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记得,毛泽东同志曾要求领导干部“读点鲁迅”。我理解,读点鲁迅,主要是读点鲁迅杂文。我还觉得,鲁迅杂文固然要读,而其他人的杂文,例如眼下报刊上时常发表的杂文,以及现当代人的杂文集等等,也该读一读。领导干部多读点杂文,从哪方面讲都是无害而有益的。杂文的主要特点是开展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其矛头所向自然是假、恶、卫之类。所以人们将杂文比作匕首、投枪、银针、解剖刀,是很恰切的。杂文瞄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假、恶、丑,区别对待,加以抨击,“使不是东西之流缩头”,使有毛病的入改邪归正。其实,在很务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李君 《唯实》2001,(2):70-71
焦国标是中青年杂文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他的杂文产量不能言多 ,从事杂文创作的时间亦不算长 ,但的的确确有一些篇章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强烈共鸣与深深青睐 ,并因此牢牢记住了焦国标这个名字。我便是这众多读者之一。杂文 ,贵在独立思考、独特发现 ;贵在嶙峋风骨、过人胆识 ;贵在常怀天下忧 ,敢为天下先。国标的杂文之所以能后来居上、脱颖而出盖源于此 ;而一些杂文作者经营多年杂文却无一篇足以让人铭记 ,亦源于不能如此。印象中 ,国标的不少杂文从极小的事件入手却能得到极大发现 ;从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却能看到极大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刘成信 《唯实》2002,(6):82-84
在当代杂文作家中 ,有几位颇有名气的剧作家 ,他们的剧作曾轰动剧坛 ,影响广泛 ;他们的杂文创作也出类拔萃、各有千秋 ,沙叶新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沙叶新是十年浩劫之后由一出名曰《假如我是真的》话剧而闻名遐迩的。《假》剧不仅显示出剧作家的思想开放 ,也同时表现出其不凡的胆识与文学才华。此后 ,沙叶新又创作了《陈毅市长》、《约会》、《大幕已经拉开》和《寻找男子汉》等震撼剧坛的力作。大约是离开上海人艺领导岗位前后 ,沙叶新开始创作杂文、散文。在我看来 ,他的许多散文都可以作杂文来读 ,因为有不少散文既有戏剧性 ,又有杂文的…  相似文献   

4.
诗的读懂读不懂优劣之争已有多年了。中国是讲辩证法的国度 ,凡事一“辩证”(相对主义 ?) ,味儿似乎变了 :塞翁失马 ,安知非福 ;从“前门”进来的未必是好人 ,从“后门”来的未必是坏人 ;读得懂的未必都是好诗 ,读不懂的未必都是坏诗……读不懂又关乎读者的学识、修养诸问题 ,如此 ,水差不多已被搅浑了——读懂好读不懂好 ?似乎已不宜简单地论优劣了。然而 ,读不懂又不仅仅是学识、修养。一位伟人说过 :过河要有桥或船 ,这是——方式问题。笔者读诗多年 ,悟得不少方法 ,现不揣浅陋而公示 ,诚盼执“诗”不悟者心有灵犀、灵灵犀。1.遇无逻辑者…  相似文献   

5.
余心言同志的杂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柳如烟同志《杂文是说理的艺术——读〈余心言杂文选〉》一文,从说理这个侧面,分析了余心言杂文的特色、风格;探讨了杂文创作中如何“艺术地讲道理”的一些规律,对广大杂文爱好者及杂文创作,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 :“‘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 ,是‘古已有之’的。”像先秦诸子“认识论而兼叙述”的杂说 ,唐宋散文中的“说”,乃至明清的笔记小品 ,都有一些篇目类似今天的杂文 ,但杂文真正作为独立文体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随着它的异军突起 ,围绕着它是不是文学文体的归类的争论也随之展开。当时围绕杂文文体的归类的争论 ,带有较强烈的政治色彩。一批“帮忙”、“帮闲”的文人出于对杂文战斗性内容的害怕 ,指责杂文“不入文艺之林”,而进步作家、文艺评论家则充分肯定杂文的价值 ,也揭示了杂文…  相似文献   

7.
前一段时间,有幸参加了《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集》的编选工作,因为首先编选的是1976至1982年间的杂文作品,所以有机会比较系统地读了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报刊特别是北京地区报刊上发表的大量杂文;在和杂文作者、编者的交往中也受到了很多启示,再加  相似文献   

8.
漫谈杂文     
杂文既是扶正祛邪、针砭吋弊的武器,又能使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工作之余,短小精悍的杂文比长篇巨著拥有更多的读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今天,党和人民需要更多更好的杂文。我喜读杂文,也爱写点杂文,三十年代求学时曾在报刊上发表过几篇,五十年代也写了一些,因写杂文还吃过不少苦头,但我至今不悔。离休后,又重新拿起笔,继续写。我写杂文,是自己选题目,写自己的感想,说自己要说的话,至于能不能发表,则  相似文献   

9.
阿敏 《唯实》2003,(10):91-92
张扬恣肆的杂文读来适宜拍案 ,深意匣藏的杂文读来适宜把玩 ,而宋志坚的杂文读来只宜攥着拳头暗自喝彩。所有的褒义词都不足以准确彰显其手段运用之妙 ,淘尽词海 ,除了“刁钻”、“狡猾”四字 ,似乎其余皆难堪其任。黄苗子评画家韩羽时有一句话最是传神 :人老实 ,画不老实。“刁钻”与“狡猾” ,类乎其说。“刁钻”只要不与“古怪”相连 ,对杂文作者来讲 ,它就是一种境界 ,是才与识的外现。人们厌烦报刊上充斥的“大路货”文字 ,“大路货”的实质就是思想贫乏 ,把谁都能想得到、想得通 ,很是浅显的问题 ,正儿八经拿到版面上去议论 ,没法不烦…  相似文献   

