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04,(2):17-19
江苏省江阴市是一座滨江城市,沿江是江阴的一大优势。进入新世纪,江阴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新一轮沿江开发的战略部署,大力度推进沿江开发建设。在沿江开发实践中,我市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立体性开发、开放型开发、可持续开发、联动式开发和人本化开发五大开发并举的新路子。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在我国经济战略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而推动长江沿江地区开发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加强与沿江省市横向经济联合,是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必须加强与沿江省市横向经济联合1、落实国家沿江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需要。长江沿江地区是我国本世纪19个重点开发地区之一。目前,浦东开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展势头很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沿江地区也基本形成了开放格局,已经有9个开放城市和一批经济技术及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加快沿江地…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泰兴市几年以来,围绕力争“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的目标,按照省加快沿江开发的战略部署,依托25.2公里的沿江黄金岸线,坚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奋力推进沿江大开发。同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在沿江地区构建文明高地,努力为沿江开发提供服务和支撑,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4.
“江海联动”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月平  周俭初  彭飞  刘俊 《群众》2007,(6):22-22
2003年,江苏开始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根据省情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要实现沿江的可持续开发,必须将沿江开发与沿海开发统筹考虑。因此,新一轮沿江开发应该充分利用江苏滨江、临海的天然优势,将沿江开发与沿海开发有机联系,通过“江海联动”开发实现沿江与沿海可持续开发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5.
论长江沿江经济带以互补互动为中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沿江经济带,将是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或者说是21世纪经济的脊梁。由于历史基础区位条件的不同,尤其是实行沿江战略后,沿江对外开发开放的先后不同,沿江经济带下中上游地区原有的历史差距又有所扩大。沿江经济带只有加强以互补互动为中心的协调发展,特别是长江三角洲与沿江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整个沿江经济带的崛起。沿江经济带实行以互补互动为中心协调发展的思路,这不仅是由于互动是经济在地域上运行重要形式的规律所决定的,而且互补互动是沿江经济带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张宏伟 《群众》2006,(2):61-63
近年来,泰州市定位于打造沿江文明高地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五城同创、四市联创、城乡共创”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文明城市群创建,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城市。全省沿江开发工作会议、全省沿江文明带建设工作会议相继在泰州召开,一个以泰州城区为中心,以靖江、泰兴、姜堰、兴化为支撑的文明城市群初显雏形,沿江文明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沿江,是江苏发展的新优势,如何推动沿江开发,是我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从张家港市经济发展的实践看,沿江开发必须走大企业、大物流、大载体的思路,才能获得大的发展。沿江开发应该姓“大”。近年来,张家港市紧紧抓住沿江开发的先发优势,着意培育大企业、发展大物流、建设大载体,努力构筑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新平台,在新一轮沿江开发中抢得了先机。2002年,张家港沿江地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0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60%,港口  相似文献   

8.
陈惠娟 《群众》2008,(9):43-44
如皋位于长江和黄海的T型交汇处,紧邻上海,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人多地少,基础薄弱,一直被视为“苏中的苏北”。2003年以来,如皋抢抓全省沿江开发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两个率先”和“四优先”的战略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高点定位,将沿江开发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9.
浦东的开发与开放,标志着中国经济开放从沿海向沿江呈“T”形推进之势。长江沿岸的老工业基地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沿江开发大战略,在开放开发中改造自己,以便在90年代重振雄风,并推动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我们认为,沿江开发开放必须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是长江开发开放的支撑点。 一 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90年代长江开发开放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0.
毛伟明 《群众》2007,(6):7-8
新一轮沿江开发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在认真研究世界大江大河成功开发经验、国际资本及产业转移趋势、江苏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为江苏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两个率先”提供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自2003年6月实施以来,沿江各地和省有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沿江开发的指导原则和总体规划,快速、有序、健康地推进新一轮沿江开发,沿江地区进一步成为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
缪志红 《群众》2007,(6):15-16
近年来,泰州市把沿江文明带建设放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之中,放在沿江开发的总体战略之中,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大潮之中,明确定位,统筹谋划,努力实现沿江经济带和文明带的互动并进。一、大力弘扬“三创”精神,为推进沿江开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杭邦华  尤健  陈伟龄 《群众》2007,(6):24-26
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载体,开发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往往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特色和水平。在沿江开发战略启动4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沿江八市,重点采访了各市的开发园区。尽管只是走马观花,但我们依然捕捉到了沿江地带开发园区建设和发展的亮点,感受到了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氛围。  相似文献   

13.
罗一民 《群众》2007,(6):11-12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江海交汇处。2003年以来,我们根据省委、省政府新一轮沿江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沿江开发、江海联动作为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的最大机遇和最大优势,奏响沿江开发最强音。  相似文献   

14.
《政策》2009,(12):20-21
10月2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会议指出,加快我省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全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沿江各地,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抢抓机遇的自党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现将会上的几个发言材料刊登如下,供沿江各地参阅。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要求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江苏实际来看,当前必须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中心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在江苏沿江构建国际制造业基地,使沿江开发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发展极和增长点,为江苏实现“两个  相似文献   

16.
徐燕玲 《世纪行》2011,(2):28-28
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进程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切实推进沿江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困难与机遇并存的现状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强化措施,努力提高沿江城镇化水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沿海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构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沿海开放得地利和政策之先已成大势,沿边开放继沿海开放之后方兴未艾,沿江开放呼之欲出,但因缺乏大的推动力而未成气候,加速推进沿江开放,既是沿海开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延伸,是广大内陆腹地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全国扩大开放,全面开放的关键一环。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沿江开放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凸现是势所必然。浦东开发就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应运而生的,其宏大开放开发规划的实施,无疑将给沿江开放开发注入强  相似文献   

18.
洪航勇 《今日浙江》2009,(13):24-25
加快大江东新城开发建设,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萧山落实“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带动新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9.
加快沿江开发,是省委、省政府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苏中地区特别是泰州市经济的快速崛起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对这一地区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省文明委积极呼应沿江开发战略,提出以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20.
加快沿江开发,是省委、省政府把握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大举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历史机遇、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促进全省区域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呼应和服务沿江开发,省文明委及时提出了构建沿江文明带的设想。创建沿江文明带,既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创新之计,又是从我省实际出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务实之举。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快速跟进,开创沿江文明带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在深入泰兴市沿江各乡镇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沿江文明带创建思路形成了以下一些浅见。沿江文明带建设既要有一定的区域概念,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