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那个从西方得到各式各样文化冲击的滋养,又面对民国肇始百废待兴的契机的蓬勃时代里,徐志摩独树一帜远离政治的喧嚣,他的理想主义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一种宽广的“爱”文化视野,从而加入到世界文化的大系统中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的宗教思想即或没有掀起济世雄心的滔天巨浪,但却也足以震撼社会震撼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他在诗中、在审美与宗教的情绪感应中实现了爱的生命意识,一种灵的追求。徐志摩以一种微妙的灵魂来做一种宗教皈依,一种对上帝——永恒的“爱”的祈祷。徐志摩的生命与人格魅力,留给我们既作为对比,又作为尺度,同时也作为救赎的丰富的借鉴,神圣而庄严,自由、舒展、纯净、神秘而又丰富。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鄂西南地区土家族的历史与文化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鄂西南地区复杂的地理、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使这里的宗教文化也表现出它独有的特点。巫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有其特定的发展过程,并与当地人们对自然及社会的朴素认识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了具有土家族"巫"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同时也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构成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当代,宗教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宗教的社会功能具有两重性,可以是正功能,也可以是负功能,由此产生的影响也是迥异的,这就是和谐与失序,稳定与混乱。在我国,处理好宗教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宗教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文化"的探讨大体有以下几种指向:一是强调宗教研究方法论的创新;二是致力于将"宗教是文化"理念作为党和国家确定宗教政策的理论基础,主张对宗教的认识去意识形态化;三是以"宗教是文化"作为全新理念,推动当代文化建设。"宗教是文化"论丰富了宗教研究的视野,但不能把"宗教是文化"作为认识和把握宗教的唯一视角,应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全面认识和把握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5.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模式,更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宗教渗透经历了文化意义上的广义宗教渗透、政治意义上的一般宗教渗透、资本主义针对社会主义的狭义宗教渗透(现代宗教渗透)三种历史形态。对宗教渗透概念进行深入辨析,以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地开展研究的重要前提,对于实际工作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反渗透对策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以道德代宗教"是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中西文化最初都经历了宗教与文化相互交织的状态,但在后来的发展演绎中,中国形成了以伦理本位为核心的文化信仰,而西方文化则是以宗教信仰为中心。尽管中西文化信仰不同,但在引人"向上迁善",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都是相通的,正因如此,才赢得了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美好局面。本文是在准确理解把握"以道德代宗教"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中西文化同质化要素和共识基点,从中汲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智慧。  相似文献   

7.
朱熹在理气论的基础上构建其宗教思想体系。他以"理"、"天理"来重新解释孔孟所信仰的"天"与"天命",并将体行天道、成为"圣人",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他又用"气"之聚散变化来说明人的生死和鬼神问题,使儒学(包括其鬼神说)成功实现了一次由粗糙向精致的转变。朱子的宗教思想是儒家反对佛、道的有力武器,对维护儒学的至尊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遭遇了生存意义危机,其重要表现便是法律不被信任与宗教不被信仰,伯尔曼研究法律与宗教便是想解决此问题。在伯尔曼看来,法律与宗教共同具有四种要素,即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而宗教所要求的爱、信仰和恩典等要素与法律相契合;法律与宗教应该超越原先的二元论束缚并形成综合以破解分离的困境。然而,法律与宗教之分离是反思中世纪以及近代实践的一种经验结晶,它造就了现代的个人自由与有限政府,伯尔曼的解决途径则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神秘而又实在的社会文化历史现象,是力图用一种神奇的超自然力量来说明自然、社会和人生现象,因此而对人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信教群众宗教践行中关于世俗与神圣之间的矛盾问题,这对研究宗教管理社会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宗教相关要素产生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作用的探讨,结合湛江外来回族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婚姻礼俗等的变化,以此探索新形式下宗教管理必须认识到社会化的必然性,并积极推进宗教管理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礼之用和为贵",贵和尚礼是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宗教和顺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既在一统性中相生,又在特殊性中相异。宗教和顺文化的主旨在于"和而不同"前提下的求同存异。息争而谓之和,同归同向而谓之顺。宗教和顺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爱国文化、秩序构建和软实力。弘扬宗教和顺文化既是兴国兴教的现实之需,也是文化发展特别是先进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弘扬宗教和顺文化应注意理性取舍,避免盲目的宗教崇拜或宗教狂热。坚持差异性与统一性的并举,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将文化统战理解为一种开辟统战工作新局面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一种开展统战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宗教与文化统战二者间的关系在本质上就表现为文化统战如何认识宗教以及如何在该领域开展统战工作的问题。宗教的文化属性与文化功能决定了它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文化统战与宗教之间具有潜在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宗教是文化统战的一个重要领域,文化统战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宗教的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恰当地挖掘宗教中的文化要素又能促进我们的文化统战、甚至整个大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而宗教作为一个在信教群众中有着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中,必须在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发挥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关宗教与文化的关系的讨论,是当今文化学、哲学、宗教学的热点问题。它关系到人类对自身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价。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必然对中国文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宗教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宗教一样,有他们共性的一面。但是作为植根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中国的宗教又有其独特的一面。掌握宗教的历史根源和现状,把握它的发展脉络,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纳入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来考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给中国当代宗教以恰当、准确的文化定位,是防范宗教事件、特别是西部宗教突发事件的基本前提."人间佛教"是近百年来为实现中国佛教现代转化而做出的积极有益的探索,证实了我国宗教作为有益文化回应社会的现实可能,正视这一事实,对于防范民族分裂势力搞宗教极端主义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外来宗教在中国生存、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努力倾向--以多种不同方式"会通儒学",特别是尽力阐明佛儒、伊儒、耶儒相通或同源."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中国化并进一步适应中国封建社会而生存发展的核心表现,加强对"会通儒学"现象的研究,对21世纪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中国相适应,以及党和政府更有效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宗教和法律作为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宗教对法律的传承触及制度、价值层面;法律对宗教的维护也是明显的,对于二者相互功能的探讨,有助于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具体到国家的法治建设领域。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与宗教是两个有着密切关系的概念,在民族的构成要素中宗教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几乎世界上所有民族在历史上或现在都信仰过或正在信仰着一种或多种宗教。宗教是一个文化范畴,其实际载体是人,人是属于一定民族的人,所以在当今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相互关联,显得尤为突出,是当今人类所关心的头等大事,但是民族与宗教又不能等同,且不能把民族与宗教混为一谈,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对宗教的起源、本质、意义、作用进行了深刻剖析,形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其宗教思想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对我们做好当今宗教工作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都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宗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两种趋势,一种走神圣化,一种是世俗化。宗教世俗化是相对神圣化而言的,是一个历史性的进程。传统宗教的世俗化进程,还是一个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传统宗教世俗化的主要表现:政治上,多种宗教和平相处,宗教界与政府也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宗教的功能发生改变,宗教生活世俗化,宗教的影响力和吸收力增加;宗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要切实贯彻落实政策,依法加强宗教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对宗教的界定是宗教观的逻辑起点。以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解多从革命的意义出发,忽略了马克思本人所处的历史阶段和他对宗教问题看法的特定视角,也忽略了马克思从多视角对宗教的界定。从多视角看待宗教,也就合乎逻辑地从多视角分析宗教的功能。宗教作为人的自我意识和一种文化使人远离动物;它作为一种信仰和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和意义支撑;它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起着道德的作用;它作为一种中介,既可以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联结起来,也可以造成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它作为一种终极关怀,为人提供精神家园,从而使人通过心灵的慰藉找到人生的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