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初抵延安时坐冷板凳陈伯达号称理论家、中共中央一支笔。他担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30多年,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马列学院副院长、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红旗》杂志总编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成为舆论总管。1967年1月,陶铸被打倒后,他升为第四号人  相似文献   

2.
沿西柏坡圣地一侧的207国道,蜿蜒向西行驶10公里,国道右边就是李家口村。李家口村是中央马列学院旧址所在地,现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体验式教学基地,省委党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组驻扎在此。冬日太行,雾锁峰峦,但中午的日照与微风使村庄尽览视野。李家口村三面环山,有一条河渠在村内东西穿越。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研究院是延安时期我党创建的最高学府,其前身是马列研究院。马列研究院的前身是马列学院。这三所学校都是培养党的高级理论人才的,但培养目标、学生来源、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有区别。毛泽东对这三所学院,倾注了许多心血,关心和指导它们的发展。和马克思同天生日的马列学院马列学院,全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1938年5月5日在延安成立。这一天,正是马克思诞生120周年纪念日,学院选在这一天成立,其含义是很明显的。它是我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专门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校,其目的在于提高干部的理论水  相似文献   

4.
1937年秋,周副主席在延安时,一次骑马不幸摔伤了胳膊,在延安治疗一段时间后,又去苏联治疗。伤愈后,从莫斯科回到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兰家坪。10月下旬的一天,晚饭后,中央机关通知我们到马列学院广场去看电影,原来周副主席从莫斯科带回一架  相似文献   

5.
正从延安时期邓力群按组织安排接刘少奇去马列学院讲课时开始,二人结识,此后,刘少奇的言行对邓力群的影响很深,邓力群也深受刘少奇信任,并且曾在刘少奇身边工作,二人之间结下了深厚友谊。刘少奇论修养的报告深深影响邓力群1937年邓力群到延安后,进中央党校边学习边工作。1938年5月5日,在马克思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时,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马列学院。邓力群被调入马列学院。学习了三个月  相似文献   

6.
1939年7月,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杨家岭礼堂专门为马列学院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长篇报告(论思想意识修养部份)。当时我在马列学院二班学习,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刘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7.
关于"东北一党员信"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我多年在华北敌后解放区工作,1943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日本投降后奉命去东北地区工作。全国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党校成立,我曾任教育处长职务,1951年夏季到中央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前身)学习。1952年1月,我曾与同班同学、原鞍山市委书记杨  相似文献   

8.
黄卫东 《党史纵横》2005,(10):58-58
董边是毛泽东秘书田家英同志的夫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当时在太原女中念书的董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革命道路,还参加过“一二·九”运动太原的游行。后来,在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学兵队。三个月学兵队的训练结束后随队奔赴延安。从1938年至1945年在延安整整生活了8年。期间先后在陕北工学院、中央党校、女子大学(简称称“女大”)、马列学院、中央政治研究室等学习和工作过。董边是个要强的女性,在女大学习时曾被评为学习模范。并一直担任班里的党支部书记。女大解散后,校方推荐她到马列学院(那时已改名中央研究院)。后被抽调到新成…  相似文献   

9.
正延安马列学院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一所比较正规的研读马列主义理论的学校,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的干部。毫无疑问,马列学院在中国干部教育史上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张闻天对马列学院的筹建,对具体教学实践工作的贡献,对马列学院师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学院创办至今约有80年的历史,已经被大部分人所遗忘,尤其是作为马列学院院长的张闻天,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党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兼任中央宣传部长和马列学院院长.当时,延安已经成为全国抗日力量的中心,大批革命青年投奔到延安,给边区增加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同时也带来各种复杂的思想影响.张闻天请刘少奇给马列学院的学员  相似文献   

11.
廖盖隆     
廖盖隆廖盖隆,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学家。广东信宜县人。生于1918年3月20日。1933年起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高中毕业后于1938年前往陕甘宁边区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初在马列学院中国...  相似文献   

