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阿计 《政府法制》2007,(15):4-6
近期,随着城乡规划法草案进入审议程序,城乡建设中随处可见的"形象工程"再次成为社会批评的焦点。"形象工程"以及随之产生的"一任领导一任规划"等不正常现象,不仅劳民伤财,而且  相似文献   

2.
关于“形象工程”,今年有两大举措颇为引人关注。一是中国建设银行下文要求对“形象工程”等六类房地产项目不予贷款,一是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严把建设用地审查关,将时“形象工程”及别墅、高尔夫等项目,一律不报批用地。  相似文献   

3.
读罢《江淮法治》今年第一期题为《谁有权有责遏止“形象工程”》一文,深受启发,今借题也谈谈如何设立“三关”遏止“形象工程”。“形象工程”的始作俑者是以“形象工程”冒充政绩达到升官、借工程捞钱的目的,所以,遏止“形象工程”,是反腐败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4.
颜武 《检察风云》2015,(4):58-59
“形象工程”,在国内往往会遭舆论“口诛笔伐”,一般还认为只有国内有此劳民伤财的劳什子,殊不知,在国外,也有“形象工程”,而且,在那些被认为是民主政体的西方国家,搞的“形象工程”还十分触目惊心。之所以如此,症结就在于“政客凭此赢得了选票”;或者说,之所以屡见不鲜,是因为某些政党(政府)和政客真的从中“赢得了选票”。  相似文献   

5.
《中国监察》2010,(21):55-58
不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是指某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实际,不惜利用手中权力而搞出的劳民伤财、浮华无效却有可能为自己和小团体标榜政绩的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历来为党和政府严令禁止、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不仅浪费大量国有资产,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据10月12日《新京报》报道,继今年首轮中央巡视10个巡视点“晒”出整改报告后,11日,辽宁、新疆也“晒”出整改报告。报告显示,辽宁部分县市举债搞形象工程问题。此前各轮巡视,中央巡视组反馈发现的问题时,也曾提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但随后“晒”出的整改报告中,并没有具体详细的巡视整改措施。不同以往,本轮巡视整改报告,辽宁、福建都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列为重点整改内容。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律师,我们能力“希望工程”做些什么?作为《中国律师》,我们能力“形象工程”做些什么?作力新闻工作者,我们能力二者做些什么——让我们在律师与“希望工程”之间牵手让我们在律师与“形象工程”之门牵手让我们在“希望工程”与“形象工程”之间——中国青基会秘书长徐永光一席谈——希望工程从热情走向冷静以动员海内外民间力量捐款资助我国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少年重返校园和为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为宗旨的“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及其所属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倡导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利国…  相似文献   

8.
裴俊杰 《中国司法》2010,(6):98-100
引言法律援助作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自1996年建立并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司法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被誉为法律界的“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和“形象工程”。然而,大墙内的服刑人员是不是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9.
报载,成都市政府在新出台的《成都市国家公务员行政过错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中明确对“犯有决策失误、盲目上项目或引进项目,造成重大损失”的领导干部,视情节轻重严肃查处直至撤职、开除处分。虽然这个《规定》只是政府规章,却首次为阻击“形象工程”提供了较为规范的依据。“形象工程”、“首长工程”、“半拉子工程”等,既阻碍了经济发展又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过去,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甚至政府规章来阻击“形象工程”,以至于那些热衷于“塑造形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某些地方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这样做的危害显而易见。然而,如此不合理的“伤民决策”,在现实中却往往陷入监督缺位的泥淖。从制度层面考虑,行政公益诉讼机制缺失是原因之一。在国外,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  相似文献   

11.
大概是政府的一种“通病”吧,日本公务员也搞“形象工程”。而且心照不宣,约定俗成。不过,“工程”的内容却与我们这里大相径庭,它体现的是民本意识。其通常的“搞法”是:凡是老百姓能看到的地方都要“示穷”,越寒酸越好,能凑合就凑合,比如办公楼的装修及设施等等。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07,(8):12-14
在城乡变迁过程中,发展的扩张性与规划的约束性构成了尖锐矛盾。因错误决策、无序建设等酿造的“城市病”不断滋生,公共利益与公民权益的冲突日趋剧烈,为追逐政绩而制造的“形象工程”更是成为社会批评的焦点。要摆脱这些囚徒式困境.根本出路是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等民主化渠道。  相似文献   

13.
王社民 《中国监察》2008,(13):28-28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战和顽强拼搏,我们的抗震救灾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当前,四川等受灾地区已经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如何按照中央要求高质量地用好重建资金,有效防止“政绩工程”的出现,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前不久中央有关领导强调指出,灾后重建要注意防止可能出现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4.
它是一朵鲜艳绽放的牡丹,在教育园地光彩夺目;它是一株出类拔萃的教育奇葩,在重庆万州大地声震名扬;它是一所被市级、中央乃至国外媒体多次报道过的育人摇篮;它更是一所彰显办学特色、构建和谐校园的“巴渝名校”;在三峡库区,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三峡移民形象工程”教育典范。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05,(2):51-51
在即将到来的2005年,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冲动将受到来自建设部和审计署的双重夹击。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天锡不久前证实。目前。一套新的城镇指标评价管理体系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当中。  相似文献   

16.
刑诉法修改实施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新的庭审方式给公诉队伍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把公诉队伍建设作为检察机关的“形象工程”来抓,对检察员负责制、搭档制、院领导分别主管侦、捕、诉工作制和以持证上岗为基础的主诉检察官制进行了积极的试点探索。一、“四制”构...  相似文献   

17.
谈起变了味的“形象工程”来,人人反感,鲜有例外。可时至今日,这类“形象工程”为何屡禁不绝呢?笔者认为,原因固然很多,但这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不到位不无关系。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在《自由和权力浅说》一书中曾这样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届政府在任期内想干一番事业,促进经济发展,树立政府形象,这本是件  相似文献   

18.
占地40亩、拥有168间房屋的万只羊饲养场里,如今仅有一头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每个投资3万元的现代化日光温室,大部分闲置——这就是被当地称为“形象工程”和“县长工程”的河南省开封县袁坊村万只养羊场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现状。“形象工程”如此形象,当然引起了当地农民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9.
任杰 《中国监察》2010,(13):47-47
不久前,湖北省郧西县青年陈永刚因上网发帖质疑县领导搞形象工程遭跨地拘捕。这不由让人想到河南灵宝的“王帅案”、四川遂宁的“邓永固案”,以及“西丰拘捕记者案”等类似事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一些领导干部面对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不是采取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态度,而是闻过不理、闻过则讳,甚至闻过则辩、则怒、则罚,结果一错再错,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社会》2007,(8):4-7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在城乡变迁过程中,因错误规划、无序建设导致的“城市病”不断滋生,公共利益与公民权益的冲突日趋剧烈,为追逐政绩而制造的“形象工程”更是成为社会批评的焦点。 近期,城乡规划法草案提交审议,试图以“民主药方”医治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种种病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