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奕 《学理论》2014,(5):115-117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文称"两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自身历史的阶段性的系统总结,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基本依据。在开展党性教育时,应当充分重视对这两个决议的学习研究,切实使党员从两个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着力提高党性修养。"两个央议"的历史意义在于: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纠正错误,分清是非;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引起了党内外、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两个60年。当时搞《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时候,是中共建党60年。通过痛定思痛,通过讨论回顾,作出了一个《决议》。今天我们纪念这个《决议》的时候,恰好又是回顾共产党掌握政权的  相似文献   

4.
吕闯 《学理论》2013,(3):101-102
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解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内方针路线的评价,浅析对于正确认识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方针路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从针对性和规律性两方面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方针路线,明确要在党的指导思想引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方针路线,及时发现问题与修正问题。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同志的"两个不能否定"对于我们理解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的关系以及如何评价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两个不能否定"不是要否认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也不是要突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而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做出新的评价和论断,而是延续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调,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做出的精确概括,强调的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联系性与继承性。"两个不能否定"与《决议》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中共组织超规模“四千人讨论”,政治局会议上叶帅热泪滚滚198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了《组织〈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讨论稿)〉讨论的通知》。随通知发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一九八。年十月供党内高级干部讨论稿)》,要求在10月15日前发到各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九年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科学的结论,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几年来,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理论工作者在学习和宣传《决议》的过程中,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使人们对“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深入研究“文革”历史的时候,许多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彻底否定“文革”,必须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为此,本文试就发生“文化大革命”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广大理论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在分析形势、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是世纪之交指导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决议》的基本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努力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六中全会精神,是全党的大事,是当前  相似文献   

9.
阎志民马列主义及社会主义理论学者1937年生陕西庐县人北京大学副教授主要著作: 《社会义社会论纲》(统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统稿)《当代社会主义的极左派——托派第四国际》,主编《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在我国是什么时候首先提出的? 答:这一提法在党的文件中曾经出现过三次。最早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后来在十二大的政治报告里;去年关于精神文明的决议中又再次重申。问:它从一开始提出就比较完整,还是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答:不断发展与成熟。一开始主要从拨乱反正的角度回顾若干历史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继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之后,对文化建设问题的第三个重要决议。此举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两个60年。当时搞《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时候,是中共建党60年。通过痛定思痛,通过讨论回顾,作出了一个《决议》。今天我们纪念这个《决议》的时候,恰好又是回顾共产党掌握政权的62年。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同样有很多经验教训要回顾总结,我们需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思考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2.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问题作出了系统的总结。《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动乱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阶级斗争不仅可能激化,而且激化的结果甚至可能是资本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是社会主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 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这一天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文件,是建国三十二年来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的总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将取得更大胜利的新的起点。 全会郑重地逐段朗读、最后表决通过了这个三万五千多字的《决议》。当到会的中央委员一致举手表决通过这个文件后,全场立刻响起春雷般的掌声。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阶级斗争的现状●新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正确处理新时期阶级斗争的方法《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81,(4)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的时候,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文件,是我们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我国三十二年来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认真学习这个重要决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纠正“左”的错误,引导我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历史,是一部伟大的教科书,是贮藏人类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81,(4)
本期截稿以后,传来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的喜讯。这是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又一次重要会议。我们特地赶写了一篇编辑部文章《一个伟大历史文献的诞生》,介绍这次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产生的过程。《决议》的本身和它产生的过程,都雄辩地说明:我们的党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自己的历史经验,光明磊落地纠正了自己的错误,科学地评价了自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功过,充分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最早是在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其后,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再一次写进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提法。到了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相似文献   

18.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问题作出了系统的总结。《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动乱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阶级斗争不仅可能激化,而且激化的结果甚至可能是资本主义复辟,导致亡党亡国。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深入  相似文献   

19.
朱德关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是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做出的独到贡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此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研究朱德这方面的思想,对于丰富毛泽东经济思想,总结历史经验,指导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朱德阐述的农业多种经营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又重申“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的集中表现,是我们在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较长时间里,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存在着若干错误认识,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都产生过不良影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以下简称社会主义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