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7):58
我们经常说到的世界一词最初来源于佛教。佛法所说的世界,由时间和空间组成。《楞严经》卷四曰:云何名为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世为迁流义,属于时间的范畴。佛法认为,时间像流水一样,处于不断的迁流延  相似文献   

2.
方晓 《党政论坛》2009,(14):35-35
“Chaiwan”一词由韩国媒体创制出来,除了反映韩国的敏感神经,也显示所谓的两岸融冰已不纯然是政治想象的图景,它已带来气候变化,且正向区域扩散。韩国由于地缘上的邻近,加以经贸上与两岸具有高度竞合关系,因而最早敏锐感受到变化的滋味。  相似文献   

3.
王祥 《理论导刊》2023,(11):92-98
马克思“跨越”思想是马克思晚年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东方国家特殊国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为马克思“跨越”思想提供了时代境遇。在“跨越”思想中,马克思以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作为基础转换理论视角,在“世界历史”语境下对东方社会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将“世界历史”的方法运用于分析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从“世界历史”高度把握“跨越”式发展的价值意义。“世界历史”维度是把握马克思“跨越”思想创新本质的重要逻辑线索。深入研究与正确理解马克思“跨越”思想的“世界历史”维度具有重要当代启示,包括立足马克思关于时代性质判断来认清我们所处历史方位,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奉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充分利用全球化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一期间,江青推荐的(红灯记》得到了毛泽东等人的赞赏,于是,自以为功劳不一小的江青急于让各地的人01见识见一识,便组织了南下广州、上海的演出,结果盛况空前,好评不断。在1965年3月16R的(解放日报》上,首次出现了“样板”一词。文中写道:“……看过这出戏的人,众口一词,连连称道:‘好戏!好戏!’认为这是京剧革命化的一个出色样板。上海戏剧工作者更是争相传告,纷纷表示要_向京剧(红灯记》学习。”这是“样板”一词最初见诸报刊。也许因“样板”一词既新颖别致,又确实契合人们对这出优秀京…  相似文献   

5.
王金萍  谭惠敏 《学理论》2013,(32):395-396
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根基和教育可以依持的场域,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体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蕴藏的处所。正因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与生活世界相割裂,而应当通过恰当的定位、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选择正确的渠道与路径,嵌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要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教育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浑然一体,发挥出系统的合力与功效。  相似文献   

6.
陆士华 《民主》2004,(6):44-44
富于怜悯之心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去年,因北京西郊一个“天价葡萄案”,媒体上议论大发。“P-6—2”葡萄试验品种该如何定价?如何判罚?“一石激起千层浪”,题外许多激烈言词,透着怜悯之心。比如:  相似文献   

7.
1957年4月,伏罗希洛夫应邀访问中国。22日,伏罗希洛夫由周恩来总理陪同,从东北转道天津赶上海访!同。飞机停落在天津机场时,时近正午,周恩来在机场的贵宾室里请伏罗希洛夫一行吃饭,同时,让天津的几位工商界代表人士周叔韬、来继圣、毕吗歧、王光英作陪。席间,周恩来示意王光英向伏氏敬酒。王光英满满地斟了一杯酒,走向伏氏举杯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我们资本家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也逐步认清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我们唯一正确的光明道路。您是十月革…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深刻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世界历史理论有多重思想关联。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主要回应了三个方面的"康德问题":一是对康德世界历史的"合目的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把世界历史目的从"大自然的隐蔽计划"转变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二是把康德世界历史理论的"永久和平问题"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消灭阶级斗争";三是把康德世界历史理论基于自然法权的"国家的联合体"的方案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方案。马克思通过对"康德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回应,建构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9.
刘新成 《民主》2009,(1):5-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随着外国技术、商品和人员的大量涌入,“外来文化”、“文明的冲突”等等学术词汇也不时听闻于街头巷尾。但是何谓“外来文化”?怎样理解“文明的冲突”?或言之,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外来事物?应该如何与外部世界相处?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人们尚未形成理性共识,这显然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拟就这些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18年11月15日,鲁迅在《新青年》撰文,声言反对“武术救国”。  相似文献   

