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工作人员涉嫌假币犯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融工作人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一旦涉嫌假币犯罪就较一般社会上的人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人往往实施的不是一个购买行为而是数个相互关联的行为。因此,刑法仅对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的行为进行特别规定,不利于打击此类犯罪,也不利于诉讼经济,亟待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2.
杨延超 《法学论坛》2007,22(5):97-104
知识产权犯罪已成为时下社会热点问题.我国刑法也设专节保护知识产权,但相关规定调整范围过于狭窄,很多重要的知识产权都被排除在刑法保护范围;即便被列入刑法保护范围的知识产权,由于相关规定所列举的犯罪行为种类过于简单、罪状的规定不合理等原因,这些知识产权也无法最终获得刑法的周延保护.唯有对知识产权犯罪进行系统检讨,才能为完善相关立法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对于进一步建全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都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征信体系不断完善,因社会竞争而带来的企业破产已为人们所接受.但是,相关法律对破产犯罪的规定有待提高,无法适应新时代新兴事物的出现.因此,本文通过阐述破产犯罪的概念、特点及其必要性,分析破产犯罪构成要件,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俞利平 《政法学刊》2003,20(6):37-40
近年来,金融诈骗犯罪案件日益增多,直接危害了国家经济和金融秩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如何正确认定金融诈骗罪,尤其是准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等问题,完善相关的刑事立法,成为摆在法学研究工作者和公安司法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法规范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为应对生活中的风险而设计的.人们不能仅仅在风险造成实际的损害之后再动用刑罚去追究行为人的责任,在立法之初就必须着眼干预防.尽管<刑法修正案(六)>在一些问题上作了些许补充和完善,但是我国责任事故犯罪的立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能达成针对社会生活中责任事故风险的预防,我国责任事故犯罪的立法在立法体系、构成要件类型以及具体构成要件要素的设计上都应该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当前金融犯罪作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种特殊犯罪,发案率高,涉案价值大,关系复杂,极大地危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当前金融犯罪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不断完善的刑事立法是打击金融犯罪,稳定金融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犯罪呈现出手段智多样化、智能化、隐蔽化等新型特点。而反观我国惩治金融犯罪的法律机制则呈现出立法理念落后、前瞻性不足、适应性不强,不能有效打击犯罪进而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等诸多缺陷。为此,有必要从全球化对金融犯罪的影响入手探讨完善金融犯罪刑事立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我国有组织犯罪的规定入手,对比了世界其它国家地区打击有组织犯罪的立法特点和经验,并对我国打击有组织犯罪的立法之完善提出可行之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我国普及、国际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整个社会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犯罪也从无到有。从有关部门公开报道的资料来看,我国计算机犯罪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986年开始发现计算机犯罪,由每年几起至几十起发展到现在的每年上百起,案件数量平均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1998年比1997年增加1倍,其中金融行业发案比例占61%,1999年仅金融系统的发案数量已达到1998年全年案件的水平,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而且案件的危害的领域、范围和程度也越来越大:虽然我国当前计算机犯罪还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突出,但可以预料大约在今后五年内,这类犯罪将会大量发生,成为社会危害性最大、最凶恶的犯罪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洗钱犯罪的现状与刑事立法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洗钱犯罪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趋 势,以及国际反洗钱立法的状况,突现出我国反洗钱 罪立法领域内的滞后。本文在对洗钱犯罪和国际反 洗钱立法状况进行分析后,对我国该领域的立法提 出了较为具体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刑法第306条是对刑事辩护权的限制和对律师职业的歧视,它被形象地称为悬在辩护律师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对比刑法其他相关条文,不难发现刑事辩护在我国遭受立法歧视的现实.刑事辩护没有空间,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在中国立法活动被异化为纯粹的权力、利益的较量.二是中国缺乏公正对待刑事辩护的土壤:制度上中国不具备弹劾式诉讼构造和正当程序模式;理念上中国没有真正贯彻无罪推定的原则和人权保障的价值观念;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缺乏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以利益需要作为刑事立法上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依据,在我国刑事立法研究中几乎已成通说。以利益需要作为启动经济刑法立法的根据,不符合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片面夸大刑法的利益保护功能,在统一法秩序的幌子下简单处理法域间的关系,就会忽略经济刑法自身的规范逻辑和特点,构成要件的保障功能和社会秩序保护功能就都被利益保护所涵盖,并最终被淡化。畸重利益需要的经济刑法政策模式,难以促进利益的多元化,相反在利益驱使下容易使中央集权的国家控制模式进一步加强,不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3.
