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韦雅莉 《求索》2013,(5):110-112
马克思主义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系,而尤其以科学的、革命的超越性著称。尽管超越性乃是西方哲学比较普遍的一种属性.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超越性则是对通行的超越性的一种再次超越。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和产物.则是对这种超越性的更加明确而深刻的贯彻和沿用.更是一种发展和创新。本文就集中探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宏大的视野下超越性向度的相关内涵。  相似文献   

2.
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中提出了主体间性理论,依此,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冲突是不可克服的;但其美学论文则讨论了人类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读者三者之间关系,在文学活动中,这种特殊主体间性关系,作者和读者相互之间体现为超越性的关系,而不是对象化的原始冲突关系,文学阅读(审美)对于人与人共同生存就具有了超越性和现实性的意义.萨特的主体间性理论虽在哲学中陷入矛盾,但在美学中又可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里,实践具有着丰富崭新的内容:是与客观世界关联的实践,是与主观世界关联的实践,是规定了人的本质的实践,是作为现实性、超越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薛利锋 《传承》2013,(2):73-73
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提出“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任务。“三个倡导”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集体、个人三者辩证关系在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包容性和超越性的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具备大众认同的理论品质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实践观被公认为是科学实践观。科学实践观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本质意蕴包含四个方面:实践是人与动物的异质点,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的关联点,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的分合点,实践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6.
美是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及其人类文化的本质。道理很简单,美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感性与理性、人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中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美是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及其人类文化本质的最完美的展现。据我观察,发达国家的教育普遍重视“体育与美育”,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普遍轻视“体育与美育”。这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哲学永远要追问生命的存在意义问题,意义追问源于生命的自觉。但西方哲学的理性思维因无力回答而回避了这一问题,将生命意义交给了宗教的上帝,并沉沦于物欲的追求中;中国哲学则具有完备的意义寻求机制,在超越性与现实性的双重维度上解决了现实人生的意义寻求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世扬 《求索》2013,(9):102-104
审美既具有超越性的一面又具有世俗化的表现。审美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平面化、官能化等特点,即审美世俗化的发展趋向,这是审美发展的必然,也是审美在大众化发展的结果;但审美在更高境界中又实现了审美超越性。事实上,审美在主体欣赏的过程中既有着世俗化的一面,同时又蕴含着审美超越性的存在.二者在大众欣赏过程中相互交集,又在一定程度上离散。  相似文献   

9.
<正>美是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及其人类文化的本质。道理很简单,美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感性与理性、人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中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美是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及其人类文化本质的最完美的展现。据我观察,发达国家的教育普遍重视"体育与美育",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普遍轻视"体育与美育"。这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理论及现实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正义体现了唯物史观在正义理论上的实际应用,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追问,也是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展望未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的劳动正义理论具体包括劳动正义的存在论基础,劳动正义的具体内涵,以及从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双重视角来研究劳动正义的方法论.<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论述的劳动正义三原则对我国当前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具有借鉴意义,它体现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虚拟性和现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发展是虚拟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网络自由是自由的新的形式和组成部分,与现实自由是辨证统一的。从现实维度考察,网络自由具有悖论性、脆弱性和误导性,我们应同时兼顾虚拟与现实、网络自由和现实自由,从根本上体现人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陆机的诗文有着浓重的生命意识,本文择取了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为其感时叹逝之作以"悲时-焦虑-寻求超越"为情感主线表达了生命之思,而其行旅与幻想性作品则分别表达了对"现实性空间"与"超越性空间"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关注人类命运和致力于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终生探索的核心主题,马克思在人本主义停止的地方,在“实践的”、“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基础上创生出“合理形态”的辨证“解放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集中表达,也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命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反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生存状态和传统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的重要指导方针,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文化的世俗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的世俗性和文化的超越性释义什么是文化的世俗性?什么是文化的超越性?笔者以为,这两个问题必须立足于文化的发生才可能得到合理的回答。人是一种具有自由意识的存在,作为一种具有自由意识的存在,它的生命活动是有目的的,人之目的以及围绕这种目的而展开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艺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文艺批评应当具有自己的科学性,本来是谁都清楚的。可是,多年来我国的批评实际又说明,坚持文艺批评的科学性,往往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由于文艺批评面对的主要是作家作品及有关的文艺现象,特别又要对当前的创作实际进行跟踪与批评,而跟踪当前的创作实际,又往往难以离开政治的、经济的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这种对象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使得文艺批评往往要受到批评之外的社会因素或个人因素的影响。这样,批评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或为某种社会因素所替代,或为某种情感好恶所淹没。自然,也就不能不…  相似文献   

16.
张尚信 《求索》2010,(2):177-179
本文将爱伦·坡和残雪的小说置于恐怖和噩梦的大框架中予以解读。残雪早期的《山上的小屋》在荒山、北风、狼的嗥叫和人的敌意中开篇,和坡《厄舍府的崩坍》的背景有着同样的氛围,只是后者兄妹的死亡更平添了恐怖。恐怖、噩梦、非理性、潜意识是两位作家作品的共同特质,但在现实性和超现实性方面,残雪借鉴的是西方现代文学,而坡则继承但又不仅仅是继承了哥特文学,特别在心理探索方面更具有深刻细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论德育的基础性原则及其超越赵宏凡具有进步意义的道德教育,都同时具有基础性原则与超越性原则两个方面的属性。德育的基础性原则是以普通人能够达到的道德水准,以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其客观依据的道德原则。没有这个基础性原则,道德教育如同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一般的...  相似文献   

18.
人的超越性存在是与人的现实性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人在现实的生命活动中,不断实现创造性生活对适应性生存、精神与意义对物质与现实、类存在对个体生命存在、无限对有限的超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改造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促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方法,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内容付诸现实、实现其时代价值的关键环节。客观性、有效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而创新是实现三者内在统一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教育主体在继承和借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思维方式和最近的科学技术手段改进原来不完善的或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路径的活动过程。其实质就是对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超越,人的超越性存在由此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哲学生存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陈红梅 《前沿》2008,(11):184-18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性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和批评家之一。本文探讨了其“双性同体”的女性写作观,检视了上世纪以来女性主义研究者们对其的评价,认为在当今兴盛了半个多世纪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各执一词、相互矛盾、无法取得突破的状态下,伍尔夫提出的“双性同体”观无疑具有其超前性和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新萍 《前沿》2010,(17):44-46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精华,创新是人类生活的动力。哲学与创新具有内在一致性,体现为:反思性的统一、批判性和超越性的统一、实践性的统一。哲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