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次区域经济合作”到“次区域合作”: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次区域经济合作在东亚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一些国家的政策选择。文章认为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次区域合作都应从其源起出发进行定义。所谓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在具有自然地理联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的相邻地域间,由政府推动的经济合作行为;而次区域合作是指地理相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的相邻地域之间经由政府协议所推动的合作,涉及到政治、安全、环境、卫生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2.
许正  ;钮菊生 《求索》2014,(7):38-41
中国-东南亚经济合作的逻辑起点已经完全具备,而中国-东南亚经济合作的中心点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次区域合作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下实施的战略性措施。次区域合作对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依靠地缘关系与合作协议双重便利,合作框架的政治信任度提升使得该流域的经济发展出现新格局,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经济对接的力度与效果。中国应积极提升次区域合作国家政治互信度,推动重构合作框架,全面提高区域合作功能和机制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1,(7):94-94
吴世韶在《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次区域经济合作在东亚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一些国家的政策选择。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次区域合作都应从其源起出发进行定义。所谓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在具有自然地理联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的相邻地域间,由政府推动的经济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4.
周异助 《当代广西》2006,(20):26-27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gram,简称GMS)”是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的倡议下,由亚行牵头,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六个国家共同参与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亚行把促进亚太地  相似文献   

5.
大西南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必将成为21世纪初叶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进行区域合作与交流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西南各省区市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还有利于推进西南地区开放式发展格局的形成,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  相似文献   

6.
2006年,广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依据地缘经济概念,把邻近北部湾的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菲律宾等有关国家联结起来,通过加强合作,形成中国一东盟合作框架下一个新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为了深入探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机制、路径和重点等,形成一个经常性的研究交流平台,广西又接着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  相似文献   

7.
《创造》2007,(6):82-83
柬埔寨首相洪森在会见来访的云南省代表团时表示,柬政府支持并积极参与旨在"加强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希望与云南建立务实有效的合作机制,推进双方的友好往来和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 《传承》2006,(9):14-17
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提出了广西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M”型战略,即通过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构筑“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进一步拓展、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从而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形成一个类似“M”型的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轴两翼大格局。  相似文献   

9.
当前台湾和大陆分别提出构建"自由经济示范区"和"自由贸易示范区",由此两岸可以探讨在次区域合作基础上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打造两岸经济合作的新亮点。福建作为对台经济合作的前沿,可发挥厦门、平潭两地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分别与台湾相关区域开展次区域经济整合,构筑福建对台"一体两翼"综合战略,为两岸未来在更高层面的区域整合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10.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认真贯彻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参与 GMS 合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云南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工  相似文献   

11.
朱尊尊  张建平 《求索》2011,(2):26-28
跨境地区间产业合作的筹划和构建需要以市场供求机制为基础,动力来源是产业生命周期存续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投入产出关联的循环强化,但作为一种政策机制,地区间产业合作同时有赖于产业政策的正向激励,需要宏微观政策与之相配套,方能发挥出更强大的效应。本文以吉林省和日本关西地区为例,考察了双方开展区域产业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和相关政策支持。研究表明,吉林省与日本关西地区产业合作具有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和政策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李世泽 《当代广西》2007,(16):38-38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全新次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很多不同于其他形式区域合作的特点,实现了区域合作模式的创新。紧扣这些特点,剖析这种模式,有利于认清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探寻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推进路径,有利于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打造成为广西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3.
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依靠地区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应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所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在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从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彼此的合作,如中国方面实施“早期收获”计划、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推进“两廊一圈”合作、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北部湾地处这些发展中的次区域联结部,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打击毒品走私和非法移民、联合执法等领域开展了有效警务合作,但这种合作仍面临一些障碍,如机制不完善、合作形式单一。2011年"10·5"惨案的发生使进一步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警务合作成为区域内主要国家的迫切需要。在大湄公河次区域警务合作中,中国应发挥地区性负责任大国作用,不断完善合作机制,促进区域警务合作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是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2006年7月20日在南宁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的战略构想。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包括中国、越南以及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国家。推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就是要把它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一个新的次区域合作。这个新的次区域合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海上合作。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新伙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冬 《当代广西》2005,(16):6-7
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广西继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后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开展全面经济合作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广西对外开放形象,提高广西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的贸易、投资和开发合作: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广西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为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黄薇 《当代广西》2006,(14):33-33
由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社、亚洲开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将于7月20日至21日在南宁市荔园山庄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强调,今后,论坛将一年一年办下去,使它成为宣传广西的一个新平台。刘奇葆指出,应积极参加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积极推动环北部湾次区域合作的形成,使广西成为兼跨中国-东盟两个次区域合作的省区,要从战略的高度认真办好“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届时,国家领导人、各主办单位领导及有关部委领导,西部11省…  相似文献   

18.
《思想战线》2012,(6):2+149
<正>2012年是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机制创建20周年,也是GMS合作第三个十年发展阶段(2012~2022)的伊始之年。在合作成果不断扩大的同时,随着次区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域外国家介入力度的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8,(3):58-58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三次领导人会议3月31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波松、缅甸总理登盛、泰国总理沙马、越南总理阮晋勇出席了会议。3月31日中午,温家宝与其他5国领导人以及亚行行长为昆明-曼谷公路老挝段正式建成通车剪彩,使朝发夕至的昆曼两地之旅即将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共同组成一轴两翼大格局“我们更深层次的考虑是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构建一个区域合作的新格局。”在7月20日举行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向来自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日本、韩国及我国的160余名代表第一次描述了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构想——“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形成形似英文字母‘M’的一轴两翼大格局。从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