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图书馆主体是用户,含图书馆人的用户。营销概念的导入结束了馆员和读者谁第一的争论。在资源建设和服务营销上,图书馆人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实现法学用户意愿。为进一步体现法学用户意愿,可以采取五项新的措施:总馆与法学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可进行分工协作;总馆可仿万名干部进万村与万户及教师挂职锻炼方式,下派馆员到法学图书馆完成某项目,如建立法学信息库;可进行分层次、多形式的用户教育与检索辅导;馆员应与法学研究者,深度沟通,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将服务推向深层次;促进校内分馆馆际互借,促进同城法学院图书馆间馆际互借。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美国的法学教育模式正在经历100年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哈佛大学法学院强调引入研究性学习新理念,以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旨,开设立法与规则、国际法/比较法课程、问题和理论三类新课程,特设一月学期,这些对基于成文法教育模式的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尹疏雨 《河北法学》2012,(5):144-148
分析实证法学的研究无法摆脱或超越分析实证法学理论"标签"的限制。在这样的研究局势下,研究成果将永远无法自我扬弃。通过讨论纯粹法理论,揭示其所包含的不可避免的政治因素,从而启示后来的研究者:如果以此种不同以往的进路进行研究,分析实证法领域将展现出一种超越"标签"之外的多面向的研究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的影响,从中国法学的学科性质和知识来源来看,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法学与社会主义法学的关系、革命时期法学与执政时期法学的关系、法学与意识形态、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与实践、法学的知识来源、法学研究的范式与方法、法学学科的独立性、法学教育的模式等九个方面。关于中国法学与苏联法学之间的渊源关系,一是要反思中国法学与苏联法学的渊源关系背后的中国法学与苏联模式的渊源关系,二是要反思关于中国法学与苏联法学渊源关系的几种主要研究视角,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路径依赖两种视角并未真正抓住问题的核心,从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法的视角展开讨论将是一种更有助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979-2007年29年间《法学研究》上所发表的有关中国法制史论文的分析和研究,考察了这一时期这些论文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这一时期我国法制史研究的特点,并对今后的研究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和民商法是两部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法律,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主体、作用等传统角度国内学者已有很多探讨,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将经济法和民商法放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新视野里进行比较,考察两者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任永安 《中国司法》2009,(7):102-105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人文社科研究面临着越来越多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性因此也同益彰显,特别是在2004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意见》出台以后,更是激发了各界对繁荣人文社科的信心。这也表明国家对人文社科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也加大了社科投人的力度。立项评审程序是项目(课题)实施与管理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推动人文社科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讲,普通法教育在中国并不流行,甚至一直处于边缘状态,这一方面归结于中国继承并延续了大陆法系经院式的法学教育传统;另一方面,建国以来,中国法制建设所遭受的一系列人所共知的重创,也极大地制约了法学教育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对外来的法学教育模式——比如普通法教育模式的吸收和借鉴上。法学教育的职业化,仍然是中国法学教育的一根软肋——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言说,但却又不能为此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的问题,本文在此试就该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法学究竞应否定位为西学,这是中国当代法应该被塑造成何种学问的思维起点。虽然基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法学从一开始就与西方法学纠缠不清,但中国当代法学不是西学,它应当有自己应当解决的问题和应当承担的使命,也因此应当具有独立的品格。但不排除使用比较法学的方法获取智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艺术特征的总体关照下,法学翻译本身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与其他翻译在翻译艺术性上是同质的。中国当今的法学译者大部分对翻译本身,包括翻译理论与翻译技能,了解不够;在进行翻译前,很多人似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翻译技能训练,也缺乏翻译理论的阅读;而与翻译直接关涉的语言文化涵养与对原著的研究,很多译者似乎还难以达到法学翻译的要求。鉴于中国当下的学术环境,应使法学学术出版非商业化,提升法学论著翻译的地位,真正落实翻译校读,建立法学翻译论著出版的专家匿名审查制与法学翻译批评机制等等制度,法学译者也应自觉地进行翻译上的学习与训练,获取基本的翻译技能与翻译素养,才有可能翻译出优秀的法学译著。  相似文献   

11.