匈牙利新刑事诉讼法典及相关立法的反思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匈牙利是1989年东欧事变的主角之一,政治上的变革和动荡必然会反映在与其息息相关的法律制度上。的确,在1989年后的匈牙利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中,特别是在2003年新的匈牙利《刑事诉讼法典》中,确实有一些值得吸收和借鉴的东西,例如,对抗式诉讼色彩的大大加强,预审法官制度的引入等。但是,新法典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教训同样值得重视和警醒。由于我国与过去的匈牙利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借鉴英美法系的相关立法经验上有共同的趋势,因此,匈牙利新《刑事诉讼法典》给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带来的远远不止是法典本身。  相似文献   

14.
姜涛  刘秀 《河北法学》2007,25(4):97-102
劳动刑法是西方国家刑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无论是从劳动刑法存在的现实基础,还是从劳动刑法的研究对象、内容、目标以及基本结构上分析,均可认为劳动刑法具有独立的刑法学分支学科地位.人类社会发展表明,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基本内容.因此,保护以基本人权为外壳的劳动法益,应当是劳动刑法存在的起点与终点.基于有效、有力保护劳动法益的需要,我国亦应从"大刑法"中分解出劳动刑法,专门对之进行系统化、理性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沈志民 《北方法学》2009,3(6):80-84
过度维权行为从性质上讲,属于行使权利范畴。行使权利通常是不会构成犯罪的。但如果在行使权利过程中,超出了不得损害他人合法利益和社会利益这一边界时,其行为已不是行使权利而是滥用权利行为,滥用权利可以构成犯罪。对过度维权行为的刑法评价:一是行为人所主张权利超出权利范围,但在手段合法的场合,属于行使权利行为,不构成犯罪;二是行为人所主张的权利没有超出权利范围,但在手段不合法的场合,可能构成财产罪以外的其他犯罪;三是行为人所主张的权利超出权利范围,且在手段非法的场合,则构成敲诈勒索罪。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确立以下几种理念:刑事诉讼法的直接目的为发现真实与保障人权;诉讼模式应以职权主义为基础,融合当事人主义的一些做法;扩大司法参与;确立程序本位和国际优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风险社会下的刑法价值观念及其立法实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伴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刑法体系面临着由罪贲刑法到安全刑法的转变.风险社会的刑法应将安全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考虑法益保护的早期化和处罚的预防性.具体而言,就是在立法上通过增加危险犯的规定、将某些预备、未遂性质的行为规定为独立的犯罪构成类型、增设持有型犯罪以及刑罚适用重心偏向人身危险性等来发挥刑法控制风险的功能.但是安全刑法面临着自由与安全的价值冲突,追求安全应当在不过分干涉自由的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从刑法的特征看刑法解释的立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法解释的立场,就是关于刑法解释的目标的理论,即解释者在解释刑法时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是应当"固守原意"来解释刑法,还是努力解释刑法使之不断适应现实社会.不同的部门法的立法价值、理念及法律规定的方式等不同.会对法律解释的立场有不同的要求.刑法是公法的代表,调整的是国家与犯罪人之间罪刑关系,直接涉及公民的重大权益如生命、自由等,刑法的规定较为明确.留给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极其有限.因此其解释更为严格.民法作为私法的代表.体现的是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立法的规定也较为概括、抽象,与刑法存在很大的不同.刑法解释的立场应不同于民法解释,刑法解释中形式合理性更具意义,应采主观说为主、客观说为辅.  相似文献   

19.
刑法的一种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刑法的目的 ,刑法越发展 ,其与心理学的联系就越密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我国刑法的有些规定阻碍了罪状认知评价功能的发挥 ,人身危险性的考量也忽略了心理的诸多因素 ,刑罚的惩罚性与人权保障的失衡则影响了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和刑罚功能的有效发挥。刑法规范必须遵循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我国刑法应依此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检察权主要由诉讼职权和诉讼监督职权组成。多年来,刑事诉讼监督权已成为检察工作的薄弱环节,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遵循诉讼监督规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应按照"知情、调查、确认、纠正、反馈"的刑事诉讼监督规律,科学合理配置刑事诉讼监督权。要以提高诉讼监督权威和公信为目标,着力创新刑事诉讼监督机制,实现既遵循诉讼监督规律,又尊重诉讼规律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