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邹韬奋拒贿     
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生活》周刊的主编邹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腐化,生活糜烂,虽然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做他的小老婆,结婚典礼之奢侈,不亚于蒋宋婚礼的豪华气派。 韬奋先生已知晓王伯群花数十万元公款,在上海愚圆路建了藏娇金屋的事实,他又派人明察暗访,证明读者来  相似文献   

2.
邹韬奋拒贿     
1931年间,上海、天津等地盛传国民党交通部长兼上海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有重大贪污行为。邹韬备得知此事,派人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发现王在经办交通部一项公共建筑时同时请包工者为自己营造豪华住宅,而住宅付款仅仅是花费的很小一部份并拍下王新建豪华住宅照片,拟在即将出版的《生活》(邹韬奋主编)上刊出调查结果和照片。王闻讯,立即派了两个人携带10万巨款来找韬奋。称:“王部长最近拨下巨款,对上海各大小报馆都有补助,因为《生活》是部长最喜好的刊物,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九年二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接到了一封要求为马寅初平反的群众来信,十分重视,当天就进行了研究,最后决定以一百五十九号来信摘要的形式,将信中要点摘录出来,送呈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参阅,二月十日,中央的一位负责同志在此件上批示:“请任穷同志阅批。” 宋任穷是当时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他接到转来的此件,认为事关重大,立即派人调查了情况 五月中旬的一天,新华社接到上级的指示,要派记者去采访马寅初先生,并要写出一篇包括他现在对人口理论问题看法的消息,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期间见报  相似文献   

4.
1897年,方令孺出生在著名文学流派桐城派的发源地——安徽桐城。童年和少年时期,她接受了封建文化的教育。青年时期,她在美国住了6年,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教育。但她更是受着五四时代思想孕育的新女性,她勇敢地摆脱了旧家庭的不幸束缚,抛弃了富家少奶奶的豪华生活,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30年代初,方令孺开始写新诗,是“新月派”仅有的两位女诗人之一(另一位是林徽音)。1980年台湾出版了《方令孺散文集》,卷首有梁实秋先生写的《方令孺其人》,1982年上海文  相似文献   

5.
1943年3月中旬,初春的江南,已披上绿装,显得生机盎然。当时,邹韬奋先生因患病,从我抗日根据地转道苏中赴上海就医。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决定派我以韬奋学生的身份,陪他前去,并担负掩护和护理工作。我接到通知后,欣喜万分,因早在30年代,我就爱读邹韬奋先生在《生活》、《新生》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他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抗日义勇军”成立于一九三六年间。参加该组织的福建同志,共有五人。这五人是俞长樾、黄尔尊、陈珊梅、吴源生和我。俞长樾、黄尔尊、陈珊梅当时已在上海,一九三六年四、五月间,黄尔尊来信要我去上海,我当即于六月一日,偕吴源  相似文献   

7.
宋志坚 《唯实》2003,(10):93-93
我的历史知识确实极其有限而且肤浅。比如说 ,初见“黄宗羲定律”这个专用词汇 ,还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以至莫名其妙地想到黄炎培先生所说的“其兴也勃 ,其亡也忽”之周期率上去。读了秦晖先生的文章 ,方知这“黄宗羲定律”固然也揭示了一种周期率 ,却与农村的乱摊派有关 ,秦晖先生称那种乱摊派为“杂派”。税收之外 ,又有杂派 ,而且名目繁多 ,农民不堪重负 ,于是就有尚能居安思危的人物力主改革 ,将一些杂派并入税收之中 ,不许税外收费。然而 ,一个时期之后 ,杂派又开始出现 ,而且越来越多 ,于是又有改革 ,在已经包含了某些杂派的税收中再…  相似文献   

8.
事变前,上海一席谈1936年9月中旬,杨虎城将军自西安到上海,对外界说是“赴沪就医”。当时我在上海治病,住在杨明轩先生家里。杨将军派人来找我,要我到静安寺路于右任先生家中与他见面。见面后,我发觉杨将军情绪很烦躁,精神状态欠佳。他先询问了我的病情,接着劈头就说:“希仲,你  相似文献   

9.
权钱铺路,豪华别墅群一路违规推进,云南大理情人湖在密集的豪华别墅群“合围”中,永久地消失了。  相似文献   

10.
1988年5月,一个美国商务代表团访问我国,其中夏威夷亚洲问题顾问德穆克先生派人送了一张名片给耿飚将军,并要求会面。由于耿飚将军正忙于其它公务,德穆克先生的要求未能如愿。德穆克先生在回国之前又托人转交给耿飚将军一本厚厚的影集,扉页上用英文写着:“献给无所畏惧的领导──耿飚。”德穆克先生是谁?他又为什么这样称呼耿飚将军呢?翻开影集的第一页,一张耿飚将军与一位美国军人的合影展现在面前。看着这张照片,耿飚将军又想起了40多年前一段往事。一1944年8月,耿飚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贺龙曾考虑把他调到抗大五…  相似文献   

