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曾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但并非所有公共人物都能有此自信与雅量。范志毅名誉权案一审判词中出现“公共人物”概念,而《民法典》草案删除了公共人物隐私权保护反向倾斜规则。一者令人赞赏,一者令人遗憾,也令我们看到了中国新闻司法进程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2.
齐鑫 《法制博览》2022,(5):72-74
人格权作为公民权利的具体表现,对其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普遍做法.名誉权作为人格权基本组成,《刑法》作为后顺位权利保护手段,需对其适用的范围加以一定合理的限制.本文以侮辱罪对名誉权保护为分析对象,从理论分析、实践适用、传播性理论等多角度分析其构成要件"公然"是"行为的公然"还是"结果的公然",为司法实践过程提供合理...  相似文献   

3.
张昭才 《法制博览》2014,(1):134+74
为了保障国家、公共和个人的合法利益,且对所保护的权益进行评价衡量,对于生命权等重要的权利,刑法又合法的将对抗侵害此类法益犯罪行为进行了扩大化,构成了"特殊防卫制度",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对此进行了概括式规定。正因为是概括式规定,刑法有着明确的"罪刑法定"等原则,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的准确适用便成为"特殊防卫制度"的重要课题,本文便是深入探析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剖析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难题。  相似文献   

4.
蔡振宇 《法制博览》2014,(1):168-169
目前,我国对于死者名誉权的争议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死者是否仍享有名誉权;二是死者名誉保护的对象是死者的利益还是近亲属或家庭等他利益。从谢某案件的判决可见,我国实践判例与立法倾向于否定死者享有名誉权,法律仅保护死者的名誉。但基于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自然人的民事权利不应随人的死亡而消灭,而在我国立法中,也存在着自然人死亡后其民事权利继续存在的情形,故立法应承认死者享有名誉权为宜。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问题逐渐从私人领域走入了公共视野;时至今日,家事法学界已经普遍认为家庭暴力绝非受害人的"私事",其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防治家庭暴力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由于家庭暴力发生于家庭内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受害人往往又基于"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观念而不愿去主动投诉、揭发,致使大量家庭暴力事件不能被司法、行政机关及时发现与处理。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家庭暴力防治法"中应引入强制报告制度,并对其义务主体范围、不作为的制裁及免责事由等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6.
美国少年法院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其在这一百余年中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第一个少年法院建立后的50年中,少年法院迅猛发展,全美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相继通过了《少年法院法》,将少年司法从传统的刑事司法中脱离开来。步入密切关注"人权"的60、70年代,少年诉讼权利的宪法性保护开始演进,少年拥有了与成人相等的辩护律师请求权、被告知权、辩护律师请求权、质证权和交叉询问权、不受强迫自证其罪权等。然而,步入犯罪高涨的80、90年代,控制少年犯罪、保护社会利益成为了少年司法的主导。在这一时期,少年法院放弃对少年案件的管辖权,大量少年案件向成人刑事司法系统移送。加之,少年法院与成人刑事法院之间差异性的缩小及司法资源的有效利用,美国的少年司法中掀起了一股废除少年法院的风潮。可幸的是,经过近百年发展的美国少年法院并未终结。绝处逢生的少年司法在新的21世纪里,废除了对少年犯的死刑适用,对少年的保护再次上演。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中小学生的名誉权保护问题,谈了如何通过自护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防止他人有意无意地败坏自己的名声,保护自己的名誉权。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侵权     
高聪 《法制博览》2013,(11):264-265
从最近吵的特热的某某网络论战、某公司在其推广网站的公告栏内所载的《关于***被公司开除的通知》侵害了其原先职工名誉权的案件、李某某旗下两公司及李某某好友周某某,认为被某杂志影射成原商务部官员郭某某腐败窝案中的行贿者,以报道侵犯名誉权为由起诉某杂志、某某网及某某信息公司等案例,折射出现在网络侵权数量之多、种类之多等特点,笔者拟提炼这些案例体现在网络侵权构成要件认定上的法律规则以及我国在该领域的司法实践和社会现状,把从上述诸案中提炼的构成要件的认定规则置于我国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考察其对我们的司法实践的方法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工读教育经历着教育学与法学发展的双重影响,且内嵌于社会转型之中。近年来全国工读学校的数目一改以往逐年下降的特点,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工读学校开始呈现出"去工读化"和"再工读化"两种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法律的滞后,尤其是法律性质定位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工读教育改革的关键。矛盾且混乱的现状,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工读教育的性质定位进行反思。工读教育的第一属性,必须在教育和司法上有所抉择。重构后的专门学校保留原工读学校的特殊教育职能,作为义务教育的补充,而工读学校则保留在少年司法领域内,以保护处分理念为基础作为新的收容教养机构进行重构。这既是对前期改革的尊重,也是对少年司法现实需求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健康权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心理健康因其主体弱势且具有延展性,更应得到法律的倾斜保护。在国际条约中,儿童心理健康权已经被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加以重视。但在国内法中,儿童心理健康权仍处于"边缘地带"。儿童心理健康权应当作为刑法保护法益在相关罪名的定罪和量刑阶段加以运用,以体现侵犯儿童心理健康权的刑事责任,并且完备的司法措施也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权刑法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绿色司法是推动浙江检察工作高水平发展的驱动力、思路引领和工作要求。未成年人检察作为践行绿色司法的"试验田""高产田",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就是推行未成年人保护性司法,通过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涉案未成年人权益维护、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现全方位司法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司法负面产出,最大限度促进未成年人社会治理体系法治化、现代化。为深入践行绿色司法理念,全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性司法,2017年12月18日,浙江省未成年人司法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绿色司法视野下  相似文献   

