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保华 《群众》2006,(9):53-5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当前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三农”中农民是主体,而对于农民这个主体来说,增收问题又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只有保障农民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农村社会才会实现安定、和  相似文献   

2.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问题,核心是农民增收。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确保农民收入有一个较快的增长。是做好今年“三农”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徐晓青 《群众》2006,(8):42-43
近几年来,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央连续三个1号文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6元,比上年增加522元、增长11%。事实上,促进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  相似文献   

4.
从强化农民发展权的视角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有权与其他个人、群体同等地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并享有成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必要上升到农民发展权的高度,并需要营造农民发展权的法制保障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公力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5.
华东 《今日浙江》2006,(15):30-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对作为以“三农”为服务对象的农村合作银行来说,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如何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同时在服务中发展自己,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金融单位,特别是被誉为“农民自己的银行”的农村合作银行,有责任提供更大的支持和更好的服务。农村合作银行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为主题,围绕区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增强农村“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以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始终是新农村建设,其核心任务是农民增收。笔者认为,目前促进农民增收至关重要的是“改善一个关系,抓住一个根本,实现两个突破”,逐步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改善一个关系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的政策、市场的好坏、农民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责任,优化增收环境,探索增收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民富,则农村稳;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能否持续增收,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关系到党和政府存农村威信。如何立足宁河县的实际,不断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招法、新举措,确保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问题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这一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泰安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赵中社 《今日海南》2006,(10):32-3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不仅是一个看得见的物质形态村庄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农民素质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民迅速富裕起来,在物质、精神、政治上同时有收获,既见“物”又见“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许多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真正欠缺的是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新农民。培育高素质的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也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必须以战略的眼光把培育新农民这项伟大工程抓紧抓好。——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新农民培育机制。新农民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培育新农民需要新的培…  相似文献   

12.
农民有权与其他个人、群体同等地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并享有成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必要上升到农民发展权的高度,并需要营造农民发展权的法制保障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公力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张华华 《当代广西》2006,(19):39-4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新型农民”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崭新认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完成建设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实质上是指“现代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中国“传统农民”在经济上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大计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1999年力倡“新农村运动”,到去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中央政府摆在“十一五”纲要各战略任务的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广大农民群众更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满了希望。但是,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额的资金投入支撑,那么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达农村相比是否要  相似文献   

16.
玉丙 《今日民族》2010,(4):60-6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也是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焦点。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应以亿万农民为主体,走进他们火热的生产生活中,使宣传报道深入、扎实、全面、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7.
阚满荣 《群众》2006,(7):42-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把握好这一核心问题,关键是要跳出“三农”做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云亭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促进农民跳出“三农”兴“三农”,以“减少农民”进而“富裕农民”。只有做好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文章,才能切实激活农村人力资源和各种要素,才能切实强化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王利 《江西政报》2006,(23):46-47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非常重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我们认为,彭泽县是一个具有传统农业优势的县,早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脚踏实地,以更强的责任感关注农村,更多的精力关心农业,更深的感情关爱农民,紧扣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努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体要做好“一个主攻,二个狠抓,三个加快,四个推进”。  相似文献   

19.
吴国干 《今日海南》2006,(11):30-31
农民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中心点,农民权益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农民权益保护状况虽有较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仍让人忧心。探求完善与创新农民权益的保护机制和方法,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与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鹤峰经验”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英 《新重庆》2006,(3):41-44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可以说,没有农业产业化, 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难以建成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黔江-作为渝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其"三农"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