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  相似文献   

2.
选择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镇。一位教师对孩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想听闹海哪吒的故事。”老师叫他坐下,好好想想再回答。第二次问,  相似文献   

3.
于丹 《党政论坛》2011,(14):52-52
庄子曾假托孔子说了这样一件事: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对孔子说:我曾经渡过一个名字叫觞深的深渊,看见摆渡的人,划船技术太高明了,简直是“操舟若神”,如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操舟可以学吗?他回答说: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个秘密,如果你要是会游泳的话,  相似文献   

4.
任大刚 《各界》2014,(11):3-3
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忠臣贤良多半与谗言相伴随。这种现象,可以一分为三忠臣贤良何以招恨?小人何以得逞?君王何以昏庸?《韩非子》“说林”篇中的一个故事,大概可以解释这三个问题。子圉(音与)把孔子引见给宋国的太宰(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孔子觐见毕,告辞后,子圉进屋问太宰,  相似文献   

5.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宰予问了孔子一个很古怪的问题:“老师,一个好人君子,假如我们诓骗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会马上跳下井去救人吗?”孔子皱眉回答说:“怎么会呢?君子可能会马上赶去察看,但不会糊里糊涂就往下跳。我告诉你: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  相似文献   

6.
陈福季 《各界》2013,(4):2-2
1998年5月14日杨绛在《人民日报》及《文汇报》等许多家报刊同时刊出了《吴宓先生与钱钟书》一文,其中说:“钱钟书在《论交友》一文中曾说过:他在大学时代,五位最敬爱的老师都是以哲人、导师而更兼做朋友的。吴宓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杨家学 《团结》2011,(2):11+16-11,16
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这样问他: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人民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是:“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即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孔子认为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相似文献   

8.
王东义 《学理论》2008,(20):91-92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个传奇的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总统下令罗文中尉,将一封绝密信火速送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罗文接过信,没有问:“谁是加西亚?”“他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才能找到他?”“为什么非要我去?”“别人不能去吗?”而是历尽磨难、出生入死,把信送给了加西亚,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雷钟哲 《各界》2010,(5):35-35
韩寒在博文《看孔子》中,不但把电影《孔子》批得一无是处,还顺便捎带上中国古代一堆的子。他说《孔子》这部电影,无论从拍摄意义、商业利润、艺术追求、电影探索、教育启蒙、娱乐消遣等任何一个角度,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电影。  相似文献   

10.
张传发 《民主》2011,(6):52-52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过《弟子规》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曾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表示,有人问他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最大的难处在哪里?他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钱文忠说:“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规》那样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到社会上混混看.马上被人摆平,这是大问题啊。”(2011年1月1日《山东商报》——复旦教授称按《三字经》等标准培养孩子90%要吃亏)  相似文献   

11.
王乾荣 《民主》2009,(11):50-50
评论家阎纲先生近日于《人民日报》发表《说“研讨”》一文,批评了当前流行的所谓“研讨会”的庸俗之风。他举例说:“某领导(在某人作品研讨会)讲话以后。我在上海报纸的报道里看到,他授予被研讨者‘伟大作家’的光环.第二天查对北京发表的讲话全文.这个光环不见了.”  相似文献   

12.
王唯铭 《党政论坛》2013,(22):38-39
一、“大上海计划”由来已久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作了如此构想: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和100万英里的公路将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大海港,  相似文献   

13.
品「学」     
张军才 《民主》2011,(6):51-51
“学不可以已”是荀子在《劝学篇》中的千古名训,规劝人们“学习是不能停止的”。孔子《礼记·中庸》中说:“好学近乎知。”是在告诉人们:“爱好学习就接近‘智’。”在一个知识爆炸、日新月异的年代.仔细品味“学”的意义,的确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押沙龙 《各界》2014,(3):66-69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清代笔记《能静居日记》里有一个记载,和坤将《红楼梦》进呈给乾隆阅览,乾隆读后说:“这本书写的就是明珠家的事。”后来在红学索隐者中,  相似文献   

15.
管仲举代     
管仲卧病,齐桓公前去探望,忧心忡忡地说:“先生病成这样了,这可怎么办呢!先生一旦不测,我该把国事托付给谁呢?”管仲问:“您打算托付给谁?”桓公答道:“只能是鲍叔牙。”管仲说:“这恐怕不行。鲍叔牙为人清雅,品格高尚,的确是一位贤良方正之士。但他有个不足,对于不如他和他所看不起的人,不怎么亲近;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长时间会记在心上,不大能容人之短。让他这样的人身居相位,处理起问题来,免不了上下都会得罪人。这样一来,他就干不长久了。”桓公问:“那么谁合适呢?”管仲说:“如果非要让我推荐的话,我看隰朋可…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1,(16):50-51
130年前的那个夏天,《尼伯龙根的指环》(以下简称《指环》)在拜罗伊特全本上演,欧洲的达官显贵都来躬逢其盛。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围绕着《指环》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赞扬者说:“他的语言和音乐一样,诗情浓郁,充满象征含义。”霍普特曼更把这部四联剧说成是一股隐秘的喷泉,  相似文献   

17.
宋桂奇 《党政论坛》2014,(12):12-12
1982年4月底,侯宝林先生随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来到香港演出,由于先生早已是名震天下,于是,记者们都把闪光灯对准了他。首个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外国记者问他:“侯先生,您说的是普通话,香港主要讲广东话,您说的相声香港入能听得懂吗?若是听不懂,会有人来看您的演出吗?”。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当官的毁在“身边人”手里的人不少。《聊斋志异》里就有则故事,讲的是邹平县令李匡九,为官清廉又明察,从不贪污,判案准确,但手下的小吏、门房都受贿,他却蒙在鼓里。有一次,一个富翁被别人诬告,便去求县衙的门房想法子。门房说:“李县令要你送二百两银子来,包你没事。”那富翁急忙拿来一百两银子。门房又说:“一百两只是个半数,只怕县令不会答应。这样吧,你跟我来,看我对县令说了后,他的态度如何?”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1,(12):26-26
有一次。剧作家萧伯纳在路上见到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神甫,神甫见萧伯纳瘦骨嶙峋的样子.有些瞧不起他,就说:“萧伯纳先生,人们看到你的样子,一定会认为人民现在正忍受饥饿呢!”  相似文献   

20.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