11.
皖东轶事     
徙宅忘己 1940年4月的一天,刘少奇视察了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部后,由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等陪同去天长一带视察。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 “你们派了多少县长,多少乡长?”少奇同志问。 “各县的县长已经派了,乡长,还  相似文献   

12.
邹韬奋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1944年7月24日他不幸逝世,中共中央在致韬奋家属的唁电中评价道:“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常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今年11月5日,是韬奋诞生一百周年,本刊特征得传记《邹韬奋》作者穆欣同志同意,从其新版中节选编发其中一章——《爱国犯》(大标题为编者所拟),以示对卓越的文化战士韬奋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13.
陈毅1929年8月的上海之行,为纠正中共中央“二月来信”的错误认识,制定“九月来信”,使革命重新走上正确的轨道,立下了卓越功勋。然而,陈毅的这次上海之行充满了艰难险阻,其付出的辛劳,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览》2002,(4):46
美庐别墅始建于1922年。原是英国人赫莉太太的私宅。赫莉太太和她的丈夫均是医生,曾在庐山开设“赫莉医院”。她和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私交甚深,于1934年将别墅赠送给宋美龄。蒋介石如获至宝,请来了神机妙算的“风水”先生察看,说这里是龙盘虎踞的宝地。 1959年6月29日,毛泽东到达庐山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就住在美庐。  相似文献   

15.
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刊登了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供述杀害李、闻二烈士经过的报道。这张报纸引起了一个读者的特别注意。 这个特殊的读者是江苏盐城人。他是在南通如皋卖豆饼时看到报上说王子民供称是“由蔡文其开枪暗杀了闻一多先生”这一句时,心中顿生疑问。这报上所说的“蔡文其”,会不会就是俺家乡的“蔡云祈”?  相似文献   

16.
《新湘评论》2012,(13):44-44
86岁的查德基先生是花垣县的一位语文和美术教师,也是本刊的一位忠实读者。5月中旬,他给本刊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他的一篇文章和几幅画作。现将他来信(部分)的复印件、来稿和一幅画作刊登出来,与广大读者分享,并以此表达我们对查老先生的真挚谢意和由衷敬意。  相似文献   

17.
1975年8月和10月,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刘冰,和另外两位党委副书记柳一安、惠宪钧,党委常委吕方正,两次通过邓小平上书毛泽东,揭发迟群、谢静宜在清华大学的丑行,要求中央派专人调查,予以解决。没想到,毛泽东认为刘冰等人的信代表了对“文革”不满的广大老干部,并以此为由,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大好形势顿时发生逆转,刘冰也随之再次经历了生命中的巨大挫折。磨难中的温暖1975年11月18日,在迟群主持下,清华大学召开了万人大会,先由北京市委书记吴德宣读毛泽东对刘冰等人来信的批示,然后安排15人上台进行“批…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2,(13):44-44
86岁的查德基先生是花垣县的一位语文和美术教师,也是本刊的一位忠实读者。5月中旬,他给本刊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他的一篇文章和几幅画作。现将他来信(部分)的复印件、来稿和一幅画作刊登出来,与广大读者分享,并以此表达我们对查老先生的真挚谢意和由衷敬意。  相似文献   

19.
光荣的归宿     
《新长征》2005,(12)
“我死后,希能将遗体先行解剖,或可对医学上有所贡献,然后举行火葬,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遗嘱亦望能妥送延安。”这是中国新闻出版界有名望的民主战士邹韬奋在1944年因患耳癌病危时口授的遗嘱。邹韬奋的逝世,引起全国人民的哀悼,在成长中受到韬奋影响的广大青年莫不异常悲痛。194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致电邹韬奋家属吊唁,对于韬奋一生的事业加以热烈的赞扬,并且追认他人党。唁电写道:“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  相似文献   

20.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鲜为人知的是,几乎同时,在北京也成立了另一个“中国共产党。”北京的这个“中国共产党”是由胡鄂公(曾做过军阀王占元的政务厅长,后来当了国会议员,是一个很圆滑的投机官僚。)和高等警官学校一位姓邝的教员组织的。并创办了宣传刊物《今日》,所以又被称为“今日派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