独立而完整的法理学学科,主要应当由内容性要素、方法性要素和渊源性要素构成。所谓内容性要素,主要是法理学所阐发的理论学说;所谓方法性要素,主要是法理学所阐发和运用的方法论;所谓渊源性要素,主要是法理学赖以取材、孕育和形成的资源、进路和动因。研究法理学的构成,仅仅注重研究内容性要素和方法性要素是不够的,还应当充分注重研究渊源意义上的法理学构成要素。法理学的渊源性要素包含资源、进路和动因三种基本要素。其中,资源性要素是构成法理学整体的更重要和更基本的要素,主要包括理论学说、流派思想和人物作品三种。在这方面,中国现时的法理学著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王永刚 《政法论丛》2013,(2):116-120
法学教育关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广大法学生的切身利益。近年法学教育处境尴尬,原因主要是盲目扩招、错误的培养方向以及落后的教育方式。改革势在必行,要转变观念,对法学教育目标重新定位。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法学教育应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为此,应适当限制招生规模,改革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大力发展和培养实务型师资队伍,多管齐下,力争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3.
西方法哲学思潮与国际私法理论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源远流长的自然法思想为 1 4世纪意大利法则区别说的诞生提供了理论资源 ,而当 1 9世纪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在西方大行其道时 ,德国的法律关系本座说适时而生 ,它们促进了国际私法成文立法的发展 ,而 2 0世纪法社会学理论在西方的兴起 ,给国际私法提供了崭新的处理法律冲突的智慧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当今法理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 3个 :法律是什么 ?法律应该是什么 ?如何认识法律 ?前 2个问题是法律的本体论问题 ,后 1个问题则是法律的认识论问题。法理学也经历了一个与哲学类似的从本体论到认识论 ,再到语言哲学的转变过程 ,其中主线条就是对上述 3个问题的回答。这种知识谱系的讨论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法理学的研究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一书运用整体论的方法,描述了西方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各种法哲学流派的思想、理论和主义,论证了法律是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探讨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论,从而完整地构建了综合法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法学语境下的税概念是各种理论与制度渊源的纵横交织。我国封建税法史上税名目的嬗变,折射出萌芽状态的税概念。西方国家近现代宪政精神与民主法治理念的勃兴,使得曾为天赋强权的税出现合法性危机。理论上时税概念的合宪性释解,对晚了几个世纪才出现类似危机的东方中国的税概念的正当性论证甚有裨益。经济学关于税概念的认识,对法学语境下的税概念发生深刻影响。只有坚守法学理论的研究立场,有选择地扬弃税概念的理论与制度渊源,方能建构法学语境下的税概念。  相似文献   

17.
资本运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法律问题,其中所涉及到商法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2003年年会以“资本运营的商法问题”为主题,围绕公司资本、国有资本运营、资本运营与信托和证券投资基金等制度展开了研究,学者们提出了应增强商事法律保障力度等新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夏昊 《现代法学》2006,28(5):13-18
法学方法论是法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与法律实务最密切相关的部分。但是,中国法学界对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没有清楚的认识和界定。应当说,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包括法的渊源、案件事实的认定、法律解释、法律漏洞的填补、法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在遗传资源保护国际谈判中的立场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玲 《河北法学》2006,24(4):69-71
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特别是其获取和惠益分享等问题一直以来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所关注.旨在探讨为了保护和持续利用遗传资源,我国在有关的国际谈判中对有关问题应采取的立场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wenty years after its adoption, the 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CCAMLR) remains unique among fisheries agreements in its declared commitment to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existing or proposed fisheries on the entire ecosystem, rather than on just the harvested species. However, the recent picture of fisheries activities within the Convention area suggests a substantial ‐ and perhaps widening ‐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fishery that has most clearly proven beyond CCAMLR's capacity, and which has resulted in the most significant damage to the Antarctic environment in modern times is that for Patagonian Toothfish, Dissostichus eleginoides. That fishery is discussed in more detail below. The roots of that problem in conjunction with structural problem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CCAMLR's in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toothfish challenge threaten to be repeated in the second‐generation krill fishery that is rapidly developing in Antarctic waters. The authors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structural and procedural changes within CCAMLR to permit it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of the Southern Oce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