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的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宁 《法制与社会》2010,(3):113-113
随着当今社会的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法也在随之发展,主要表现为其立法主体多元化,统一趋势明显加强,加深了与国内经济法的相融,与其它各领域立法关联,并作为新法律种类的"软规则"的出现及发展等。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锡林 《法制与社会》2011,(24):108-108
经济全球化催生和影响着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商人、国家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持续地推动着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在此形势下,国际经济法主要在国家主权弱化、立法内容多样化及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呈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国际调节与国际经济法学科理论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市场国际化产生国际调节机制。国际调节同市场调节、各国的国家调节互相配合、制约 ,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国际市场调节机制体系。国际调节需要相应的法律予以规制和保障。这种规范国际调节、调整国际经济调节关系的法律 ,即为国际经济法。国内外国际经济法学界普遍认为 ,国际经济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他们把平等主体间一般商品货币关系即商事关系也纳入进去 ,是一种大国际经济法观点。大国际经济法观点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调节及其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将促使人们对传统国际经济法理论作反思 ,并在国际经济调节及其立法的基点上重构国际经济法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隆亨 《法学论坛》2002,17(1):72-79
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七个法律部门 ,其中包括经济法。经济法地位的全面确立 ,既是法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是经济法理论的硕果 ;又是民主与法制建设实践的创新 ,是经济法制建设实践的胜利 ;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充分运用。 2 1世纪经济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 ,要在立法上实现向综合性的经济立法、区域性的经济立法转变 ;要抓好经济法实施的工作与研究 ;要抓住重点部门和重点领域的研究 ;要不断创新经济法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立法不断的增多,经济法研究的深入,理论界出现了共识与个性相映生辉的景象。本文旨在对我国经济法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经济立法更加注重经济主体的社会责任的大背景下,探讨经济法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经济法发展的成就,其次,指出了我国经济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鹏程 《中国法学》2003,(5):114-123
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常常给他人带来非自愿的成本或收益 ,本文称之为经济法的外部性。经济法的外部性 ,根源于经济法的本位利益———公共利益具有显著的经济性与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等特征。经济法的外部性 ,一方面使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不能得到有效克服 ;另一面使经济法自身的价值受到了不利影响。内在化经济法之外部性 ,须用类似产权界定的方式 ,明确界定中央与地方的经济立法权、国务院各部门的立法权 ,完善经济立法程序制度 ,建立经济立法损害补偿制度 ;须在完善经济法公共实施制度的同时 ,完善经济法私人实施制度 ,建立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相互配合 ,相互补充的经济法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立法的被动局面越来越严重。仅仅满足于从立法上把改革的成果固定下来,已是望尘莫及。面临改革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经济立法的超前性。一、经济立法的超前性是由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什么是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经济性和指导性。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决定了它具有经济性的特征。经济法是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它是国民经济和各种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的准则。在经济立法上表现为对现实经济活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法三十多年的发展成就卓著,主要成功经验是:以中国问题和中国意识作为推动经济法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国际化作为优化经济法制度设计的重要立足点;以开放性作为保持经济法有效性和生命力的基本精神.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法发展中的法律主体性缺位、经济法权利体系疏于构建、经济法实施机制创新不足.展望经济法的发展前景,一是要以经济民主理念推动经济立法和执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二是以法律规则与经济规律的有效融合和对接作为实现经济法有效性的基本要素,三是加强对经济法的体系整合和规则重构,提升经济法规范性水平和实施绩效.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国内经济的扩展和深化,其本质是经济自由的发展和提升。经济的全球化会对国际经济法产生重要的影响,包括对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影响。国际经济法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影响可以归纳为经济主权的弱化、经济公平的深化和经济合作的强化.  相似文献   

10.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干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干预原则吴忆萍现代经济立法的一般目标是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强化现代经济文明.围绕这一目标,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立法体系.它包括经济法的概念及特征、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等.其中经济法的干预原则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经济法的...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法理念的变迁对国际环境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绿野  康宏强 《河北法学》2004,22(12):86-90
