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波斯帝国时期,犹太文化深受波斯文化的强烈影响,这不仅表现为波斯文化的语言、文字、人的姓名特征、对上帝的称呼等外在文化载体都对犹太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波斯宗教对犹太文化犹太教的深刻影响,如波斯宗教的二元论特征、末世论观念,以及魔鬼观念等对犹太教的影响。正是由于波斯文化对犹太文化的侵蚀,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犹太民族进行文化抗争和保持本民族文化与特征的自觉,特别是促进了犹太民族文化核心《托拉》(《摩西五经》)的正典化定型。  相似文献   

2.
犹太文化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一种历经数千年而一以贯之、积淀与底蕴十分浓厚的民族文化 ,犹太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宗教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宗教成为保证犹太社会一体化和协调化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工具 ,犹太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到宗教的制约与影响。犹太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文化 ,它以弘扬民族性为主旋律。世界性既是犹太文化的特征与表象 ,也是犹太文化不断超越自我并以顽强的生命力长期影响世界文化的必要保证。正是这些特征从内部孕育了犹太文化的凝聚力、兼容力与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犹太教可以被看作是上帝、《托拉》和犹太人三个基本部分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组合体。神圣的上帝已经沉淀为犹太民族的“圣殿情结”永驻心中,不管他们流浪到何处,生活在哪一种文化氛围之中,他们都会随着生存境遇的不同而对其教义的核心《托拉》现实化,在文化的碰撞中寻求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犹太教的这一本质在哈尔滨犹太社区中可见端倪。  相似文献   

4.
印尼新总统瓦希德,是一位道地的平民总统。他出身宗教世家,在具有浓厚爪哇文化的乡村中长大,经历了经学院传统回教的教育、中东文明与强硬回教文化的洗礼,也接受西方文明自由、理性和世俗的熏陶,三种文化兼收并蓄,融汇贯通,形成了他多元化、传奇性和中庸宽容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5.
《西亚非洲》2012,(5):3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特殊的文化现象,亦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慧深邃的内核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社会生活等方面。就非洲中东地区而言,传统宗教在非洲大陆根深蒂固,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发端于中东地区,并逐渐扩散到包括非洲大陆的世界各地。长期以来,宗教的影响力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层面体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传播有一种势差现象 :先进的文化影响和改造落后的文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化 ,印度文化全面而又深刻地影响到了缅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在缅甸文化的各个层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然 ,缅甸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有序的过程 ,并非完全是外来文化强加的被动吸收。在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同时 ,缅甸文化也保存了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 ,并使之与先进的印度文化相结合 ,最终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缅甸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文化以固有的社会属性,通过宗教礼仪形式参与并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对构建社会秩序和规范社会秩序的有序性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独特的社会参与功能.宗教文化构成了伊斯兰社会的主要元素,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以及世俗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宗教叩拜文化不仅是穆斯林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固定的社会生活秩序.从时间、空间到人间.社会上的一切几乎都是宗教的,伊斯兰社会形成了一种立体的宗教管理模式.礼拜的要素之一是人际连锁关系,宗教生活形成了一个"社会文化场",每个人都不能离开以"社会文化场"为中心的生活圈,且都是社会宗教活动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生成都与其民族的、历史的发展相联系。企业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就日本和美国而言 ,他们各自的企业文化反映了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 ,这种文化传统正是源流于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历史 ,尽管日美两国的企业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代表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 ,但在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时代背景中 ,他们企业中所创造的优质文化必将成为各国企业所推崇、所倡导的文化成份。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衔接欧洲文化和亚洲文化的一种中间文化,体现了该民族独特的民族意识和文化体系。这种文化形态是由地缘位置、社会机制、宗教信仰、蛮族入侵等多种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在诸多世纪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汪舒明 《西亚非洲》2023,(4):44-67+157
极化是当前美国政治的显著特征之一,宗教文化领域的深刻分歧和左、右民粹主义的兴起是美国政党政治极化的重要驱动力。严重极化的政党政治导致美国“民主衰退”,破坏了美国犹太社团赖以实现繁荣和安全的整体社会环境,沉寂已久的恶性反犹主义重新抬头,支持以色列的两党共识松动。在政治极化加剧的情形下,反对反犹主义和支持以色列这两项议题则具有“党争”含义,也不再能轻易兼容调谐。与此同时,犹太教非正统派群体和正统派群体之间的极化趋向也更加明显,包括新保守派在内的非正统派群体对民主党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加强,而正统派群体则加速向共和党保守势力偏移。两者在塑造美国社会政治、应对反犹主义、支持以色列等重要议题上的分歧加剧。美国犹太社团的非对称极化态势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1.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12,(12):60-62
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且大部位于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江河密布。越南人民传统以鱼类为主要肉食,以稻米为主要农作物,这些都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导致越南的传统文化带有深深的"水"文化的烙印。本文依据国内外资料进行一些概略性的论述。由于越南饮食文化和旅游文化深受"水文化"的影响,甚至前两者的某些内容也包含有"水文化"的内容,本文也对"水文化"与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的关系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东北亚中、日、韩三国古代关系史中,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留学生去他国学习,从而促进东北亚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事迹。东北亚三国留学生现象成为东亚文化交流发展的纽带和桥梁,留学生是历史上先进文化的引领者,是东亚文化包容多样、生生不息、不断创新、乃至形成和合文化的践行者。留学生加速了东北亚三国文明建设的进程,这对于我国现实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基督教的分支,俄罗斯东正教具有区别于新教与天主教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对世俗政权的依附性、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重视神人性原则、重视灵修、重宗教仪式等。东正教对于俄罗斯文化与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逃脱不掉的"母体文化",引导和塑造了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基本精神取向。  相似文献   

