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信任视角出发,探讨农民工熟人社会网络延续的生成逻辑及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工在城市中陷入了一种发展困境,这种困境源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熟人社会网络延续,这主要源于初级群体的特性;弱势群体地位的影响;一种社会距离的自觉生成;农民工的社会污名化;农民工对城市社会风险的自觉规避:信任机制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已然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他们无法得到城市、农村两地政府的有效服务和管理,导致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感偏低。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12月在陕西省X市LH区对农民工进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以政府信任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西部农民工信任流入地政府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素质、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对流入地政府的信任感低;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农民工越信任流入地政府;政治活动参与意愿越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农民工则越不信任流入地政府。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有关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在这一转移过程中,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必然得到更新。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农民工群体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当前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农民工个体权益的保护、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合以及农民工群体进城后所产生的问题等,而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意愿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的农民工数据,在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下,运用SPSS Statics和SPSS Modeler两种数据分析工具,发现影响农民工城市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工的社会互动,而社会支持、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农民工的生活意愿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4.
白萌  杜巍 《求索》2013,(9):230-232
社会网络及其蕴含的社会资本是当下中国社会实现农民与市民相融合的重要资源.借助于复杂网络指标对农民工社会网络结构特征进行性别差异分析.有益于揭示农民工社会关系及其对社会资源占有的社会学规律。本文通过结构化实地调查,选择了包括散居类农民工和聚居类农民工两类调查点,在对其农民工个体支持网络数据进行范德普尔标准划分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男性和女性农民工社会网络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网络性别构成的单一化加剧了以网络资源占有为基础的内部分层和小团体现象的出现。为此,我们认为。强化社区服务工作的组织化,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率:打破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封闭性,通过各类跨企业、跨行业的组织活动,增加不同性别、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农民工的接触机会,以降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中少数成员的资源垄断.优化农民工社会网络.将是提高农民工之间互通与互融水平的重要之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中国农民工的信息获取状况,对天津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信息获取情况及信息需求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影响农民工上网的主要因素为学历与年龄;天津市农民工的性别与其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相关,男性的受教育水平比女性更低,但收入比女性更高;农民工在获取网络信息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手机上网速度慢、对网络信息质量(准确性与真实性)缺乏信任及上网费用过高等问题,而政府网站及专门的农民工网站对农民工的信息获取帮助很小。在此基础上,针对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社会资本与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进城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居城市,更是个人从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变过程。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传统的亲缘、地缘基础上的初级社会关系网络。这种以初级群体为基础的社会网络的功能是双重的,一方面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使刚进城的农民工能很快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却强化了农民工生存的亚社会生态环境,阻碍着其对城市的认同与归属。因此农民工进城后社会资本的建构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以初级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为基点,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构扩展性社会资本和诱导性社会资本,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能力。一农民工社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概率论中的状态转移方程建立起了集群复杂社会网络内企业间的信任关系状态转移的非线性动态模型,利用仿真手段分析了由集群内企业所构成的社会网络的结构特性对网络内企业间信任关系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了与产业集群发展实际相吻合的四个重要结论:集群社会网络内企业中心度的增强,会使得产业集群整体信任状态的期望值得到提高;集群社会网络内企业间距离的扩大,会使得集群整体信任状态的期望值变化的程度变弱;集群社会网络内企业间的连接强度越大,会使集群整体的信任状态的期望值得到提升;集群社会网络中企业的结构自治度越高,该企业对网络中其它企业信任状态的期望值越不容易发生改变。浙江永康星月集团与双健集团合作创新的案例是对此演化模型的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8.
家族企业网络演化:一个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族企业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成长战略模式,对于我国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从社会资本(信任、企业家网络等)的角度探讨了家族企业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演化问题。通过分析指出,家族(或泛家族)信任是家族企业网络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信任由家族信任向制度化的社会信任方向发展及社会信任水平的普遍提高,家族企业网络将超越家族、宗族、地域等联网的限制,企业网络规模将日趋扩大和发达;企业家网络对家族企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演化也具有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家族企业家网络等同于家族企业网络,家族企业网络可以看作是企业家的集聚区域。本中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家族企业网络及家族企业成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的变量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的私人资本、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相应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等因素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变量。认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这些关键变量和社会理性的归同,并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变量的现实路径,是目前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深入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3,(3):5-5
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官民、警民等信任度下降,社会冲突增加,社会信任度已跌破警戒线,总体社会信任降到了“不信任”水平。此外,64%的民众认为现今中国社会“不公平”,其中,农民工普遍感到社会不公平,且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大多消极逃避。  相似文献   

11.