10.
“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能不能恰当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大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8,(9):46-46
孙焕英在7月3()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我们对鲁迅的研究还是需要深入的。假设有这样两道选择题:1.鲁迅的杂文质量:高,一般,低;2.鲁迅的杂文产量:高,一般,低。我相信,人们都会选择两个“高”。其实,第二道题选择“高”错了,正确的答案是“低”。且看鲁迅杂文产量的统计:《三闲集》:1927年8篇;1928年14篇;  相似文献   

12.
刘诚信 《唯实》2001,(1):70-71
唯实杂志拟于新世纪伊始 ,每期推出一位中青年杂文作家小辑 ,同时配发一篇评论。我以为此举颇有意义 ,不仅能向广大读者集中地提供一位杂文作家的代表作 ,且可促进杂文创作与评论之活跃。但当其责编张彦加同志向我约稿——要我写第一篇评论时 ,我的确有些踌躇 :这评论难写。难就难在当今的许多评论或序跋都写成了一味“捧场”和“唱赞歌”的应景式文字 ,“吹鼓手”式的个人作品评论多了 ,评论所处的位置也尴尬起来。好在 ,杂文的灵魂是批判精神 ,杂文作者最喜听真话 ,又因要评论的是相识十余年的铁志的作品 ,写起来不必有所顾忌 ,便应允下来…  相似文献   

13.
读人民日报杂文《戒“盈”》,自然而然地想起为什么会“盈”的问题。结论是由于“器”小。这正如泥涂中的浅淖,三两点雨就将其填得满满的,而长江大河却很难有横溢的时候一样。人非器具,满滥的情形难以觉察,但睿智的人还是一眼就看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闲话蟋蟀     
不只一次听人慨叹,生活得太累。“累”而且“太”,可见轻松是需要的。杂文虽不比相声,有所谓“笑一笑,十年少”的娱乐功能,但写杂文也未必非紧张不可,硬是同轻松水火不容。及先把杂文喻为"匕首"和"投枪"的普迅先生,不是同样呢白的说过,杂文"也能移人情  相似文献   

15.
徐强 《唯实》2003,(5):92-94
中国是诗的国度 ,也是杂文的国度。《诗经》里有一些篇章 ,比如《相鼠》 :“相鼠有皮 ,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 ,不死何为 ?”我觉得就是很精彩的杂文作品。从国风中燃起的杂文火种 ,虽然时明时灭 ,历经风雨 ,但却顽强地穿越了千百年来的浩瀚时空 ,薪火相传 ,绵延不绝。现代杂文由于鲁迅的积极倡导 ,身体力行 ,无论题材还是样式 ,都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 ,堪称当代杂文之滥觞。郭沫若尝言 :“鲁迅之前 ,无一鲁迅。鲁迅之后 ,无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风骨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 ,为了正义公理、自由民主而摇…  相似文献   

16.
解放思想虽然不单单靠勇气和胆识,但离开了打破陈规的勇气和胆识,解放思想将流于空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确立,既依赖思想家的智慧和追求,又需要革命家敢冒风险、敢为天下先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胆略。可以说,没有思想解放的勇气和胆识,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勇气或胆略对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意义,依主观认知状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其一,当人们的思想囿于传统的认知定势和价值取向、束缚于既有的结论和教条,对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变化了的时代条件酝酿成熟的理论创造和观念更新的需要“想不到”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围绕当代杂文的发展问题,在全国各地进行过多次规模或大或小的讨沦,这些讨论总的看是积极有益的,因为伴随着讨论,大多在一段时间里促进了杂文创作的繁荣。但是,每次关于杂文该如何发展的讨论,几乎都要提醒人们“鲁迅式杂文”已经成了“历史的陈迹”,“鲁迅笔法”今天是不能够再采用的了。最近有的报刊又发表文章重申这一观点。对此,本人不敢苟同,愿谈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8.
童梅 《前线》1992,(10)
10多年前,笔者曾写过《“万金油”干部的出路》、《领导干部不懂业务怎么办》两篇杂文,旨在为工作中心的转移从干部工作角度提一点建议。后一篇很快就发表了,因为是正面讲的,前一篇好心的编辑说涉及面大、刺激性强给压了下来。  相似文献   

19.
1959年.毛泽东在同吴冷西谈话时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毛泽东批评这些人不会“读无字之书,听无弦音”。“多谋寡断”的认识根源还是不懂和不讲政治.尤其不懂和不讲文化传播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读刘洪波     
刘成信 《唯实》2002,(1):81-83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杂文作家应厚积而薄发,因为许多人发表杂文的“量与质”往往成 反比,量多质差、捉襟见肘的现象经常出现。刘洪波似乎是个特例。在当今的中青年杂文作 家中,刘洪波每年发表的杂文数量可能是最多的,大约每两天多一点便有一篇杂文问世,一 年下来,一般不低于150篇,而其文整体质量颇高,其杂文创作很少给人以敷衍成篇或参差 不齐之感,近几年的作品甚至给人以文思泉涌的印象。洪波可能是那种坐得住板凳、甘于寂寞的作家。很少听说他参加各类聚会或“活动”,他只 专注于读书、写作,属于名副其实的“功夫在诗内”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