12.
兰心宇 《南风窗》2014,(4):26-28
<正>第三轮司法改革一个基本精神是,司法机关不是隶属地方的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是其中心任务,社会功能是法院、检察院行使法定职权过程中的辐射效果,依法履职公正执法,就是对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贡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提出:"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甫一提出即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顶层设计搅动了司法体制的一池春水,各种解读层出不穷。司法改革已经进行了两轮(2003、2007年分别启动),司法改革措施的推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对少年进行司法保护,并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1970年正式实施的"少年事件处理法"是台湾地区的少年司法保护制度最重要的一部法律。该法以及相关实施细则对涉及少年各方面的司法保护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为了达到全方面预防少年事件及虞犯,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台湾地区相关部门还陆续出台了若干辅助性法律法规,这些共同构成了台湾地区少年司法保护制度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4.
蒲松涛 《法制博览》2014,(2):240-241
网络舆论干涉司法,现今社会这近乎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司法作为解决社会矛盾最有效的办法,其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法官的依法裁判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今,各式各样的舆论正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司法。本文以"李昌奎"案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对司法的影响,现今司法独立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刘金露 《法制博览》2022,(7):99-101
业主知情权纠纷存在"执行难"问题,执行措施受限,执行期限也较长,倘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削弱生效裁判文书的司法权威,更会成为影响社区治理的棘手问题.本文分析这类案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并从立法、司法、社会层面探索解决之策,以期实现对业主知情权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6.
类成壮 《法制博览》2022,(14):24-26
公共警告的正当发布,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公众及时避开风险,减免损害发生.然而,违法或不当发布公共警告,会对特定利害关系人的信息权、营业自由、名誉权和财产权造成侵害.并且,从实例中可以看出,公共警告不作为也会对公众的生命权、健康权和知情权造成侵害.因此,政府发布公共警告,需要注重对公共警告利害关系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6月11日,"少年司法保护福田模式"暨"两个平台"发布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本次座谈会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会少年司法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检察院、共青团深圳市福田区委员会联合主办。与会代表围绕"少年司法保护"这一主题,分别就"精准帮教模式"一个核心、"智慧帮教平台""社会资助平台"两个平台等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以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在环境执法与环境司法的协调配合下,泰州1.6亿元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的胜诉打破了僵局,对全国环境案件的解决起到标杆的作用,让人们看到了"美丽中国"的春天。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环境公益诉讼的顺利进行,我国环境执法与环境司法应联动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保障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04,(6)
即使央视年度经济人物的桂冠,也不能保证顾雏军不会被"风暴"打扰。质疑其"掏空科龙"的媒体声音已经抵达顺德科龙总部。当然,这已经不会再有什么波澜。简单地说,自从顾雏军及其背后的格林柯尔,以入主科龙的方式出现在中国企业舞台后,顾就置身于两个"风暴"之中:一个是"媒体风暴",顾的原始积累前史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公案,而后又陷入资本家还是实业家的疑问,余波未了;一个是"收购风暴",自2001年底入主科龙以来,顾以在冰箱业迅猛的出击收购,震动了已在重组的中国家电业。顾无疑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对其有怀疑,也有称其为"第三代"民企领袖的赞语。这重重矛盾中的真实,只有在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现增长态势,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手段多样化等特点。司法实践部门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性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