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卓清平 《福建党史月刊》2006,(9):I0006-I0007
1934年7月30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樟湖坂渡过闽江后,进入古田县境。按原定计划,先遣队过闽江之后,应由古田、庆元、遂昌直接北上浙西。因此,地处闽江边显要位置的黄田,就成了先遣队与敌必争之地。当时驻守在黄田的保安师一营守敌为了阻止先遣队沿江东进,在下坂丘陵地带构筑工事、布置防线。7月31日凌晨4时左右,先遣队主力抵达黄田外围,开始向下坂守敌发动进攻。敌军不堪一击,战斗刚一打响就溃不成军,纷纷向闽江边及黄田下公馆敌军营部逃窜。先遣队乘胜追击,俘虏士兵百余人,缴获步枪百余支,在下公馆敌军营部生擒副营长一人。占领黄田后,先遣队向谷口挺进。先遣队占领谷口之前,中革军委忽然改变原定计划,电令先遣队由谷口东进,占领水口威胁并相机袭取福州。于是,先遣队便转向水口挺进。水口,是福州西北方向的一个重要集镇,守敌闻风而逃。8月1日凌晨,先遣队未发一枪,就占领了水口。军团部在该镇召开八一纪念大会,大会上正式向全体指战员宣布:对外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行动,对内仍称红七军团。同时,对北上行动和攻打福州进行了动员,部队情绪高涨,斗志昂扬。8月2日晨,先遣队从水口出发,取道甘竹洋,向东桥、洋里、大湖挺进。尽管在古田时间不长,先遣队给古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水口、黄田等地人民群众谈起先遣队的事迹,景仰之情,仍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之时,中央因何组建抗日先遣队和红军挺进师?先遣队和挺进师艰苦卓绝的斗争,与长征这一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有何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先遣队组建和北上的战略意图是为了实施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挺进师的组建和入浙,与先遣队北上一脉相承,是战略策应长征的需要;先遣队和挺进师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战略上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为长征这一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黄贵玲  丁立凡  阮成生 《福建党史月刊》2006,(10):I0008-I0008,F0003
1934年8月14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县城,与此同时,先遣队另一部向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进军。8月15日,先遣队进攻宁德县城,翌日拂晓,先遣队攻城部队完成了牵制任务,主动撤出战斗,经米筛坪过小岭抵洋中,与大部队会合。15日下午,先遣队大部队进入宁德境内,经后溪、溪富直插洋中。16日,先遣队消灭洋中乡民团,缴枪十多支,并在这一带的溪富、东山、陈洋等村庄露宿一夜。17日,先遣队在梦龙伏  相似文献   

4.
曾忠平 《福建党史月刊》2006,(10):F0002-F0002,I0001
1934年8月3日至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古田县经闽侯大湖、白沙一带向福州挺进。7日上午,先遣队一部佯攻五凤山、大夫岭敌之正面阵地;主力队伍则沿新店大道向白鹤亭、前汤山进袭,与敌八十七师蒋鼎文部遭遇,展开激战。敌出动飞机6架增援,战斗持续至10日早晨。由于先遣队英勇善战和北岭一带群众的积极支持,击退了敌人进攻,先遣队顺利向连江转移,队伍在闽侯桂湖垅头地区与叶飞率领的闽东工农红军会师。  相似文献   

5.
1934年7月15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连城塘前、尧家畲进入永安境内洪沙,与护送其渡闽江北上的红九军团先头部队会师后,旋经麟厚、冷水溪、大小吴地前往漳平县属的香寮。到香寮后,先遣队突然又挥师永安城关,经洪田、湍石、上石,18日到西洋。先遣队一部占据永安城郊的黄历、桂口,19日形成对永安城的包围;一部经桃源直奔大田。先遣队包围永安的同时,红九军团军团部及后卫部队也进入了永安境内罗坊、安砂、曹远,22日到达永安城郊。至此,两路红军对永安城进行钳形包围。当晚,先遣队将阵地移交红九军团第七团接替后,继续北上。这一日,先遣队和红九军团在城外南来北往,自由驰骋,其势蔚为壮观。永安被围之敌惶惶不可终日,慑于红军的声威,他们不敢出城迎战,龟缩城内,瞎放枪炮以壮胆。先遣队为了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在敌人没有觉察其入闽意图之前争取时间顺利渡过闽江北上,而对永安城围而不攻。红九军团接手阵地后,先遣队即穿过永安地区,直指闽江。  相似文献   

6.
为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周剿”,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组成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下简称先遣队)6000余人,向阂、浙、赣、皖诸省国民党后方挺进。为配合这次行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命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黄火青)4000余人,在先遣队后交错前进,护送先遣队渡过闽江执行北上抗日先遣任务,即“东线行动”。  相似文献   

7.
1934年8月25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寿宁县平溪乡南溪村。26日,先遣队经托溪乡峡头村,并在托溪休整。两天后,先遣队前往浙江省庆元县继续北上。途经寿宁期间,先遣队广泛开展宣传,极大鼓舞了寿宁人民的革命斗志,增强了战胜敌人的信心。1935年春,先遣队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队袭击,损失惨重。栗裕和刘英收集失散的红军重新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总共800多人,活动在闽浙边区。同年秋,挺进师一部100多人在刘英、栗裕率领下,从浙江西南游击根据地南  相似文献   

8.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强渡天险金沙江之后,在会理地区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研究确定了中央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针,决定立即北上,向四川的西北部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建立川、陕、甘边苏区。会议还决定组织先遣队,由刘伯承任先遣队司令员。先遣队由红一团、一个工兵连和无线电台,加上肖华率领的一个工作队组成。其任务是:进行战略侦察,为红军北上开路。  相似文献   