14.
越南竹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越南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越南竹文化的独特色彩。竹子的特性是形成这一独特文化的前提条件,越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是形成竹文化的基本条件,越南人民的智慧是形成这独特竹文化的必要条件。本文试图从竹在越南民族神话传说、建筑、文学艺术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运用和象征意义解读越南竹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Harvey Sicherman 《Orbis》2011,55(3):377-384
The author contends that one helpful way to look at Judaism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s to imagine a continuum with a sacred ideal at one extreme and a profane reality at the other. Drawing on historical examples, he illustrates these polarities.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文化视角--打造区域合作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洪魁  李霞 《东北亚论坛》2006,15(3):115-118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共同的文化底蕴和互信、认同的区域文化平台的支撑。东北亚区域合作步履蹒跚,也反应出深层次上对地区文化认同的差异。东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不可能整体突破,首先在中、日、韩三国间进行经济整合最可能成为现实,但也要经过艰苦的区域文化的构建过程。各国应共同努力打造区域合作的文化基础,以文化认同促进区域合作,不求一时之功,但求长远发展。中国也需建立自己面对东北亚的文化发展战略,以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本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是"同根异枝"的两个民族,他们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拥有着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在稻作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生产结构、饮食结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人生礼仪、语言方式、民族性格和深层心理等方面内容。随着民族的迁徙与分化,壮泰两个民族在稻作文化方面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文章主要从稻作文化的视角来比较壮族与泰族的稻作文化差异,分析稻作文化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自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举办十届的近10年来,中国与东盟携手走过了包括文化交流合作在内双方合作的"黄金十年",回顾10年来双方文化合作交流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将有助于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未来"钻石十年"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国家,澳大利亚因其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二战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跨国移民趋势加强和经济区域化发展,促进了澳大利亚的民族文化由"单一的盎格鲁—凯尔特文化"向"多样性文化"的转变。这一转变一方面加快了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构建多元化社会的步伐,另一方面使澳大利亚对自身的国家身份和归属进行重新定位。本文主要关注在全球化进程中澳大利亚民族特性的转变,并进一步分析这一转变对重新定位澳大利亚国家身份和归属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