法律理念的变迁对法的目的、基本原则、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方面均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环境法理念的变迁和国际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这一凸现在20-21世纪人类面前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考察和界划。从最初的"公害救济"到"环境权"理论,之后兴起的"尊重自然"学说到"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现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基本认识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中心主义"嬗变的过程。环境法理念演进的客观向度表征着国际环境法的发展方向,昭示着这一新兴的法律部门将率先在世界范围内走向融合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TPP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法动向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力 《政法论丛》2011,(3):26-33
在APEC框架下进行的TPP(环太平洋战略性经济合作协定)是一种广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突破了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法的地理邻接性的空间限制,而其中的美国、日本等国的动向对中国经济贸易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中国有必要在战略高度上审视其经济一体化对策,积极应对TPP带来的新挑战。从国家利益出发权衡利弊,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到TPP谈判进程中。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法的时空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法作为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价值追求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 ,在现实中表现为兼具独特的民族性和共同的时代性的存在形态。为了深入地确证和认知这样一个有着历史的地理的特性的法律事象 ,我们可以借助于时空性的哲学之维来揭示其本己性品格。在本文中 ,作者以对时空性这一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的阐释为逻辑起点 ,界定了经济法时空性的基本内涵 ,论述了经济法时空性的现实表现即经济法发展的国际差别和趋同走势 ,并阐发了时空观在经济法发展中的运用。通过这样的考察 ,本文展现了一种解读经济法的存在、经济法的认知和经济法的发展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于杨 《行政与法》2014,(12):85-88
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法的完善与发展对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与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经济法与宪法、民法、商法以及其他法律的协调关系后认为,只有经济法与其他相关法律在相互协调中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法的与时俱进,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黎四奇 《时代法学》2006,4(1):89-97
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相伴随的是法律规则的趋同化。规则作为一种资源与效益的调节器在一方面造就一种稳定的、国际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秩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法在传统上所固有的软法与弱法的形象。然而,在另一方面规则的借鉴与移植也导致了技术性的壁垒,或者说相对先进法则与本土资源不衔接的现象。同时,体现西方法律文明的规则趋同化也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欠发达国家的立法权。因此,对法律规则趋同化反思具有务实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国际刑事法院诉讼规则是一种混合模式,证据规则也不例外。而这种混合模式融合了大陆法系证据采纳的宽泛规定和普通法系证据收集、出示和审查中的对抗制因素。这种混合模式有其特定的成因,而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对这一混合模式则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从比较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董京波 《证据科学》2011,19(1):85-91
国际刑事法院诉讼规则是一种混合模式,证据规则也不例外.而这种混合模式融合了大陆法系证据采纳的宽泛规定和普通法系证据收集、出示和审查中的对抗制因素.这种混合模式有其特定的成因,而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对这一混合模式则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从比较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凤琴 《时代法学》2011,9(2):106-115
比较欧美有关合同冲突立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可以发现,两者都将意思自治作为法律选择的首要方法,并且对于意思自治的限度呈现出在普通合同领域逐渐放松,在特殊合同领域渐趋加强的共同趋势。此种共同趋势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可以从经济效率角度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经济法致力于为国民经济运行提供法律的支撑和保障.制定《经济法典》具有完全的必要性和基本的可行性,展示出经济法集成化的历史大势.未来《经济法典》之中,总则对经济法作出基本定位、提供指导规定,分则包括市场运行法、宏观治理法、供求循环法、收入分配法、安全保障法等系列制度.坚持市场化改...  相似文献   

20.
How is globalisation governed? The following article trie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Focusing on economic globalisation, it presents the cas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chain in toys, identifies its various segments or boxes, and then gives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ow the chain is governed.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economic globalisation is governed by the totality of strategically determined, situationally specific, and often episodic conjunctions of a multiplicity of site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se sites include, for example, EU law, United States law, Chinese law,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trade association codes of conduct, international customs conventions, and WTO law. Each of these sites has institutional, normative, and processual characteristics. Though the sites are not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each has its own history, internal dynamics,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Taken together, they represent a new form of global legal plural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