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看上去像60岁,听说话像50岁,身体硬朗,童心不泯,这是外人眼中的我。有人问:"方老,您都90高龄了,还成天一副乐呵呵的样子,难道就没有烦心事吗?"我笑。"烦心事来了,你何不幽它一默?"  相似文献   

2.
邓亚萍 《党政论坛》2010,(24):39-39
我与萨马兰奇先生相识于1991年日本举办的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他由日本皇太子陪同观看了我与朝鲜李粉姬的女单决赛。只有18岁的我敢打敢拼,3:0获胜。颁奖前翻译对我说:“你知道一会儿谁给你发奖?萨马兰奇!”我睁大了眼睛问:“萨马兰奇是谁?”  相似文献   

3.
加密生命     
若按70岁计算,人生也不过两万五千多天,可是我还是要“计算”: 去年春节,有一位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并要求我不假思索地答出。他说:“人的一生有没有5万天?” 我说肯定有吧。我想,5万元钱一天就可挣回,一天也可花掉。人的一生岂能没有5万天?可朋友说:“否。”  相似文献   

4.
“胡同游”在来北京旅游的外国人中口碑甚佳,据说可以与“长城游”、“故宫游”相媲美。徐勇,属马,今年46岁,北京胡同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胡同游”的创办人。完全是想当然,当我给徐勇发采访提纲时,以为他一定是个地道的老北京。否则,他怎么会想起拿胡同做文章呢?见面后才发觉主观了。徐经理文绉绉一介儒生,普通话里带着清晰的南方腔。他11岁才来到北京,只在四合院里住过一个月。10年前他出版了一本题为《胡同一百零一像》的摄影集,居然一版再版,越传越广。找他来领着逛胡同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胡同游”这件事先是影影绰绰,后来竟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到胡同去”,黑漆红顶的三轮车浩浩荡荡,背着这四个字招摇过市,让八辈子祖籍的老北京都不得不刮目相看。胡同里有什么?胡同里看什么?胡同里游什么  相似文献   

5.
老虎的孤独     
在森林王国里,一只老虎凭着自己的勇猛无畏取得了至高无上的霸主地位。但是,森林管理工作给老虎带来的艰辛和痛苦远比打江山要多得多。它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有软弱的一面。它越来越渴望自己可以像其他动物一样,享受与朋友相处的快乐,能在犯错误时得到“哥们儿”的提醒和忠告。于是,它去问猴子:“你是我的朋友吗?”猴子满脸堆笑地回答:当然,我永远是您最忠实的朋友。”“既然如此,”老虎说,“为什么我每次犯错误时,都得不到你的忠告呢?”猴子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说:“作为您的属下,我可能对您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所以看不到您的…  相似文献   

6.
同那些政工“老革命”们相比,25岁的我顶多算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但我却同他们一样,打心眼里爱上了这一行,因为这其中虽清贫如水,却有“精神高于一切” 的享受;虽辛苦有加,却能感受到人世温暖真情。现在的我,也像一位“老革命”说的那样,每天不写点什么,心里就像少了什么东西似的。 1998年3月,我放下手中的游标卡尺,拿起这千钧重的“笔杆子”,走上通讯报道干事的岗位。几年下来,姑且自我评价一番吧。“懒” 乃本人工作之最大特色,便是不用“笔” 写字,“鸟枪换炮” 咱改用电脑干活。以往写一篇小稿子,往往是写了抄…  相似文献   

7.
陈帆 《党政论坛》2008,(18):10-10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人问我:“如果这场地震发生在美国,也会死很多人吗?” 我说:“不会。在美国,像汶川、北川自然条件这么恶劣的地方,可能压根儿就没几个人住。”而据报道,汶川大地震。中国的直接受灾人口,就达1000多万。  相似文献   