9.
1934年8月7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到达福州西北郊,迅速占领北岭里洋至笔架山一带高地。同日,先遣队派出的侦察小组与国民党军便衣在赤桥交战,先遣队先头部队则继续向新店前进。入夜,红军以一部分兵力牵制驻守浮村的国民党军队,以大部分兵力向义井袭击,国民党军即派两团兵力增援,双方在隐士山坡一带激战。先遣队担任前卫的第三师从福州西角攻城,由于福州地下党遭破坏,城内无人接应,情况不明;城墙太高,攻城梯子短,无法进入城内,红军当即撤出战斗。  相似文献   

10.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抵达大凉山彝族区域后,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咕基家首领小叶丹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彝海结盟。引导小叶丹与刘伯承彝海为盟的是中央红军先遣队中的民族工作队队员丁伯霖同志。  相似文献   

11.
王标 《世纪风采》2011,(11):9-14
1945年11月,胡耀邦受命离开延安奔赴东北战场,在他即将进入辽宁时,国民党军在美军的帮助下从葫芦岛登陆,抢先占领了平泉县城,以重兵扼守住了前往东北的通道,胡耀邦率领的东北先遣队只得原地待命。  相似文献   

12.
1934年7月18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先头部队由永安西洋进入大田县的桃源,继而,先遣队6000多人和护送先遣队过闽江的红九军团4000多人的大部队陆续进入桃源。先造队和红九军团一部分,经桃源、赐福亭东进宿营于上京。7月21日,先遣队占领了大田县城,缴获步枪10余支,无线电台和电话机各1部、食盐万余斤。先遣队和红九军团在县城驻扎了3天,指挥部设在西门原育智小学。红军进驻县城之后,刷写革命标语,分发传单,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文庙召开贫苦群众大会,以事实揭露蒋介石反共反人民投降卖国的罪恶阴谋,讲明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号召贫苦农民团结起来,会后即分物品给贫苦农民。同时,他们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当时大田城关连日大雨滂沱,洪水上涨,红军战士积极帮助一些受淹的贫苦农民搬迂,并送饭接济。7月23日,先遣队到达湖美乡高才坂。24日上午红军在高才坂种德堂门口广场上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讲明工农红军的性质和这次奉命北上抗日的任务。会后,开仓分粮,并镇压了反动分子。25日拂晓,先遣队和红九军团离开高才坂。由当地农民作向导,分兵两路向尤溪县挺进。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都知道一些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几乎都定格在从红都瑞金到陕北延安的战略转移途中,至于长征的序曲,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拉开长征厚重帷幕的就是由红七军团组成的长征先遣队——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当年,且战且走的先遣队的足迹曾踏遍闽中、闽东、闽  相似文献   

14.
2007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原副主席汪东兴老人回信光泽县委党史研究室,提到“1933年2月,红十军到达光泽县境内.发起攻打光泽县城的战斗”,当时,他作为攻城先遣队队员之一,担负侦察突破任务。  相似文献   

15.
吴香光  祖萍 《福建党史月刊》2006,(9):I0004-I0004,I0005
1934年7月29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护送其渡(闽)江北上的红九军团的掩护和配合下,攻占了南平县属的樟湖坂(今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先遣队和红九军团打下樟湖坂后,受到当地群众夹道欢迎。各商号门前挂着红旗,商会还张贴各色标语,热烈欢迎红军。当晚,先遣队在樟湖坂抢渡闽江。  相似文献   

16.
选点破路旗开得胜1938年4月23日,叶挺、项英主持召。开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新四军东进抗日问题。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抽调各支队侦察分队组成先遣队,由粟裕任司令员,钟期先任政治部主任,先行东进,进行战略侦察.摸清敌情,尔后由陈毅率第一支队跟进,张鼎丞、谭震林再相机车第二、第三支队东进。6月11日,一道红色电波传来了叶挺军长的命令:先遣队须在近日内,在南京与镇江之间破坏铁路,断敌交通。粟裕接电后,立即打开地图,仔细察看,确定选择下蜀镇地段为破坏目标。他召开干部会议,进行部署,决…  相似文献   

17.
《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4期发表了黄德林、吴东华同志的《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8旅是第一支北伐先遣队》一文(以下简称黄吴文),笔者拜读后受益匪浅,但觉得有的问题值得商榷。黄吴文说:第7军第8旅(钟祖培旅)“5月初,第15团团长尹承纲奉命率所部出发”,“钟旅其余各团随后跟进”。而叶挺独立团则于“五月一日,……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省肇庆、新会出发,开始北伐。”黄吴文开篇后说到:“北伐先遣队由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8旅(旅长钟祖培)和第4军独立团(团长叶挺)两部分组成”。既然黄吴文所持的钟旅和叶团同为北伐先遣队这一观点,是和我们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走进何家冲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近三千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罗山县何家冲村出发向西进行战略转移,历经千辛万苦,于次年9月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今天,在长征精神鼓舞下,当地干部群众正以饱满的热情建设着和谐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9.
林启兴  诺秀石 《福建党史月刊》2006,(10):I0004-I0004,I0005
1934年8月上旬,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放弃攻打福州,冒着炎夏酷暑,踏着坎坷的山路,向闽东苏区连江县所属的桃源村转移。当先遣队经潘渡到达陀市村时,中共连江中心县委根据第四区区委的报告,派县委宣传部长陈元等前往迎接,先遣队领导人寻淮洲等在陀市上社村区苏所在地接见了陈元,听取了连罗党组织  相似文献   

20.
为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组成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下简称先遣队)6000余人,向闽、浙、赣、皖诸省国民党后方挺进。为配合这次行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命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黄火青) 4000余人,在先遣队后交错前进,护送先遣队渡过闽江执行北上抗日先遣任务,即“东线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