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法治政府蕴含了有限政府、透明政府、服务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基本理念,公民社会是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主体的非强制性的行动团体。本文指出建设法治政府是公民社会形成必备条件,而公民社会的有效培育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归宿。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期,有必要厘清二者的职能定位和目标追求,从而形成法治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3.
论公民、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民是法治国家的构成基本单位,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二者都是西方政治思想家普遍关注的现象.法治国家意味着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对法治文化的尊重.法治国家不仅要以法律为基础,更要以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和公民意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国家层面推进法治建设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要真正建立起法治社会,公民的参与对社会法律信仰的建立和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来保障公民参与的机会和权利,但由于受现有制度设计、政治文化务件、公民主体意识等因素的制约,使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缺少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我们在制度建设、人文环境优化以及公民主体意识的提升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概念在同一时空使用时,法治国家指整个国家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则主要指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是: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雪松 《法制与社会》2012,(8):189-190,198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法治社会的现实要求,是社会管理创新对社会主体的观念要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政府与社会的不断分离,促进了公民社会形成、公民意识觉醒,但制约因素仍然很多。为此,必须重视公民意识培育,依法保障公民参与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治观念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学界有关公民法治观念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公民法治观念的科学测量、理论概括与学理解释等方面尚存不足,对于公民法治观念的现状特征、变化特点、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等问题仍缺乏足够的认知与研究。本文认为,公民法治观念的研究要特别加强实证研究方法的设计,建构科学测量法治观念的指标体系,优化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对话。  相似文献   

8.
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公民人权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国家、公民和社会的主题理想与奋斗目标。我国宪法由革命宪法到改革宪法,最终达至宪政党法,其功能不仅仅是对国家权力的界定,更重要的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家、社会和公民三元宪法主体和谐相处的宪法秩序和宪法环境。因此,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同时,还应该是公民的根本法、社会的根本法。  相似文献   

9.
没有公民意识的主体自觉和思想观念,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法治国家理论。公民意识在法治国家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法治的思想基础和人文基础。公民意识是现代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是社会成员对自己基本社会身份的自觉认同。在我国全面推进法治国家进程中,只有大力培育全体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法治的构建才有坚实的思想认同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宗法社会到公民社会——法治建设的逻辑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社会是我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是人治的土壤。现代公民社会则是法治的必然结果。公民社会成熟的程度体现了法治实现的程度;反之,公民社会的成熟又有力地推动着社会法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法治社会的理念越来越更加深入人心,并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遵循和习惯,建设法治社会已成为国策被全面推广践行着,并被写入历届政府报告之中.与此同时,基于独立、守法、平等、参与和尊重等于一体的公民文化在法治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呈现了独特性和动力性,与法治社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社会和谐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原生动力.探讨法治社会背景下的公民文化的积极作用等问题.对于巩固和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信访、信闹、信权等倾向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依法治国的形成,其原因主要在于法治土壤的贫瘠、司法公信力的缺失、工具主义法治观的影响等,因此,要通过发挥教育的作用、司法者率先垂范、摒弃极端的工具主义法治观等,不断增强公民法治信仰,消弭阻碍法治发展的人治因素,型塑规则社会、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中国的全方位建设包括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四个概念在同一时空使用时,可以认为"法治中国"是后三者的上位概念。后三者是"法治中国"的基本要素。法治国家指整个国家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则主要指相对于国家公权力的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中国等四个概念的相互关系是: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统一,就是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14.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现代法治的实现,必须以市民社会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淼 《法制与社会》2011,(23):231-231
公民监督作为一种政治参与活动,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政制度的体现。宪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前提,公民监督作为反馈机制能够准确解决公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进而督促权力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6.
法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生态性社会系统工程,它既包含着法治的自我规定内涵,也包含着法治的社会规定内涵,后一内涵就是法治的社会生态问题。我们既要从静态的角度研究法治生态构成的社会要素,也要从动态的角度研究法治生态的发生机制。通过对法治生态的研究,可以消除各种有碍法治建设的非良性环境因素,为建立良性的法治生态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军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双重身份,首先是公民身份。其次才是他的军人身份。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军人的公民身份重视和关注程度远远不够,这就阻碍了人们在评价军人的公民行为时,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也本着现代法治精神去衡量。现代法治精神追求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由于社会的舆论倾向没有把军人的公民身份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公民的守法涉及“对人的尊重”、“守法效率”和“公民的不服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法治国家中,公民守法的实质不在于规范获得了人们的贯彻,而是主体从良心出发对于法律的遵守。  相似文献   

19.
宋文 《公民与法治》2013,(21):20-22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推进地方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重任,应该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法治一体建设的路向和课题值得认真研究.由于复杂历史原因形成了还不完善的我国现行法制体系,如何实现法制的良善化、精细化已成为深入转型发展时期的时代任务.在全球法治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世界正义项目和法治指数运动,给予人们许多启发.从法治建设诸项标准的理据分析和实践探索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既有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也有认识误区和负面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坚定方向、改善前行.笔者提出的法治一体建设的评价标准之基本构想,旨在为深入研究解决法治一体建设标准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