8.
傅佩荣 《党政论坛》2013,(12):15-15
人在年轻时所设定的目标可以称为“五子登科”——“银子、车子、房子、妻子、儿子”。只要社会稍微开放,经济自由发展,上述目标到了三四十岁,就可能——达成。但是,这样就够了吗?有一次,我搭飞机从美国回台北,旁边坐着一位六十几岁的乘客。在闲聊中,他谈到自己很早就“五子登科”,后来3个孩子还全部在美国落地生根。原本希望在美国的子女家中享受天伦之乐,结果呢?  相似文献   

9.
做事的境界     
紫陌 《党政论坛》2010,(18):14-14
这天,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去探访一位赋闲在家的老领导,问:“前辈,我怎么能像您一样功绩卓著、受人尊重、一生辉煌、老有所养呢?”  相似文献   

10.
透明的地球     
如果我们想知道地下深处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办呢?打钻孔取出岩芯,但这只不过是“一孔之见”罢了:我们也可以像医生检查患者身体那样对地球来个“CT扫描”,但这样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假如,我们的地球能像水晶一样透明,那地下的一切情况岂不是一目了然了?  相似文献   

11.
为人当豁达     
汪强 《党政论坛》2011,(12):18-19
一日,老同志相聚。同桌的一位,我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熟悉,95岁高龄却十分硬朗。我问:“何以高寿?”老人呵呵一笑,回答:“气愤和烦恼的事,在我脑子里只会停留三分钟。”  相似文献   

12.
树柔  平丽 《瞭望》1998,(48)
蜀山客(StuartSchonberger)(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直接投资部副总经理):80年代初,美国人说去中国就像去月亮上一样。小孩子在地上挖地玩,你问他挖什么?他会告诉你:“我挖到中国去的洞。”这些在今天听起来像天方夜谭,都确实发生过。我来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为人当豁达     
一日,老同志相聚。同桌的一位,我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熟悉,95岁高龄却十分硬朗。我问:“何以高寿?”老人呵呵一笑,回答:“气愤和烦恼的事,在我脑子里只会停留三分钟。”  相似文献   

14.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倡每日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显然,这种“每日四问”与春秋时期曾子坚持的“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充分体现了可贵的自省意识,至今仍不过时,尤其值得领导干部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东义 《学理论》2008,(20):91-92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个传奇的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总统下令罗文中尉,将一封绝密信火速送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罗文接过信,没有问:“谁是加西亚?”“他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才能找到他?”“为什么非要我去?”“别人不能去吗?”而是历尽磨难、出生入死,把信送给了加西亚,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读书阅世     
李飞跃 《党政论坛》2011,(22):18-18
人生的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必修课。 十来岁,我们阅读的是童话和传说,关注的问题是“善”与“恶”。那时候的镜像里,世界就像日月的运转一样,昼夜分明。现在回想起来,对人物印象的第一个判断常常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事还是坏事?”对周围的人物如是观,对影视文学中的人物如是观,对自己亦如是观。  相似文献   

17.
周放生 《党政论坛》2009,(16):22-22
演过一百部戏,一百个角色,最难演的角色却是自己。因为剧本得自己写,要写一个好剧本谈何容易。在我演艺事业最忙的时候,在我同时轧六部戏、演着六个不同角色的时候,我忘了演自己。有一天我站在镜子前面,看到的竟然是一张陌生的脸孔。“我是谁?”我问自己。“我喜欢做什么?”“我不喜欢做什么?”“我为什么不快乐?”  相似文献   

18.
它6岁,漂亮,有褐色的毛发、黑色的眼睛和健康的牙齿。我~眼就相中了它,把它买了下来。它叫“超人”,是我养的第一匹马。对于驯马我一无所知,后来我才知道,买下一匹未经训练的小马就像买了一件未完工的家具。我只好请来了驯马师。  相似文献   

19.
田朴珺 《党政论坛》2014,(22):47-47
因为好奇,我问了褚时健先生一个问题,“褚老,您最快乐是什么时候?最艰难是什么时候?” 老先生的答案是:“别人认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我不快乐。”  相似文献   

20.
传话三筛     
北哲 《党政论坛》2012,(2):37-37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3个筛子筛过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