12.
解放社,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创立的出版机构,问世于1937年4月.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陕西的保安迁驻延安.中央领导同志深感宣传出版书刊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遂由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凯丰、(何克全)、周恩来、王明等组成了中央党报委员会,专门负责报刊书籍的出版、发行工作,包括出版《解放》周刊,管理《新中华报》、新华通讯社、中央印刷厂等.中央党报委员会设有出版、发行二科,具体出版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等报刊书籍.由徐冰、(邢西萍)任秘书长(廖承志也担任过此职).主持日常工作;孙雪苇、(刘西苇)任出版科长(是年秋,调马列学院学习,由孙萍继任);徐国林任发行科长(后调中宣部,由王均予继任),黄植任副科长.  相似文献   

13.
郑淑芬  李凯 《奋斗》2013,(6):28-29
正1940年秋,毛泽东对专程到杨家岭迎接他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的邓力群等4位同志意味深长地讲:"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才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不要接接送送。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相似文献   

14.
霞飞 《世纪桥》2005,(10):40-43
中央高层多教人都知道,陈伯达与江青早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面和心不和,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却合作了一段时间。这是为什么?陈伯达与江青面和心不和陈伯达早在1939年春天,就在延安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是看中了陈伯达的历史和理论功底,才选他当秘书的。由于陈伯达此前担任过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地位不算低。所以,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山西定襄人马洪是人们熟悉的经济学家 ,他早年投身抗日 ,奔赴延安 ,先后进中央党校和马列学院学习 ,毕业后即在马列学院干部科工作 ,这期间他有一段难忘的与毛主席的晤谈。193 9年春 ,毛主席到马列学院作报告 ,报告前在办公室碰到马洪 ,于是两人交谈起来。毛主席询问了学院学员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 ,又问到马洪的兴趣爱好。马洪一边回答一边请毛主席给学院支部题词 ,毛主席欣然提笔。当马洪说他喜爱看报时 ,毛主席很高兴 ,就拿起毛笔写道 :“看报有益”。接着又问起马洪的学习情况 ,马洪说他从小便特别喜欢看书 ,虽然家境并不好 ,读书机…  相似文献   

16.
1940年5月的一天,在通往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的山路上,有一位身穿崭新列宁服的青年学生,手持一束鲜花,兴冲冲地来到一排窑洞前,向人们打听田家英的住处。 当马列学院的“小教员”田家英站在这名学生面前时,他睁大了眼  相似文献   

17.
延安马列学院院长任上的张闻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马列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教授马列主义的比较正规的学校,是延安的"最高学府".自学院创办之日起,张闻天就兼任院长,直到1941年7月改组,前后有3年多的时间.为了办好这所学校,张闻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辛勤的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马列学院培养和教育了一批坚强的干部,提高了干部的理论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中国的干部教育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正卫之,原名王庆本,曾用名王再励、王伯伦、何畏之。1911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锦县(今凌海市)右卫镇大王屯。1935年参加革命,同年12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后在东北军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参加了西安事变。1937年8月,从绥远到延安,同年11月至1939年1月,在陕北公学、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4月,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工  相似文献   

19.
赵新华 《世纪桥》2012,(16):42-45
杨松是东北抗日斗争的重要领导人,曾任中共吉东特委书记。他多次踏上宁安的土地,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1935年10月杨松在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机关工作。1938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在延安创办和主编《解放日报》,并协助张闻天创办马列学院,是优秀的马列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毛泽东亲笔为他题写了挽联:“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  相似文献   

20.
霞飞 《党史博采》2006,(1):28-34
在一次讨论会上,陈伯达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毛泽东认识陈伯达,是陈伯达到延安之后的事情. 1937年7月下旬,日本攻陷北平、天津后,陈伯达经中共北方局同意,于8月上甸由天津乘船到青岛,经西安,于八九月间到延安.此前,陈伯达已是中国文化界不大不小的名人,他曾在北平带头掀起一场具有全国影响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新启蒙"运动,并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三人委员会"成员之一.陈伯达到延安后,人生地不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