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我国经济立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并不是现代化经济的产物。自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进而产生国家以来,统治阶级就凭借国家的力量制定法律来调整包括经济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从而体现统治者的意志。在这个意义上讲,调整经济关系的经济法规范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只是法律的发展在当时还没有形成刑法、民法、经济法等体系,而往往是诸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法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因此,它和客观经济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客观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是经济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的。经济法则不同,它是统治阶级意志在经济领域中的法律体现,是一种主观意志,不过这种主观意志具有一部分人强制另一部分人的性质,也就是一种国家的意志。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无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一致的,因此,作为国家意志的经济法和客观经济规律应该是一致的。无产阶级国家完全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洞察各种经济现象的发展过程,掌握它们的规律性,并把它们正确地反映到法律上来。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关系是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复合性的法律关系,是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活动及相关活动中主体之间形成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它主要涉及三类法律关系、七方当事人,具有性质多样性、主体多元性和内容和谐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以地域界限划分的社会下属,它既依赖以地域为限的社会,又是相对独立的地区。在社区这一层次上,法如何表现?首先,社区经济对法制建设的影响。不同的社区有着明显不同的经济特点,要求我们进行法制建设应有所区别。城市社区经济活动频繁,人口和生产集中,社会关系复杂,人们对用法律调整各种关系的要求强烈,而农村社区经济活动相对单调,人们对调整人身财产关系的法律作用的认识不如城市居民深刻,集镇一般为乡镇企业的聚集地,乡镇企业的原料来源和产品销路不固定,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拉关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基本原则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法的基本定位探究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赖于对经济法的正确定位。定位经济法的主要难题在于如何认识和处理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尤其是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纵向观之,在法制发展史上,经济法是适应经济的社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弥补民法等传统法律部门对社会经济关系调整之“不足”和“失灵”,冲破公、私法的界限,应运而生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经济法与民法是一种“互补”关系。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横向经济关系极为发达;由于国家固守其“夜警”角色而对经济生活采取“不干预”政策,纵向经济关系极其萎缩。不妨把这种横盛纵衰的商品经济称之为平面型的商品经济。这种平面型商品经济要求的主要是保障当事人自由、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和法律调整;而主旨功能正合这一要求的民法,遂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时期调整经济关系的几乎唯一大法。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社会化,垄断、外部不经济、信息偏在、公共产品、市场调节的盲目性等问题严重窒息经济活力,并且危及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商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拥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商人的活动对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其活动方式和势力的消长又受到当时社会诸多方面的制约。因而,传统法律思想对中国商事关系及商业活动的调整,应当成为我们研究关注的对象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对明清晋商活动兴衰的全面考察,可以揭示古代商人阶层与传统法律思想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古代法律是如何调整商事关系及商业活动,后者又是如何在实践中逐渐影响到传统法律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演变的。  相似文献   

7.
<正> 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法律调整问题,就是国家通过国内立法或国际条约对直接投资关系,即由于外国投资者(主要是法人和自然人)向本国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直接投资,进行生产、销售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包括行政管理关系和劳动关系)的调整。国家通过对这种关系的法律调整,使其符合本国经济利益和经济秩序,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性手术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对于易性癖患者来说,能够变换性别追求所期待的生活是一种幸福,但同时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实施变性手术的医疗章程需进一步规范,法律也不能固守传统观念而不求改革,至少应在法律解释上做出相关调整。变性手术发展之际也要求在法律上必须对变性行为加以调整和规范,二者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法律必须面对现实,及时对社会运动做出合理反映,而有了相应的法律规范才能够更加科学的解决如变性手术之类的新问题,使人们依法行使身体权和健康权。  相似文献   

