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湖北政报》2009,(16):15-15
<正>鄂政发[2009]36号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总体规划》(2009—2020)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建设规划》(2009—2020)、《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07,(2):27-27
武汉城市旅游圈建设虽然已经起步,但进展较为缓慢,收效不够明显,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对加快武汉城市旅游圈建设的紧迫感不强。二是缺乏武汉城市旅游圈总体发展规划的科学统领。三是旅游资源的无序、粗  相似文献   

3.
海南南部旅游圈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所作的一项新的生产力空间战略布局,也是落实"南北带动"思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大举措。海南南部市县如何按照南部旅游圈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要求,利用地缘近邻、禀赋各异的自然条件,着力打造特色主导产业融入南部旅游圈的分工合作,促进圈内资源整合和最佳配置,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互动、经济互荣的共赢局面,把南部旅游圈建设成为独具吸引力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保亭县以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主动融入南部旅游圈参与分工合作,借力南部旅游圈核心辐射波激活经济步入自主扩张轨道的做法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如何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做大做强恩施州旅游产业,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从分析圈域内经济与财政发展入手,找出影响恩施州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障碍因素,明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对财政职能的新要求,提出创新财政体制、运行机制和财政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鄂办文[2008]72号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为加强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统一领导,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湖北省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6.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底,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若要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构建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即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首先要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发展模式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其构成要素系统,最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以便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顶天立地的大事,而作为海南旅游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琼北旅游圈的建设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期,建设琼北旅游圈,发展琼北旅游,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新思路,解决问题要有新举措,推动工作要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吕东升 《政策》2009,(1):27-31
2008年11月10日。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林业局等单位联合主办了“解放思想、协调发展、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高层论坛”。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吕东升等领导、专家,在论坛上纷纷建言,纵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相似文献   

9.
林信焰 《新东方》2008,(12):8-10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项目将于2014年前建成国际一流航天发射场和航天文化旅游区。该项目将大大提升海南的国际知名度,带动琼北旅游圈发展,同时与文昌形成互动发展格局,拉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昌乃至海南省经济、科技、旅游与教育的发展,其影响重大而深远。就文昌而言,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以壮大旅游与现代服务业为主,借力航天项目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湖北旅游"一江两山"的单一中心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存在线路组合不具备竞争力、品牌知名度不足、基础设施开发档次低等问题,实施"两圈一带"新战略,是突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资源、吸引力可持续发展和融入国际旅游市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08,(9):1-1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规划,抓紧推进,在全省形成“两圈”互动、“两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构建武陵经济文化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地区是指的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边区。构建武陵经济文化旅游圈是区域合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武陵地区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该地区加强民族团结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还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建立武陵经济文化旅游圈也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这一地区有相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已形成初步共识和愿望,近几年来基础设施的改善为该地区的区域合作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10,(1):26-26
<正>2009年,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围绕中心,履行职能一是组织我委委员赴神农架林区、恩施州,就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与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调研报告,在十届  相似文献   

14.
《湖北政报》2010,(13):35-36
<正>鄂政发[2010]4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在全面实施"以武汉为龙头,加快建设武汉城市旅游圈,积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并进,双轮驱动"的旅游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全省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进取,开拓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月20日,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今后一个时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确立了基本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决定》的出台.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我省区域发展格局.加快鄂西地区发展步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丽琼 《世纪行》2010,(9):37-39
<正>湖北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提出了"两圈一带"战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9月7日,省政协召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常委专题协商  相似文献   

17.
《政策》2009,(2):F0003-F0003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圈内生态良好、文化多样、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8.
楚天舒 《世纪行》2009,(2):20-23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未来.继提请中央批准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09,(11):2-2
2009年10月22日至23日,湖北省政协十届十次常委会议在省政协机关召开。会议议题是:学习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七次常委会议精神;协商讨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18名同志就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作大会发言,另有4名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材料。本刊摘要编发18个大会发言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世纪行》2009,(11):14-14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省委、省政府继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它对于加快鄂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我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