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高度概括了中国战略科学家的重要特征和培养方法。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是我国战略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具备战略科学家的三个重要特征,即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视野开阔,具有极强的跨学科理解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前瞻性判断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新时代培养战略科学家,应该以“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坚持以实践标准长期培养和发展战略科技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为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2.
扈永顺 《瞭望》2020,(2):48-49
他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他为中国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领域——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1月10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与我国核潜艇先驱黄旭华一起,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他就是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  相似文献   

3.
易杳 《瞭望》1986,(24)
中国有一批高水平的老科学家,这是举世共知的;一场“文革”,闹了十年,整整“闹”掉一代科学家,这也是人所共晓的。及至近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成果公之于世,在国际科坛崭露英姿的科学家,绝大多数是中年人!  相似文献   

4.
他是许多中外元首的座上宾,他是几代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过数十年不倒的老先进,他80多岁当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他在全中国最小官位上任职时问最长却创造出最精彩的人间活剧——他就是当了46年村党支部(委)书记,有“中国农民领袖”之称的吴仁宝。  相似文献   

5.
赵中源  黄罡 《政治学研究》2023,(4):3-12+148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成分和基础性工程。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其理论建构以探析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转向的动力及内在机理为指向,以诠释“国家”与“治理”的兼容与耦合为发端,以推动构建“善治”的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为目标,在理论议题上回应“中国关切”,在逻辑演绎上创造“中国话语”,在形态建构上呈现“中国范式”,在价值指向上追求“中国之治”,并在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层面上形成了新突破,历史性地回应了“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6.
徐勇  王美娜 《政治学研究》2022,(2):31-37+168
本文从关系叠加的视角,以“族”和“群”为基点分析中国的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特点与变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社会,这就是“族”和“群”。由中国的“族”和“群”可以看出:中国的社会与国家相互渗透、国家组织社会并高于社会、国家治理能力具有特殊价值。这一特点构成了中国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底色,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进入世界关系的时代后,一方面,传统的家族共同体解体,个人挣脱家族共同体,形成具有独立意识、利益和权利的个体;另一方面,要通过国家的力量将分散的具有不同利益的人联合为一个整体,并形成强大的国家认同。“族”与“群”这一古老的话语因此获得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原始创新能力更是国家科技发展竞争力的核心。我国科学技术在原始创新方面的不足近几年越来越突出。我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约为30%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80%),专利数量也远少于发达国家,而且其实施率约为10%左右,国际科学大奖一直榜上无名。近几年来,所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几位得主的成果也均为始于20年前的成果,这已深刻地反映出当前中国基础研究面临的某种危机。这些情况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一枝独秀”的状况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不由得使人发问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发展的支撑,中国的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吗?  相似文献   

8.
林衍 《党政论坛》2014,(8):50-51
对于这个国家,国务院常务会议意味着什么?在关注国务院常务会议达15年之久的学者彭真怀眼里,它是中央政府“给人民的答卷”;在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口中,它是“政策的风向标”;而在一位中南海的工作人员看来,它是国家治理“行政系统中最高的决策平台”,也是外界“观察施政重心的一个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陈晨 《各界》2013,(7):89-91
一百年前的一声枪响,推翻了满清帝制,让中国人从臣民瞬间变成了公民。而陕西革命的最早发端,竟是17岁的蒲城青年井勿幕。井勿幕,陕西省蒲城县广阳镇井家塬村人(今属铜川市印台区)。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1,(27)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科学事业的发展。老一代革命家和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不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辛勤工作,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赤诚,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的志气歌。“863”计划——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又一曲振奋人心的歌。 在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时候,记者从国家有关部门获悉,由“七五”起步入轨的这一高技术发展计划,实施5年来,初战告捷,已经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参加这一计划实施的科学家们回顾这一宏伟计划从诞生到组织实施的前后经过,展望世界及中国  相似文献   

11.
真是媒体惹的“祸”吗 仅仅在十多年前,中国最早的一群“纳米”人在某宾馆举行的中国纳米科技发展问题的第一次研讨会,还被服务员误会成了“粮食局的会”;而十多年后的今天,“纳米”——这片对科学界来说也属深奥、困难的地域,竟忽地成了大小媒体争相“鼓噪”的大众话题,甚至成了股市的暴炒热点!以致于完全从事离实际应用还相当遥远的纳米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也成了市场的热点“捕捉”对象——一位科学家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他平均每两分钟就要接一个电话。因为找的人太多,严重影响了工作,他已不得不请传达室替他挡驾。 面对这始料…  相似文献   

12.
马俊 《行政论坛》2000,(6):30-32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修正案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目标,这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法治追求的重大成果,是中国跨世纪的一项战略选择。 一、法治的基本内涵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把原来一直沿用的“法制国家”改为“法治国家”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决心告别“人治”,走向“法治”。 法治与法制表面上看只是名词之争,实际上二者…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我国领导人在许多场合都曾经说过,农村的村民代表大会、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和城市的社区,是中国基层民主的三大支柱。民政部也有这样的设想,希望通过社区来重组城市社会,以适应市场经济以后,人们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这种变化,并通过社区的普遍建立和发展来逐步推进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一、新形势下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上海自贸试验区方案的正式发布,意味着这一国家战略将步入正式实施阶段。按照中央的设想,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实际上是以“开放”倒逼“改革”。作为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变成一场新的制度改革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如约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强伯勤的办公室,门上赫然写着“需进门商榷者请敲门即人,不必等回应”。推门而人,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被隔成两部分,里面一间摆了三张办公桌,其中_张是强伯勤的。“最近我已经接到许多记者的电话要求采访,其实首席科学家制度早就在中国实行”,强伯勤说“1986年中国开始实施‘863计划’时,每个领域都有首席科学家,相当于专家委员会的主任。我从1996年开始担任‘863计划’生物领域首席科学家,这次我和陈竺院士联合主持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虽然是个普通的项目,但责任非…  相似文献   

16.
《邓选》第三卷的结束篇里,小平同志意味深长地说到:“我二十几岁就做大官了……”——小平同志绝不仅仅是说他23岁时就担任了中共中央秘书长的历史事实,而是从如何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这个大局出发,号召我们解放思想,树立“破格”的观念,要让二三十岁的人当上教授、部长不成为新闻,让中国出现一批又一批三四十岁的政治家、经济管理家、科学家、文学家,创造出有利于小小年纪就“出人头地”、年  相似文献   

17.
王元 《各界》2011,(12):34-37
詹天佑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铁路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人们称他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与中国历史上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詹天佑更是。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的科学事业,都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文扬 《党政论坛》2013,(7):54-54
“两会”闭幕,中国完成了最高权力的代际交接。世界范围内的反应,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最保守的预测,也会承认中国还将继续上升;就算是那个流传很广、语惊天下的“希拉里预言”,也把中国的衰落放在了20年之后。而在未来10年里,习李主政的中国将会上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则是全世界都在关心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原型 《各界》2011,(4):38-40
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有例外,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漫长动荡的乱世——两晋南北朝的三百年中,也出现了一位空前绝后的科学家,此人就是祖冲之。祖冲之一生中经历过两朝十二个皇帝,其中两个废帝,三个人没有帝号,七个人死于非命,国家经常沦于战火和血腥之中。祖冲之能在这样的时代做出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不能不说是个历史奇迹。  相似文献   

20.
使孙黄两位杰出人士走到一起 宫崎的师傅犬养毅说:“(宫崎)滔天实在是一个微妙有趣的男儿。外务省本来是派他去调查中国革命的秘密结社的,他却变成了中国革命党的同路人,忘记了自己本来的任务,与孙文意气相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