11.
张文晶 《学理论》2013,(11):197-198,211
针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中国古代原本就有"民法"一词的观点提出商榷,认为这一误解根源于《尚书.孔传》。《尚书.孔传》把最初马融的解释"明居民之法"理解或者省略为"明居民法",乃至有后来清末民政部提出"民法"一词出自我们古代典籍《尚书.孔传》的论断。当代学者遂沿袭此说,而不明原本。不论从咎单司空的身份还是"居"篇的性质来看,《明居》不应是一篇关于民事法律规范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7)
吴于廑先生的整体世界史观认为世界历史的内容为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包括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两方面,从世界整体全局的角度来分析、探讨、阐述世界历史及其演变的规律。21世纪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是顺应时代背景的应有之义,从整体世界史观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3.
史春燕  张文婧 《学理论》2010,(1):142-143
作为岭南大地女神信仰之一的"龙母传说",自南朝刘宋年间被沈怀远的《南越志》所记载,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至于"龙母传说"的起源,更是可以上溯到秦始皇时期。"龙母传说"在其产生和发展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日益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广受封敕,使得"龙母"的地位得到了一步步强化。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龙母传说"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最核心的伦理思想——"孝道观"。"孝"自古就被历代儒学之士所推崇备至,历朝统治者更是将"以孝治天下"看作是其统治思想的根本,这种"孝道观"虽具有极大的两面性,但却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重典治吏”思想在朱明王朝立国执政的纲要中占据指导性位置,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明初社会的恢复和发展阶段,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广大民众肃腐惩贪的愿望。反思当下依然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明初的“重典治吏”思想有助于我们从思想根源上摆脱特权思想的牵制与羁绊,进一步提高反腐制度的执行力,在强化惩处的同时兼施奖励,做到德治与法治并举。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是一个自我设限的封闭体系,而应是一个与世界文明保持密切互动的开放过程。确立"世界向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中国和世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路径。党的一代代领导人坚持"世界向度",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并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当前,我们亟需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于集中于"中国向度"的局面,切实加强相关研究的"世界向度",以凸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世界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涵义并不相同。本考察的是最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笔认为,第三时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的思想,与第二时期大体相同。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尚未放弃亚洲社会特殊论,但已把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放到了人类发展序列中的第一阶段。在第四时期(摩尔根发表《古代社会》一书以后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作出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的结论,并且用原始社会取代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在人类发展序列中的位置,最后完成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有人认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是斯大林创立的。这种主张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文诺 《民主》2005,(8):43-44
鲁迅是痛恨浪费时间的,并把它提高到“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高度。他是那个时代的自由撰稿人,不在哪个单位拿工资,不受开会、训诫之苦,所以他的这种痛恨,指的是私人对私人时间的浪费。维护自己的时间是自己的权利,他可以直言无妨,倘若他是今天的一名公职人员,这话说起来恐怕就不那么顺当了。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一段时间有的专家学者所提及的某些关于"共产"一词的说法,读后颇感诧异.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我一直从事马列著作和国际共运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不敢妄称有多深知识,但多少参与过一些国内有关学术活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科学社会主义卷在于光运等国内著名老专家、老学者等主持、参与下进行统稿审稿时,也曾应邀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9.
在《说文解字》中,“留”是“止”的意思,“余”是“丰饶”的意思,“留余”的本义是“止于丰饶处”,其弓I申含义即凡事都要有度,留有余地,适可而止。它最早出自南宋士人王伯大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因镌刻在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留余匾上而广为人知。在元明清代仍被世人奉为施政、修身、教子、营商的圭臬,由此足见“留余”思想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20.
李秋生 《民主》2010,(4):53-53
<正>《半月谈》刊登了一篇题为《我被"文山会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文章,副标题是一名县直部门"一把手"的无奈和困惑。某县"一把手"名叫赵文平。他说,他所在的县,各级各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