9.
陈志英 《河北法学》2006,24(5):71-75
社会经济生活是法律制度发展的原动力.唐宋社会变革推动了新的经济关系的产生而有了强化民事法律调整的必要性,相应地推进了宋代民事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经济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和调整的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而突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问题。由于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纷繁复杂,涉及面极其广泛,国际经济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它尚处于幼稚或创建阶段;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但是,国际经济法同其他法律部门一样,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它是国际经济交流合作与国际经济秩序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各国学者对国际经济法是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及该学科的体系和范围认识尚不一致,但中国对其的研究与发展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是全面调整国家和社会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既调整国家与经济组织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国家组织经济、领导经济、管理经济监督经济的关系;还调整社会经济组织之间及其内部的横向关系,即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经济协作关系。我国经济法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建立社会主义法制过程中,国家根据各个时期的总任务和经济方针政策,制定颁发了一些经济法规,用以调整社会主义各阶段的经济关系,为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2.
调整完善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体系,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适应不同经济形式的存在和发展,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在这一进程中,对劳动关系进行法律调整则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劳动关系是在实现社会集体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就是用法律手段调整劳动关系主  相似文献   

13.
论附随义务     
赵曜 《法制与社会》2011,(1):29-30,34
随着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法律对社会的调整越来越细腻,附随义务便是印证这一现象的制度设计。附随义务是将民法中的诚信原则应用到合同法领域产生的,它要求处于法律上特殊联系的民事主体应忠诚、守信。做到谨慎维护对方的利益、满足对方的正当期待、给对方提供必要的信息等。本文从概念界定、比较分析、理论基础及其制度价值以及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等方面对附随义务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所确立的基本国策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两个坚持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或者是实行改革、开放、搞活政策,都离不开法制建设,离不开有关的法律部门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民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它以调整社会商品关系即经济关系作为主要任务,同经济基础的关系极为密切。要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民法对商品经济关系的正确调整。本文主要从法理上来探讨发展横向经济关系即商品经济与民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法律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不仅需要将其放到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研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它在现实社会中的效用,这是法社会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即强调法与社会的实际关系。经济法作为能够使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调控的法律规范,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法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经济法产生的社会需要,发现经济法自诞生起就站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高度并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纵观经济法体系,其具体制度也体现着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伴随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各类经济主体间的经营和交换活动将日趋频繁,由此所产生的新的交往方式和新的社会联系会不断出现。为此,必须尽快变革原有的产权制度,建构起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体现新型产权关系,并能够明确界定和调整市场主体在具体社会交往中的财产权益的新型法律关系体系。这是我国能否真正迈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轨道的关键。本文试就产权关系变革与市场经济法律关系的建构间的内在联系,略论管见。  相似文献   

17.
1.外国法制史研究对象和主要目的是什么?外国法制史主要研究世界东西方各国历史上不同类型法律耐度的产生、本质和表现形式,即研究一定的统治阶级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本阶级的意志提升为法律的;历史上不同类型法律制度的实施以及司法机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统治阶级是怎样贯彻执行其法律的;历史上不同类型法律制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对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演变所起的进步或反动作用;历史上不同类型法律制度,在同其他社会现象特别是国家现象的  相似文献   

18.
论分配关系中的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瑜  范海玉 《河北法学》2005,23(12):54-59
分配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与法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律在分配关系的产生、变动和消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介入分配关系具有层次性和协调性,包括宪法、民商法、行政法和经济法等在内的不同法律部门,都从各自的角度调整着分配关系,共同维护着一个国家的社会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19.
董文军 《行政与法》2002,4(12):27-29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既是指人类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又是指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私人活动领域,其中主要是私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二者的分离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国家终将统一于市民社会。经济法的产生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融合在法律上的一种反映,经济法是规范国家权力干预市民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法,表现出很强的公法性。  相似文献   

20.
<正> 民法是现代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它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已有适度发展的基础上,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恩格斯曾经把世界第一部民法典——法国的拿破仑法典称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并深刻地指出,民法准则只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到十八世纪已有二、三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法国夺得政权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巩固和调整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关系。同时,发展了的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