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国允有三个梦想:作为在京务工的河南人,他的梦想很朴素,“要让北京人看得起咱,让外地人不敢小瞧咱”;作为安阳华都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他的梦想很单纯,“把更多的家乡人带出去,去感受外面的世界”;作为滑县高平镇周谭村党支部书记,他的梦想很执著,“要让全村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2.
张晓娜 《廉政瞭望》2010,(15):48-49
他让很多欲申诉的农民找到了新的方向,也让几任法院院长“灰头土脸”;他发出的举报材料以万份计,而其本人也因此第二次“被流放”。  相似文献   

3.
晓贺 《支部生活》2011,(2):45-46
在南涧县公郎镇,提起公郎人民法庭庭长龙进品,上级领导说,有他这样的法官在,我们心里都要踏实些;同事说,他的清贫让人心酸,但他的“富有”又让我们羡慕;百姓说,我们有事就会去找“小龙”。  相似文献   

4.
陆睿 《当代党员》2011,(2):75-76
他以“棒棒”自诩,俯身立志让山城变坦途。 他四处“讨钱”,并转化为科研成果超前国内七八年。 他崇尚“团队力量”,凝聚起跨越国界的创新活力。 在他带领下,一家曾以洗车度日的企业,把控着“重庆造“轨道交通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他与胡锦涛总书记有过“十面之缘”,虽然他看不到总书记的样子。但他说:“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个让人温暖的人,因为他的手很暖。”  相似文献   

6.
提到村党支部书记,我们难免会勾勒出一个模式化的形象:身着衬衫,话语严谨,办公室里亲和而干练。然而,当他穿着跨栏背心风风火火地从菜棚里走出来时,一种“这才是他”的感觉油然而生——因为只有这样的他,才能与“十年让村民人均纯收入翻10倍”的业绩相契合,才能为避免村里几十万斤果菜滞销而“千里走单骑”,才能让全村百姓心服口服地称他为“大干部”。  相似文献   

7.
范富文 《廉政瞭望》2011,(23):36-37
身为烟厂处长的他,30多万元的年薪令人羡慕,但“人情”的潜移默化以及更高的“理想”,让他在贪腐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8.
刘洋硕 《廉政瞭望》2013,(10):56-57
62岁这一年,突如其来的名气与荣誉,让张飚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浙江张高平叔侄冤案”的平反,让他成为了中国检察系统里备受瞩目的焦点。但在体制内工作了半辈子的张飚,仍然小心翼翼。虽然通过电话,见面前,他还是让我务必通过正常途径找单位领导批准——即便他已经退休,即便已经有几十家媒体走过这毫无意义的“组织程序”。此前,他一度拒绝媒体采访,强调冤案平反“靠大家,靠单位,靠集体,如果突出我个人,我觉得不太公平”。  相似文献   

9.
郭庆晨 《党课》2013,(21):76-77
范仲淹的出名,是因为一个“忧”字。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让他享尽了“忧民”“爱民”“以民为本”的美誉。殊不知,在他人仕之前,还不大懂得忧国忧民之前,还有一种情愫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怕”。  相似文献   

10.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为“千里马”“扬蹄奋威”而“定位”的“公理”,千百年来一直倍受世人推崇,但遗憾的是现今却受到了挑战。让我们先看看现代“伯乐”的相“马”之术:原江苏省沭阳县委书记黄登仁,常以“伯乐”自居,他相“马”的原则是非亲威、朋友、战友等“圈内”之“马”一概不用。于是,他的七舅八姑十二姨全登堂入室。虽然他的老战友叶志连无德无才,在群众中影响极坏,但他力排众议,让其坐上粮食局长的“宝座”。原广丰县委书记郑元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明目张胆,以钱易“马”,按…  相似文献   

11.
让人非我弱     
赵亚兴 《奋斗》2009,(12):60-60
沈从文先生的墓,在他的故里湘西凤凰县听清山的五彩石下。墓碑的后面有张允和(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二姐)撰写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简短的十六个字.概括了这位著名作家、学者一生的为人。每句后一字,组成的:“从文让人”,也可以说是他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忍让,让他享年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铸就大事业,而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12.
李琳 《廉政瞭望》2004,(11):22-24
他,神通广大,从一个债台高筑的商人,摇身一变,成为基层银行的行长;他,“望子成痴”,经历两次婚姻,包养“二奶”“三奶”,育下8个子女;他,好色成性,强奸女职工,事后让妻子以52万元赃款“摆平”此事……这就是——  相似文献   

13.
“青春的列车满载够想.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他离扬理想信念,让青春之旅不迷航。他兢兢业业倾注热情,让乘客一路平安,收获成长。青春不停站,他是永远的乘务员。”  相似文献   

14.
搁浅的人生     
东丰县红石乡红郎头村有一位“资深”的老支书,他叫杜学荣,今年52岁。他于1969年入党,1974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直到去年年底,因酗酒摔断了小腿骨而无法“组阁”,不得不辞职。他在任24年,从让人称赞的“标兵”蜕变成了让人唾骂的“败家子”。懒于修身导致蜕变杜学荣年轻时“根红苗壮”,担任红郎头村党支部书记时才28岁,是全县当时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头几年他干得真不错,带领全村父老乡亲战天斗地,改良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无论于什么他都“要个样”、“争个先”,结果两年就使红郎头村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五年就甩…  相似文献   

15.
面孔     
《廉政瞭望》2013,(17):9-9
赵阳 “城管鲁迅”的坚守 南京城管队员赵阳,已千了近20年。他自办城管论坛揭露各地执法丑闻,赢得群众支持,被称为“城管中的鲁迅”。但城管们骂他“叛徒”,让他甚至差点饭碗不保。赵阳称“小贩的肚子,城市的面子都要顾及”,他想要宣扬的文明执法,却在不少圈内人看来是个笑话。  相似文献   

16.
“让我带老同志配合综治办抓禁毒工作吧,让云峰成为无毒净土。”苍溪县云峰镇退休老干部王幅烈找到镇党委书记说。征得领导同意后,他召集老同志开会,提出“为云峰人民建起一道最坚同的‘铁门槛’。”他带头宣誓:“我们是红军的后代,我爱我们的祖国,爱祖国大好河山,爱家乡山山水水……”  相似文献   

17.
陈磊 《党建文汇》2009,(10):10-10
朱镕基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回归”公众视野。再次将人们的视角拉回那个年代。 朱镕基的总理任期并不长,只有5年,但这5年时间让他走入历史。观察家们分析,朱镕基的成名源于之前中国政坛少有像他那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比如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公开亮相,他的“地雷阵”、“万丈深渊”等极富形象色彩的比喻,让公众激动,也道出了中国改革的艰难现实。  相似文献   

18.
史载,清朝刑部大臣冯志酷爱书画。一次,有人送他一幅宋拓碑传,他让属下原封不动退回。属下劝日:“何不打开看看。”他说:“这种宝物,一看便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  相似文献   

19.
卢贤傲 《党课》2006,(12):62-63
史载,清朝廉吏冯只酷爱书画,一次,有人送他一幅宋拓碑传,他让属下原封不动退回。属下劝曰:“何不打开看看。”他说:“这种宝物,一看便会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  相似文献   

20.
“信”的思想起源很早。“信”字最早见于《尚书·汤誓》:“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妾汝,尔无不信,联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擎戮汝,阁有枚赦。”这是汤王伐桀的誓师词,汤王让大家尽力帮助他,并会因此得到赏赐,而且让大家相信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