇活动空间有限 ,闲暇场所主要以家庭为中心 ;闲暇活动内容与形式主要由成人社会供给 ,各类活动的自由程度不高 ,青少年闲暇活动性质很大部分被“异化”为非主体性。而形成这种状况既有外显性原因 ,也有内隐性原因。 相似文献
8.
9.
今日美国社会,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犯罪率逐年增长,犯罪手段也越来越残忍,恶性案件直线上升,已成为广大公众极为担忧的社会问题。据美国联帮调查局统计:从1983年到1987年,虽18岁以下的青少年总人口减少了2%,但他们中因违法乱纪而被逮捕的人数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其中犯杀人罪的增长了22.2%;犯恶性伤害罪的增长了18.6%;犯强奸罪的增长了14.6%。在这些数字后面隐藏的是一起起骇人听闻、惨不忍睹的血案: 1988年9月,在休斯敦,一个15岁的男孩奸污并杀害了一位66岁的老妪,尔后又将受害者家中抢劫一空;1988年4月,在马萨诸塞的斯普林菲尔德,一个13岁的女孩在公园散步时,遭到5个男孩(最大的不超过16岁)的袭击,幸亏有人闻声及时赶来,才使小女孩幸免 相似文献
10.
11.
青少年时期是人类模仿性最强的时斯,最容易和最喜欢模仿别人。有的心理学家指出:“人类从出生到成年,无日不在模仿之中,尤以儿童时代,为人类模仿的中心时期。”青少年的模仿心理,是身心发展的正常现象,如果引导和发挥得好,可以较快地学习、模仿和掌握很多新知识。但是,青少年的这个心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的引导,那么,就容 相似文献
12.
13.
浅议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咎淑珍预防青少年犯罪,是要将预防工作做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或将违法犯罪消除在荫芽状态。此项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伟大工程。我国从古至今都讲“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可见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事半功倍,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们大家在谈论或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題时,都毫不犹豫地、习惯地使用着“青少年犯罪”这个概念。但是,当我们仔细地查看各处的有关青少年犯罪统计,或是阅读各人所写的有关报告和文章时,我们就会遗憾地发现,原来大家所遵用的“青少年犯罪”这个概念,却是各怀己见,各执一端,很不一致。例如:在确定青少年犯罪的年龄界限上,标准不一。关于青年的最高年龄,有的定为二十五岁;有的定为二十七岁;有的定为二十九岁;有的定为三十岁。关于青年的最低年龄,即少年的最高年龄,有的定为二十岁;有的定为十八岁,有的定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重大战略措施,也是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下大力量研究这个问题。中央提出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以后,天津市认真贯彻了中央关于坚决打击的方针,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促进了社会治安、社会风气的好转和生产的发展。这些成果充分说明,过去一段社会治安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心慈手软,打击不力。前几年,我们在贯彻综合治理方针上出了一点片面性,把综合治理简单地理解为教育,忽视了 相似文献
16.
研究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以下简称原因论)的同志,恐怕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深入下去。如何把原因论引向深入呢?我想,概括地说无非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占有材料,一是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对于后者,狄慈根有一句话:“科学中总表现出思维能力的作用”(《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第31页)。那么,在原因论中如何发挥“思维能力的作用”呢?换句话说,用什么样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去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呢?这本身就是个大题目。我只能就这个题目,谈以下两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17.
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外国学者称之为社会的“瘟疫”、“癌症”,把它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正由于青少年犯罪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刺激了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兴起。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作一探讨。 笔者认为,法学领域中的青少年概念与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的青少年概念 相似文献
18.
长沙团市委“青少年犯罪问题联合调查组” 《青年研究》1986,(4)
去年年末,由共青团长沙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公安局、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局、物资局、长沙火柴厂、湖南开关厂、新生水泥厂、长沙监獄等8个單位团组织参加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就全市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为期四十多天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全市青少年犯罪问題已日趋严重,它突出地反映了当前社会风气没有根本好转的一个侧面。青少年犯罪有 相似文献
19.
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別是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经济走上稳步增长的道路,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此基础上,社会治安秩序也有所好转。但是,还远沒有得到根本好转,青少年犯罪问題仍旧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題,上海市整个刑事犯罪案件数一九七九年比前二年都增加三分之一,一九八○年又比一九七九年有了增加,达到解放后除一九五○年外的最高数,相当于一九六五年的八倍多。其中,青少年的犯罪数一般都占70—80%,自从一九七九年中央和市委关于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題的文件下达 相似文献
20.
一、近期台湾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打开近期台湾的各种报刊杂志,尽是有关盗窃、抢劫、杀人以及色情泛滥、赌博、吸毒等怵目惊心的社会新闻,其中青少年犯罪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据台湾当局“法务部长”宣称,仅1982年上半年,就有5207名十八岁以下的少年犯罪,此1981年同期增加了12.22%。(台湾《联合报》1982年10月23日)这些青少年犯罪活动之猖獗,手段之残忍,案情之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