网络是基于现实社会的一种投射,换客游走于网络与现实的特点为现实社会信任生产与再生产机制提供了分析视角。网络与现实社会均携有熟人社会特质与陌生人社会质素的悖逆症候,信任的生产出现了向现代质素如规范、制度等借取的倾向,同时保有对传统社会"关系"的路径信赖。  相似文献   

12.
胡金华  应瑞瑶 《求索》2010,(10):60-62
社会网络作为政府、市场以外的第三种力量影响着农民工的职业选择。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教育经历、村干部经历、名义强度、实际强度、地区异质对外出劳动力的合同签订有影响显著;性别、婚姻、教育经历、村干部经历、实际强度、区域差异对农民工成为雇主有影响显著。政府可以通过相关公共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种非政府组织对迁移网络进行指导,加强相邻区域地理距离互动和文化相通互动产生的宏观社会网络建设,发挥其信息传递、权益保护的作用,进而形成农民工更广泛沟通的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3.
当前民族地区民族信任模式演化的理论逻辑主要表现在:随着全球化和网络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以人际信任为主的民族信任模式正向以制度信任为主的民族信任模式转化.然而在民族信任模式演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现实悖论,主要表现为:网络信任的异化、政府信任的危机和政治信任的悖论.这些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现实悖论成为当前民族信任和谐关系构建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4.
民族贫困地区农民工非农就业的社会资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民工就业的过程中,其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他们对所属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民工通过利用其社会资本,可以大大提高其就业的概率,减少工作搜寻时间,节约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关系视阈"和"实体视阈"构成探索农民工市民化途径的两大窗口,而"关系视阈"的核心在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但"关系视阈"还必须借助人际信任这个下位概念方能展示实际的功能效用,由此就形成"关系视阈"→信任→认同→均衡的认识逻辑。这一逻辑的本质是农民工和市民在"关系"帕累托均衡的基础上产生认同、生成信任,直至实现"人"的意义上的市民化,技术层面囊括了从农民工的生活方式、行事方式等七大方面的渐次改进,以及政府和社会为实现这些改进所作的相应跟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富士康"N连跳"事件以及"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不断的出现自杀现象的高度关注,解析新生代农民工发生自杀行为的社会根源,发现社会急剧转型导致的社会失范,如制度失范、文化失范、角色失范、价值观失范、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失范等是其自杀的总根源。减少和防止"80、90后"农民工自杀现象的措施应该包括:加强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建设、构建农民工次级社会关系网络、加强企业人文文化和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和融合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社会支持网研究通用的提名法测量工具,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集中探讨在企业工作的外来蓝领青年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从经济支持网、职业支持网、情感支持网和社交支持网等维度考察外来蓝领青年的社会支持网络特征,研究发现,外来蓝领青年的社会支持网规模高于一般外来流动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同时,网络关系构成突破了传统流动农民工对亲属关系的强依赖,构建了以朋友关系为主的非亲属关系支持网。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有代表意义的三个特征:社会信任、知识溢出和网络效应,对产业集群创新有很强的影响。对银川市清真产业的问卷调查表明:在企业产品创新网络中,信任减少了社会复杂性。银川市清真企业侧重契约、合同对双方的约束,对情感、善意的信任不太重视。问卷的结果也表明,银川市清真产业集群中的网络联结提升了产业创新能力。企业应该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侧重非正式交流渠道,获取隐含经验类知识,促进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信任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信任这一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凸现在网络中。当前,经常被媒体报道的青少年网络交友受骗事件,正反映了网络这一特定交往环境下的人际信任问题。青少年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一方面能够与网友建立一种特定的信任关系,获得信息、情感与友谊的满足;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因为缺乏必要的理性而盲目地信任网友,从而成为人际信任的受害者。因此,了解青少年在网络中的信任究竟包含着多少理性或非理性的因素,正确看待他们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将是有着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的良性再生产是成熟的网络公共领域发展的重要条件.基于社会资本再生产是一个“网络—(普遍的互惠)—规范—信任”等要素互构共生的过程,通过建构社会资本再生产模型和网络公共领域中社会资本再生产模型可以看出,网络公关领域中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是一个网络关系资源极大丰富、规范和信任有待提升的非平面性再生产过程,并且有着不同于西方市民社会的社会资本再生产运作逻辑.从虚拟社区、紧密网络、网络规范、社会认同建设的角度可以实现网络公共领域中社会资本的良性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